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2022-05-30 10:48初中语文教研核心团队
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冰雪

初中语文教研核心团队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蓦然(mò) 屏嶂(zhànɡ)      嗥鸣(háo)      锐不可当(dānɡ)

B.解剖(pōu) 诡谲(jié)        炽热(chì)      诲人不倦(huǐ)

C.镌刻(juān) 出轧(zhá)        鲜妍(yán)      强聒不舍(ɡuō)

D.愧怍(zuò)      莅临(lì) 惩罚(chéng)    间不容发(jiàn)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是烽火岁月浴血奋战, 是和平年代无私奉献,一代代先行者经历了无数坎坷,付出了无数牺牲,才铺就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复兴之路。他们的脊梁,顶天立地;他们的事迹, ;他们的精神, 。

A.不仅 还 气壮山河 光照未来 B.无论 还 光照未来 气壮山河

C.不仅 还 光照未来 气壮山河 D.无论 还 气壮山河 光照未来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止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因为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不可待地把它的气息精灵一般的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A. “埋伏”“力量”“出现”都是动词,“凡是”是副词。

B. “不声不响”是并列短语,“不可遏止”“急不可待”是偏正短语。

C. “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一句中谓语是“如同”。

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把“因为”改为“也”。

4.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我们学过她的词《满江红》。

B.契诃夫是俄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万尼亚舅舅》,剧本《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等。

C. 《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东方人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 《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2)以下是“选择与人生”专题阅读的过程记录,结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相关经历,完成思考探究。(3分)

[摘录:

罗振宇说:“选择决定命运,认知决定选择。只有梯子搭对了墙,努力爬才有意义。”

关联情节:

思考探究: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命运藏在他的选择里。

]

5.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6分)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杜甫在《春望》中对因忧国、伤时、思家而苍老的自我形象进行刻画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6题。(3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古从军行

李 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①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④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⑤入汉家。

【注释】①行人:出征的战士。②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白天用来煮饭,晚上敲击用来巡更。③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嫁乌孙王,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④“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然而战事不利,广利上书请求罢兵回国。汉武帝大怒,派人在玉门关阻挡,说:“军有敢入者辄斩之!”两句意谓边关战事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⑤蒲桃:今作“葡萄”。

6.选出对两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3分)

A. 《雁门太守行》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两句从侧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以悲壮之感。

B. 《古从军行》中“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两句运用叠词,从侧面写出了远戍到此的“行人”的幽怨之感。

C.两首诗均是乐府古题,都描写了边塞特有的风光,并书写了将士们的艰苦从军生活。

D.两首诗都是尾句画龙点睛、直抒胸臆,前者书写了爱国将士的舍身报国之情,后者讽喻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管仲有疾,桓公往问之,曰:“仲父病矣,将何以教寡人?”管仲对曰:“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卫公子启方。”公曰:“易牙烹其子以慊①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②,又何有于君?”公又曰:“竖刁自宫以近寡人,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公又曰:“常之巫审于死生,能去苛病③,犹尚可疑耶?”对曰:“死生,命也;苛病,天也。君不任其命,守其本,而恃常之巫,彼将以此无不为也。”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耶?”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何有于君?”公曰:“诺。”管仲死,尽逐之。食不甘宫不治苛病起朝不肃。居三年,公曰:“仲父不亦过乎?”于是皆复召而反。明年,公有病,常之巫从中出曰:“公将以某日薨。”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公求饮不得。卫公子启方以书社四十下卫④。公闻乱,慨然叹,涕出,曰:“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

(选自《智囊全集·管仲》)

【注释】①慊(qiè):满足。②忍:忍心,残酷。③苛病:重病。④以书社四十下卫:卫公子启方以一千户的名籍归降卫国。二十五户为一社,四十社即一千户。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斟酌损益 香远益清 (《爱莲说》)

C.将何以教寡人 何哉(《陋室铭》)

D.易牙、竖刁、常之巫相与作乱 相与步于中庭 (《记承天寺夜游》)

8.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食 不 甘 宫 不 治 苛 病 起 朝 不 肃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分)

(2)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又何有于君?(3分)

10.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题。(2分)

(1)【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和管仲提出的建议的共同之处是什么?(1分)

(2)【乙】文齐桓公“慨然叹”的原因是什么?(1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11~13题。(8分)

【材料一】冬奥筹办路,也是一条科技创新路。申冬奥成功时,109个冬奥小项中的1/3在我国尚是空白。6年多来,在“扩面、固点、精兵、冲刺”的备赛方略下,109个小项已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科技助力让冰雪健儿如虎添翼。

“冰丝带”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冰面设计,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在为运动员创造佳绩提供最好条件的同时,也在环保、节能等领域实现了新突破。

