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规避分析

2022-05-30 10:48刘冬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误区

刘冬

摘  要:本文主要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规避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概述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家庭教育误区,其次从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注重和教师沟通、增强自身素养、关注对孩子的品质引导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规避家庭教育误区的相关途径,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规避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家庭教育误区概述

(一)淡化家庭教育的意义

结合社会学的基础原理,可以分析个体社会化由家庭、社区以及学校元素形成,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成长的必要场所,学校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积极成长的一个场所,最为关键的任务依旧是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具体生活中,诸多家长觉得孩子走进小学后,教育责任就要由学校承担,要求学校以及教师做好教育工作,家长仅仅做好生活照料工作即可。

持此种思想观念的孩子家长,在日常不了解孩子情绪表现,仅仅关注学习成绩。这类父母未和学校以及教师取得关联,就算是教师主动沟通,也不能实现积极配合,这样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互相脱节,制约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忽视孩子全面成长

我国诸多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再者“学而优则仕”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多数家长秉持望子成龙的态度,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最受关注的便是学习成绩,分数的高低深深影响家庭氛围。为获取优异成绩,家长想方设法地要求孩子参与重点学校的学习活动,甚至给孩子请家教或者购买辅导学习资料,让孩子被迫加入培训班或辅导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另外一些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鼓励孩子加入公益劳动,表示孩子学习好便可成长为国家栋梁。这样的思想状态淡化孩子道德品质发展,长时间之后很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二、积极心理学背景下规避家庭教育误区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化工程,不管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体现自身的职能,三者之间互相补充和完善,一同作用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家庭教育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分支,还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键补充形式,家庭教育的重点便是树立孩子良好的思想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的家庭教育在促使孩子健康成长方面,某种情况下产生的影响力大于学校教育。换言之,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另外保障形式,家长是师生沟通与建立友好关系的媒介。每一位家长都应转变教育观,强调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注重和教师沟通

小学生是否可以健康成长,学生的家长以及教师都责任艰巨,小学时期孩子缺少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就算是工作任务繁重,也需要抽取一定时间和学校教师交流,和任课教师沟通。家长应掌握孩子在校园中的实际表现,对孩子学习道路上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学会和教师沟通,争取实现意见统一,及时处理孩子成长问题;或者鼓励孩子自主设置小目标,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关心与被呵护,提高孩子成长信心,调动孩子成长潜能。由此家校之间互相沟通,逐步提高家庭教育的综合效果。

(三)增强自身素养

家庭教育中,家长是引导孩子成长的主体,家长的言行举止感染着孩子成长,家长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品质,都是和孩子未来成长息息相关的。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科学实践过程,任何家长都要更新思想,与时俱进,优化教育模式,真正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家长自身的素养越高,那么选取的教育手段也会越科学,教育艺术体现得更为明显,及时帮助孩子规避成长问题。所以家长应做好家庭教育的组织者与实施者,陪伴孩子积极学习,共同进步。在目前时代,终身学习不是容易实现的,可此种目标却是社会应广泛追求的,所以家长要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家长针对性吸取心理学理念与教育学理念,提升自身文化水平,总结家庭教育的成功与不足,必要情况下和专家沟通,得到其直接帮助。

(四)关注孩子的道德引导

小学生家庭教育强调健全人格,孩子在实际成长期间,身体在不断发育,心理也在不断成长,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在潜移默化地出现变动。家长要将人格的健全视作家庭教育核心,对孩子加以全方位的道德指引,这样孩子的人格才能够被科学引导。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一定会影响孩子后续成长,可品德以及人格的不佳势必会贻害孩子一生,胸无大志与自由散漫的人即便是成绩优越,今后也不会对国家与社会做出多大贡献。

(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应强调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心态,妥善配置学习时间,促使其在做作业时集中注意力。生活习惯涉及饮食项目、起居项目和劳动项目,若孩子可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势必会积极影响孩子未来成长。并且要给孩子渗透严谨的意识,帮助孩子学会科學的学习方式,家长督促辅导不可出现越俎代庖的倾向,即便是孩子可以自主处理的问题,家长也要深层次地和孩子分析与探索处理问题的方式,让孩子学会自主思考和自主研究。后续成长中,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孩子可以在学习中刻苦钻研,形成锲而不舍的精神。围绕孩子的实际兴趣爱好,让其领悟艰苦奋斗的重要性,最终发展为规范化的行为。目前素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道德是素质的重点体现形式,任何素质都以道德为基础形成,因此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通过网络技术创新家庭教育体系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部分小学生面临着寄宿的问题,其家长会淡化家庭教育,家长要借助网络技术收集案例,依托电子软件的形式和学校教师沟通,家长在了解案例期间明确家庭教育的意义,自然而然地摒弃传统教育思想,让家庭教育理念更为积极。并且教师要及时发挥自身引导职能,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要组织家长参与家长会,适当通过网络创设微信群,给家长定期发送孩子成长的过程,允许孩子家长在微信群中讨论,结合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长问题针对性发表自己看法,围绕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家长进行交流,增强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除此之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家庭教育缺乏系统化的教学体系和目标时,小学生家庭教育就会面临着发展困境。家长对孩子成长问题的关注程度有限,会影响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成效。所以教师要借助网络技术,带领家长查询网络资源,编制对应家庭教育文本,后续推荐给家长,这样家长和教师之间互相努力,完成线上模式的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树立积极的家庭教育思想,满足积极心理学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庭教育的效率提升是重点工作,家长在教育实践中,应对孩子更耐心,给其更多爱抚,多给孩子理解与鼓励,少给孩子急躁与指责,全面鼓励和支持孩子的个性成长,让孩子身心充分健康成长,确保孩子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霜.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中职生家庭教育的思考[J]. 现代职业教育,2020(12):76-77.

[2]张善芹. 基于校本心理课程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格的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19(10):29.

[3]刘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家校联手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15):62-63.

[4]楚晓红.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2020(02):112-113.

[5]倪连晶,王利平. 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分析[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02):84-86.

[6]孙中青.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19,36(03):131-135.

(责任编辑:秦  雷)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家庭教育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