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情境教学的优化途径

2022-05-30 10:48詹婕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小学中段情境教学古诗词

詹婕

内容摘要:在小学中段进行古诗词情境教学,对于摆脱当前古诗词教学困境、消除学生对古诗词的陌生感具有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情感的涵养大有裨益。教师可从提升情境理论素养、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倡导真情诵读品悟、开展丰富多样活动四方面来加强小学中段的古诗词情境教学。

关键词:小学中段 古诗词 情境教学

古诗词意境深邃,言简义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在小学中段进行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涵养品德、培养审美、丰富情感、传承文化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学生在这一阶段已具备一定的识字与阅读基础,其思维的独立性、抽象性显著增强,这为古诗词教学确定了相应的认知基础。但由于古诗词的创作年代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隔遥远,学生难免会对其产生陌生之感。而在当下的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中,不少教师仍采用较为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对古诗词的教学仅停留在字词的解析、诗句的背诵上,指向考试的教学目的比比皆是。狭窄局促的学习方式使得原本就让学生感觉高深遥远的古诗词更显索然无味,更不用说能在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面对这一严峻且现实的古诗词教学困境,探索改革势在必行。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1]说明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中,不光光只是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可见重视情感体验、审美感悟是古诗词教学改革的应有方向。李吉林老师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表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儿童身心愉快,美感丰富,有效地发展了儿童的认识能力。”[2]这为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改革思路,将情境教学法运用于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是走出当前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学”?李吉林老师作为情境教学的先驱者,最早提出这一概念:“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3]李老师强调了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将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结合,促进了学生在意志、情感、智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来落实情境教学?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略谈一二。

一.提升情境理论素养,加强教学能力

要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教学中深入落实情境教学,其关键落脚点应在于教师情境理论素养的提升。只有教师拥有较深的情境理论素养,才能有效实施情境教学。要提升教师情境理论素养,我们可从亲近阅读、同仁对话、校内培训等方面入手。

1.充分亲近阅读

阅读是教师提升自我的良方,是教师最有益的修炼。同时,阅读也是提升教师情境理论素养最有效的捷径,是其从事情境教学活动的知识源泉。教师要提升自我的情境理论素养,首先可从阅读入手。如可阅读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韦志成的《语文教学情境论》等书,这些书籍深度阐释了情境教学的内涵及特点,是教师认识情境教学的便捷桥梁。亲近阅读,能使教师的情感更丰盈,使教师的思维更广阔,使教师的知识更广博。语文教师可通过这一途径出发来深入认识情境教学理论,积淀专业素养,扎实打好理论知识功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情境教学中真正做到游刃有余。

2.倡导同仁对话

独学无友、孤陋寡闻会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走向瓶颈,只有热心、虚心地与同仁交流争鸣,才能为自身知识的增长、素养的提升铺就最长远的发展之路。同仁对话是教师提升情境教学理论素养的有力途径,是教师拓宽知识视野的一道良方。语文教师可与其他教师、科研专家切磋交流,表达自己对情境教学的看法,研讨情境教学问题,在集思广益中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同仁对话分直接对话和间接对话,直接对话指语文教师与教育界的其他同仁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具有回复即时性和生动互动性,有利于教师人际关系的融洽,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间接对话主要指教师借助其他信息媒介所进行的对话交流,如通过网络平台、电话沟通、期刊征文等形式发表自己在情境教学方面的见解,更具个人包容度和自由开放性。不管采用何种对话形式,其最终目的都应是为了实现教师之间的思维碰撞、信息共享,共同指向教师情境教学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发展提升。

3.开展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情境教学理论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教师成长开拓了多样化的渠道。其方式多样,方法灵活。例如课题研究的方法:学校可立足于情境教学科研选题,组织语文教师对其选题进行相关研究,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能加深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其次如专家引领法:学校可邀请情境教学相关名师专家来校讲座,介绍、推广其教育教学经验。再如师徒结对法:可将学校在情境教学方面积淀较深厚的优秀老教师与年轻教师结成师徒,让老教师近距离指导新教师。还有听课观摩法:年级教研组可鼓励并组织教师勤上情境教学公开课、常态课,并安排其他教师一起观摩听课,直观感受情境教学艺术,从而相互学习、共同提升。总之,校本培训形式丰富,旨在提高教师情境教学理论素养,为教师提供一道情境教学的绝美盛宴,为学校增添一抹清新淡雅的创新底色。

二.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增强情感体验

“教育媒体是在教育过程中携带和传递教育信息的物质载体和工具,可分为传统教育媒体和现代教育媒体。”[4]教科书、照片、挂图等物属于传统教育媒体,而现代教育媒体主要指电子技术媒体,如投影仪、电视、计算机教学系统等。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不少传统教育媒体正日益被现代教育媒体所取代。相较于传统教育媒体,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丰富生动的表现力使原本不可感知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使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弥补了传统教育媒体的不足,为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中段的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只对可以直接接触的事物才能进行逻辑思考,其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5]因此,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思维发展特点,多为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而现代教育媒体便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力媒介。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音频等媒介形式能进一步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通过刺激学生的多项感官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教学《元日》时,先播放一首喜庆欢快的新年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新年热闹的氛围,接着请学生观察几幅图片:一幅图片中有几个小男孩正在兴奋地点燃鞭炮,一个小男孩用手捂着耳朵;另一幅图中大人和孩子们正在门上贴春联。通过让学生自主解读画面,唤起学生对以往过年时生活记忆的回味,从而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情境。再如在教学王翰的《凉州词》时,由于学生身处和平年代,很难直接体会到战争的残酷。笔者针对这一学情,给学生播放了一段战士们在硝烟滚滚中奋力抵抗敌人、热血奋战的画面。通过这一直观的视听方式,学生直面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十分自然地被带入到古诗的情境当中。