跳台滑雪被誉为“最贴近天空的雪上项目”,其难度和危险性可见一斑。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利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实时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飞行速度等数据,及时提醒运动员调整。队伍还利用风洞技术帮助运动员熟练掌握空中姿态,降低了伤病风险,大幅提高了训练效率。

冬奥会上运动员的“战袍”也可谓是集结了科学家们的心血,一件“战袍”运用了许多现代高科技手段。科学家们通过开展面料空气摩擦阻力研究、风洞试验等,模拟各比赛项目的场景、风速、运动员的比赛姿态,对不同材质的服装面料进行探究,从它的空气摩擦阻力、气动阻力系数等指标来判断这块布料是不是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此外,科学家發现裁剪、拼接也是减少阻力的关键。面料接缝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或远离迎风位置,可以减少拼接处褶皱,从而降低阻力。一件好的紧身服装可以减少运动中的软组织振动,在运动员做一些转向、跳跃等高速、高冲击力的动作时,压缩性较好的紧身服可以紧紧地包裹住软组织和肌肉,减少它们的晃动,从而减少运动员的软组织或肌肉损伤。同时,适当并合理分布服装压力,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肌肉振动,从而可以减少运动员体能消耗,有助于提升速度。

(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科院物理所”,有改动)

【材料二】“绿色办奥”是北京冬奥会的办奥理念之一,绿色是冬奥会的底色。作为一届处处隐藏着“黑科技”的冬奥会,它的“绿色设施”也是通过科技手段实现的。

绿色建筑

北京冬奥会新建场馆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场馆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绿色交通

氢能大巴为延庆赛区核心区提供接驳服务。氢能大巴搭载从材料到零件均是我国自主打造的“氢腾”系列燃料电池发动机,实现零排放、零污染。这些大巴每辆每行驶100千米,可减少70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14棵普通树木一天的吸收量。

绿色制冰

本次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制冷剂进行制冰。二氧化碳是当前最环保的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制冷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品质余热还可回收再利用,制冷效能可提升30%,整个制冷系统的碳排放趋近于零。

绿色材料

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寿带领团队自主开发的碲化镉发电玻璃,具有弱光性能好、抗衰减等特点,它不仅具有建筑材料的特性,而且能够发电,是新型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这一玻璃分别应用于国家速滑馆和张家口冬奥会场馆BIPV建筑一体化项目。

(摘自“环保科普365”,有改动)

【材料三】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积极投身冰雪运动,通过体验、培训、讲堂等多种形式,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用实际行动迎接冬奥会。

冰雪知识进校园

为促进冰雪运动在校园的普及,教育部印发《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推动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知识教育纳入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制订并实施冰雪运动教学计划。

河北省在加强奥林匹克教育的同时,举办五届“迎冬奥”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暨“筑梦冰雪·相约冬奥”作品征集展览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省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迎冬奥”奥林匹克知识和冰雪运动知识竞赛;制作“校园冰雪公开课”系列视频,为冬奥会营造浓厚氛围。河北省分三批共创建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500所、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07所。

室外冰场体验冰雪运动乐趣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赛罕区银河南街,总占地8000平方米的公益冰雪场设立三个区域,分别为雪上娱乐区、冰上娱乐区和滑冰区。其中冰上娱乐区最受儿童喜爱,有少年儿童无动力冰车游乐,而滑冰区则提供花样滑冰、速滑等教学训练活动。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冰雪运动,赛罕区公益冰雪场的建成,在推广普及冰雪运动、打造百姓身边冬季运动场地的同时,也让市民体验到了冰雪运动的乐趣。

据了解,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部分中小学校相继在校内浇筑冰场。为了保质保量开好冰上课,各学校重新编排了体育教学课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一系列冰上活动。其中包括冰车、冰陀螺、速滑等,尽可能让孩子们享受冰雪带来的乐趣。

吉林长春深耕冰雪运动进校园,重点推进普及雪上运动、开展冰上运动、协办冰雪赛事三方面工作。长春市教育局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组织城区小学六年级近4万名学生分批次到全市各处滑雪场实地开展滑雪体育课,使每一名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有机会走上雪场、学习滑雪技能、体验滑雪乐趣。在开展冰上运动方面,长春市体育局统筹全市100所中小学校浇筑室外冰场,开展滑冰体育课。寒假期间,将以托管服务的方式,面向全市学生开展速滑等项目的培训。有条件的校园,将向社会滑冰爱好者开放,满足市民滑冰需求,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选自《中国体育报》,有改动)

11. 下列对上面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利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陆续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飞行速度等数据,及时提醒运动员调整。

B.科学家发现面料接缝方向与气流方向一致或接近迎风位置,可以减少拼接处褶皱,从而降低阻力。

C.冬奥会采用二氧化碳环保制冷剂进行制冰,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而且制冷效能可提升30%。

