“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2022-05-30 10:48刘天琦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含义培养策略

刘天琦

摘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之所以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務,是因为问题意识是数学学习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意识和观念。形象来说,问题意识具体指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同数学问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态,情感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应该在学生产生积极变化的情况下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优秀的问题意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本文主要分析“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意识;含义;小学数学;培养策略

一、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发展的特点

首先,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有显著的差异性。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尚处于萌芽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现的很多问题都来自自己的生活,而且很多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储备相对增强,进而对一些新奇的、有趣的问题更加感兴趣。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也逐步增强,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并完成一些有难度的挑战,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学生问题意识的差异性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思维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次,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大体表现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循序渐进地过渡,但是对于每个学生个体而言,学生的问题意识成长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和易变性。有的学生思维延展的空间比较强,但还有一部分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相对比较固定。当受到教师的表扬时,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会比较强。没有获得外界的回应或肯定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就比较缓慢。对于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有向困难挑战的积极性,遇到认知瓶颈时,他们可以积极怀疑和探究。而对于一些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的问题意识发展相对比较慢,学生数学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不是很高。最后,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表现出可培育性。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心理相对比较简单,从学生的外部行为,我们就可以对其内心思想有效推测,因此小学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表现出可观察性。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他们设计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思考、提出问题。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中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

首先,小学生本身缺乏质疑意识,对于教师说出的话没有判断力,在学生心中,教师的地位非常高,从而导致哪怕教师口误讲错知识,学生也不会怀疑。对于教材和参考书也很少有批判精神,认为课本是绝对的权威,导致当他们在学习时,如果遇到自己想法与课本内容不同时,首先也会对自身产生怀疑,很少会坚持自己的想法。其次,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提问能力较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少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即使学生主动表达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时受限于较差的表达能力,导致很难将问题表达清楚。最后,小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发现了问题,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或者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培养

(一)发挥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意识

问题意识广义上指学生思维的问题性心理,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尽量对数学问题产生积极的心理意识。这需要教师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保持充沛的激情和热情,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热情去学习数学,探究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各种有趣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师可以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谐、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可以自由发挥,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的热情。

(二)提供提问机会,增强问题意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努力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引导学生能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而实现学生提问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当前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可引入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先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借助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在小组内部完成相互提问后,教师就可开展小组之间的提问与回答,使学生发现各小组答案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提出更多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还能获取更多的解题思路,其思维也会得到有效拓展和丰富,逐步增强个人的问题意识。

(三)积极创设问题意识的培养环境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数学课堂,学生的在校生活,甚至日常生活,只要在学生的成长中融入问题意识的培养氛围,都能帮助学生养成问题意识。由于传统教育重视成绩,其他一切都要给成绩让路,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难养成。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将多方面的能力培养考虑进来,构建问题意识的培养氛围。如学校可以设立问题投稿箱,鼓励学生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下来,学校定期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集中选择一节课为学生解答疑问,通过大环境影响学生。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教师也要善于在课上创设愉快、放松的学习环境。由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在联系较强,公式和理论相对其他学科较为空洞抽象,学生难免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从而产生疑问。如果课堂环境过于紧张或教师过于严厉,会导致学生的精神紧绷,导致学生不敢表达自己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在课上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分数”部分的知识时,由于小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数字表达形式,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疑问,将会导致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异常困难。这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过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遇见的问题,通过幻灯片的形式予以展示,让每位同学进行发言,总结自己在学习“分数”知识时遇到的难点和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对于过去没有被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要予以重视,积极帮助学生解答。如果教师能够在每章节知识学习过后,定期组织这样的提问环节,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四)小组合作,创造问题意识的培养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小组教育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实现更高质量的交流互动,使得课堂合作探究更有效。因为,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够学习其他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方式,从而找到更好的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通过小组互动,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初步解决。这个时候教师只需要解决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实现对所有学生的有效教育,使得所有学生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通过优秀的学生携带后进生,教师再帮助优秀学生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的循环,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育质量。

四、结语

“问题意识”培养是从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强化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兴趣的基础。“问题意识”不仅是培养数学综合素养的基础,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植教材、制造机会、巧用情境、构建知识体系等教法策略,不失为当前形势下“问题意识”培养的可行之举。

参考文献:

[1]彭文凤.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 读写算,2020(34):88-89.

[2]孙立晶. 学贵有疑厚积薄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4):71-72.

[3]陈浩.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读写算,2020(15):95.

[4]周广强.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J]. 智力,2020(25):107-108.

[5]马丽萍.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 小学生,2020(11):71.

[6]陈佳丽.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 智力,2020(25):65-66.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含义培养策略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虚荣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