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2022-05-30 19:39何春花
健康之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何春花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对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筛选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乙肝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比较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F-36)均有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焦虑;抑郁;生活质量;护理效果

乙肝病程长、治愈难度大、容易复发,且有传染性,所以患者往往心理压力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因此,在对乙肝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在生活环境改善、合理用药、健康饮食、科学运动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帮助外,还需要重视患者心理问题,结合患者疾病认知和焦虑情绪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2]。本研究探讨了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对焦虑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60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2岁,年龄均值(45.63±3.4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36±0.45)年。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年龄均值(45.61±3.50)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42±0.4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1)符合乙肝临床诊断[3]: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乙肝DNA阳性;(2)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3)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精神疾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4)临床资料不全。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实施常规护理,具体有(1)疾病宣教:对患者发放乙肝疾病宣传手册,说明乙肝病因、症状、治疗方案、预防措施、护理要点等,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积极配合护理;(2)生活干预:定时打扫、消毒病房,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维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人员走动,保持室内安静,保让患者充足休息。(3)用药指导: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结合患者既往病史、服药史等合理用药;向患者作药学服务,详细介绍药物机制、毒理、不良反应及药物相关影响等,确保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4)饮食干预:嘱咐患者健康饮食,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等人体必需物质摄入,减少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摄入,促进抵抗力和免疫力提升,加快疾病康复。(5)运动指导:鼓励患者在病情稳定后,根据自己的习惯、兴趣爱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例如慢跑、打羽毛球、瑜伽、太极等,促进肺部功能改善,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2.2 观察组

本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首先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使用温柔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流;在对患者进行医疗处置的时候,动作轻缓,与患者实时沟通,考虑患者的真实感受,调整护理方式。

其次,认真聆听并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乙肝病情和护理方案的问题,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直观认识,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案的目的、作用和意义。

再次,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找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原因,并积极引导,帮助患者自己发现心理问题,认识到焦虑、抑郁对病情康复和临床治疗造成的不利影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释放心理压力。

最后,结合以往病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要求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中,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让患者获得家庭温暖,减少精神负担,树立治疗信心。

1.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其中,心理状态评价使用焦虑SAS自评量表和抑郁SDS自评量表[4],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生活质量采用SF-36自评量表[5],涉及生理、精神、社会、躯体四个维度,各25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数据均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与护理前比,两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与护理前比,两组患者SF-36评分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討论

乙肝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很高,损伤人体肝脏,导致肝功能下降,对生活及工作影响都比较大[6]。以往临床上对乙肝患者的护理多采用常规护理,即在医嘱下为患者合理用药,提出饮食和运动建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常规护理在患者心理问题的干预方面有所欠缺,通常没有针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导致患者不良情绪持续加重,对病情和治疗失去信心,出现不遵医行为[7~12]。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一个方向,需要护理人员围绕患者实际病情和心理状态制定护理计划,对患者因为患病和治病花销等引起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准确评估,以患者感兴趣或者擅长的话题出发,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对话交流、疾病宣教、生活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自己认识到焦虑、抑郁情绪对疾病治疗造成的影响,纠正其错误认知和行为,释放精神压力,缓解不良情绪[13~18]。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有效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在乙肝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患者临床护理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徐婷.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6):150-151.

[2]赵红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7):182-183.

[3]汪素华.心理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170-173.

[4]汤明珠.支持性心理护理在减轻慢性乙肝患者不良情绪与睡眠障碍中的应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2):2145-2147.

[5]刘凌云.护理专案行动联合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自护能力及幸福感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11):1409-1410.

[6]盛海燕.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0,15(21):90-91.

[7]蔡剑梅,莫素娟,李妙芳.心理护理应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效果[J].医学信息,2020,33(20):174-176.

[8]张永琪.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7):1214-1215.

[9]郭丽娟.乙肝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265-266

[10]张利霞,赵姜楠,孙萌,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4(12):1895-1897.

[11]梁首勤,潘寒寒,高稳,等.微信群同伴支持对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0):3.

[12]李淼,王倩.心理干预对乙肝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0):297.

[13]郑川.乙肝患者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对焦虑、抑郁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20,19(44):34-35.

[14]陈水莲,朱莉,郑冬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饮食保、健,2021,8(10):220.

[15]朱琳.基于CTT和IRT的慢性乙肝患者生命质量量表(CHBQOL)的研制与测量性能评价[D].杭州:浙江大學,2021(1):117.

[16]陶茹,史改,秦秀芳.穴位贴敷疏肝法结合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A01):1.

[17]虞星怡.支持性心理护理对慢性乙肝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0,19(6):351.

[18]白月娥.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病人抑郁情绪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20(20):268.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心理护理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