可见,教师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中应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这不仅能极大地丰富课堂内容,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感性体验。

三.倡导真情诵读品悟,感受情境之美

诵读是人体多种器官协调参与的互动过程,是把无声的书面文字转变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言情传志的口语艺术。古人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使古詩词具有与生俱来的韵律美,古诗词诵读所产生的和谐悦耳的音律能使人精神振奋、陶醉其中,回环往复的语言表现力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在耳濡目击中走进古诗词的独特审美意境。

黎锦熙先生将诵读的方法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预习时的诵读”,然后是“伦理的读法”——注意词类和句读的断续轻重,最后是“审美的读法”——表现文学的意味和兴趣。[6]第一个层次是粗略地读,要求把字音、字词读正确,掌握文本的基本含义,初步领会内容;第二个层次是注意重音与停顿,通过把握语气、语调来进一步体会文本内涵;第三个层次是要在朗读时做到声情并茂,读出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文本的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这三个层次层层深入,最终指向对文本情感的领悟。黎锦熙先生关于诵读的理论对于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仍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值得教师进行批判性地应用。

《清明》这首诗整体风格偏伤感失意,表达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愁绪以及暗愁纷乱的心境。在这首诗的教学中,笔者也曾尝试从以上三个层次出发来指导学生诵读,引领学生逐步走入诗中情境。第一层读,先让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古诗,要求学生把每一个字都要读得字正腔圆,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第二层读便是让学生把握节奏和重音,伴随着低沉婉转的琴音反复吟咏诵读古诗,说说古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通过吟诵,学生渐渐体味到本诗凄迷感伤的意境,脑海中仿佛浮现出诗人在细雨纷纷的小路上冒雨趱行的景象。第三层读,主要让学生紧扣重点字词来理解性地读,如抓住“纷纷”、“断魂”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品悟雨中行路者惆怅的心情,在诵读品悟中,学生与作者的情思相互交融,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这三个层次的诵读,学生读出了古诗的意境之美,对文本也有了更加鲜活的感悟和体验,真正实现情境和文本的和谐统一。

叶嘉莹先生提到:“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7]学习古诗词,诵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小学中段古诗词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诵读的三个层次有效指导学生读出古诗韵律和节奏美,抓住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感悟诗中情境,体会古诗情境之美。

四.开展丰富多样活动,探揽诗中佳境

不少教师在古诗词情境教学中,内心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付出了很多精力,学生却提不起兴趣?其根本原因还在于课堂过于枯燥,缺乏生动活泼的氛围,甚至有教师将古诗词课上成了翻译课。小学中段学生喜欢新事物,富于求新精神,举行有趣的活动往往能勾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因此,要有效提升学生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最有力的手段便是开展富有趣味的活动。

在古诗词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大胆为学生创设丰富生动的情境活动。比如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依据古诗创作背景及诗词内容上台表演;亦可举行研诗游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还可举行化诗为文、化诗为画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笔者在课堂中就曾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古诗词情境教学,如在教学《别董大》这首古诗时,先将学生分好小组,让其在小组中表演,然后再派代表表演古诗中的故事情节,最后评出最佳创意奖。其中有一组学生的表演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该组学生先精心准备了背景PPT,画面中呈现了一幅漫天黄沙、大雪纷飞的凄清景象,在此背景下伴着略带忧伤的萧声,学生扮演的诗人和友人缓步登场,诉说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表达对友人的深切勉励。通过绘声绘色的角色扮演,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领悟入心入境,古典诗词对学生而言不再是一堆墨痕堆砌的枯燥材料,而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帧帧美到极致的电影画面。即使作品的创作年代与学生身处的时代相隔遥远,古典诗词中所富含的文化内涵也能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所感悟和领会。

再如研诗游学活动,也不失为一个绝好的古诗词情境教学方式,笔者就曾尝试在秋日带学生去韶关市新丰县云髻山进行研诗游学活动。在活动之前,先让学生课前整理描写秋天的山水诗词,通过朗读体验、讨论思辨等方式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词进行赏析感悟。在游学活动中,学生沿着幽静的小道登山,片片红叶尽显“枫”情,望着火红树海的奇景,不觉诗性大发,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中齐声诵读古诗,人声、美景、诗境融为一体。此时不需教师再对古诗进行过多讲解,学生早已能体悟到古诗情景交融的内在联系,通过想象体悟,自觉地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活动能为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增光添色,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体验到古典诗词的丰富蕴藉,更能全方位锻炼与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在小学中段古典诗词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着眼于文化传承,充分挖掘古典诗词教学的精髓,积极探索举办情境活动的规律及方法。

总之,小学中段是奠定学生精神素养的关键基础阶段,在小学时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衔接过渡作用,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而在小学中段进行古诗词情境教学对于打好学生内在精神的底子,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都有着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来丰富学生感受,倡导真情诵读品悟来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情境,开展丰富多样活动来激发学生热情。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四驾马车,四者之间具有紧密相连的联系。教师在古诗词情境教学中不光要让学生积累语言,更应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思辨想象,最终落实到文化的传承。诚然,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的落实并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情境理论素养、深入研究教学规律,才能为小学中段古诗词情境教学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

[2]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02):4.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一一李吉林与青年教师的谈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8):5.

[4]朱绍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4):216.

[5]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6):194.

[6]黎锦熙.黎锦熙论语文教育[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0(06):108.

[7]叶嘉莹.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N].文汇报,2017-02-10(006).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

猜你喜欢
小学中段情境教学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