D.河北省举办了五届“迎冬奥”中小学生艺术作品征集评选暨“筑梦冰雪·相约冬奥”作品征集展览活动;采取线上的方式,在全省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迎冬奥”奥林匹克知识和冰雪运动知识竞赛。

12.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概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两个显著特点。(2分)

13.作为热爱体育运动的青少年,请你设计一个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迎接冬奥会。(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4~18题。(17分)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又一座超豪华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绝非平民百姓可以问津。这个城市有钱的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③我骑着自行车,从满是灰尘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编辑部送自己新写的故事。

④在重庆路与一條小街的交叉口,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⑤一个鬓发斑白的老人,年纪在70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在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满满斟着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⑥老人一边喝酒,一边就着大葱蘸酱吃着馒头。他见我站的时间长,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⑦这样我和老人就认识了。

⑧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70岁,退休整整10个年头了。他的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自己一个人过。

⑨老伴儿在他退休前就去世了,老人把宽敞的房子让给了女儿,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静的日子。

⑩他清晨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边捡边收。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收。

11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来和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

12老人酒量很好,面色红润,身体健朗。我很羡慕他!

13我们正喝酒间,来了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

14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

15“30元。”老人回答。

16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唠唠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钱。说完,还做出一个转身欲走的姿态。

17“35。”老人重新给了价。

18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出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变得粉碎。

19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20“你,怎么把瓶子砸啦?”我问。

21“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22我还想说什么,老人却笑了。

23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14.小说开头就点明文中主人公是个“捡破烂儿的”,“我”却还要叫他“先生”,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15.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6.请说说【甲】【乙】两段文字在人物描写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并说说在表现人物性格和作者情感方面的不同作用。(4分)

【甲】老人兀自端起酒杯。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乙】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节选自《孔乙己》)

17. “我”在重庆路与一条小街的交叉口发现了一道“奇异的风景”,联系全文,说说这道风景 “奇异”在何处。(3分)

18.文中的这位“捡破烂儿的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加以分析说明。(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1分)

以“青春之我”唱响“青春之歌”

王 攀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寄语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深刻领会,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成长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青春,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唱响青春赞歌。

②树立“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志气。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志向,就有什么样的方向。回眸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立志救国于苦难、救民于水火,在民族存亡之际站了出来,用满腔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华章。新時代的青年成长在党的光辉下,沐浴在国家繁荣富强的春风里,要成为党和国家伟大事业接班人,就必须有理想、有抱负、有志气。要立志做大事,主动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知重负重、敢为善为。要牢牢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以革命先辈先烈为镜,涵养深厚的爱国情,始终保持积极向上,以“青春之我”奉献党、国家和人民。

③锻造“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中华民族一直都有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骨气。历史也一再证明,英雄的中国人民是打不垮、压不倒的,任何压迫、困难和挑战都敌不过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广大中国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充分体现了锐气和骨气。任何事业的推进都不会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存在各种风雨险阻、坎坷崎岖。广大青年要锻造自身的斗争风骨,面对风险挑战勇于挺身而出,面对困难矛盾敢于迎难而上,争当干事创业的“急先锋”,争做攻坚克难的“排头兵”。要不断锤炼意志力和坚韧力,学会把磨难当“磨砺”、把挫折当“存折”,在火热实践中练就一身“钢筋铁骨”。

④增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底气。底气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自信。红军长征中,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困境,却能冲出一条血路,取得伟大胜利,靠的就是一股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底气。一路走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取得一次又一次伟大胜利,底气越来越足,劲头越来越足,向全世界宣示了强大的自信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广大青年要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汲取成长营养、增添精神动力,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底气。要锤炼攻坚克难的本领能力,注重在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地、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要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汲取人民群众的宝贵智慧,不负韶华,永远奋斗。

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接班人的接力中变为现实。广大青年要始终坚定信念、顽强拼搏,始终积极进取、担当奉献,始终斗志昂扬、激情满怀,去创造更加美好、更加辉煌的未来。

(选自“红网”)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 请为第②段添加一个事实论据。(3分)

21.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2.试分析第⑤段的作用。(3分)

四、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青衫年少,白衣飘飘”的美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明朗……点点滴滴,都是青春的闪亮与动人之处。

请以“青春的动人之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清代学者屈大均视苦瓜为果蔬界的君子,理由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苦瓜是苦的,煮了也是苦的,但同苦瓜一起入锅的食材,不会沾染苦味。这说明什么?自己苦,却不传苦,“自苦而不以苦人”是君子之德。从另一个意义上说,自己苦,他人不苦,也是一种大智慧、大奉献、大境界。

根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猜你喜欢
冰雪
冰雪相约 冬梦飞扬——写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It’s Snow Time!
冰雪“奇”遇记
冰雪“十八盘”
玩转冰雪 (上)
冰雪奇旅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