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学创新的思考

2022-05-30 05:15李艳芬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课程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

李艳芬

摘  要:政治经济学课程当前教学基本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从而形成了学生对其存在枯燥、抽象、难学、学了没有用等微观层面的狭隘认知,也导致了当前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萎缩、淡化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困境。文章通过问卷调研安徽省26所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教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尝试从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教学思路创新及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三个方面开展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创新,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理论性、实践性、研究性”,引导其善于利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真正实现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的目标,讲好中国故事,扎根于中国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创新;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0-0177-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批判继承历史上政治经济学特别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极大丰富了人类经济思想的宝库[1]。当前,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理论核心课程,正常课程计划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该课程主要是教授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认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现状,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剖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资本积累规律,从而总结经验作为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的前提和基础。用好政治经济学虽然极为重要,但并不是一件易事。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题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讲话,强调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习和研究提高到治国理政的新高度[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好用好发展好政治经济学”,這取决于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及对象。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所言:“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3]很多人会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上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论》的内容已经不适合我国发展的国情,研究方法也不能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实际上,这种观点过于绝对,马克思的《资本论》无论是对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而言,还是对于转型发展的中国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资本论》并没有过时,它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4]。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基本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现阶段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一新的矛盾的解决也要以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为前提,只有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当前研究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要进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等问题。所以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一是不能扔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二是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揭示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新规律,真正将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5]。

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仅仅靠传统课堂理论讲授阐述比较困难,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高度抽象、内容枯燥、内容理解难度高等因素都会降低政治经济学上课效果,使得学生难以接受政治经济学,更难以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思维和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经济问题。然而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高度抽象的理论学科,既有指导现实经济发展的重 要意义,也有理论创新的愿景。因此,相应的研究方法论、研究对象和教学模式都亟须创新,通过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传统理论为内核,以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为学习目的,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为导向,提升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方法论认识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东亚奇迹)以及中国模式,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素养的当代经济学专业人才。

一、安徽省本科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科研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曾经与主流经济学的学科地位(教学+科研)此消彼长,但目前以西方经济学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社会地位日益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现临萎缩淡化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困境。2019年安徽省政治经济学年会中实际调研数据(安徽省公办大学31所,实际参会调研对象为26所)中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学科地位弱化,课程设置不合理。经济学专业以应用经济学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的实证分析和数理逻辑的学科优势,逐步占据了主流地位。宏微观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的课时不断增加,政治经济学课时不断压缩,调查中的1所本科高校竟完全取消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超过60%的高校政治经济学课时不足40课时(以某高校会计学专业为例,政治经济学课程性质为考查课,课时数仅为32课时,实际授课内容也只能讲完资本主义的前一半部分),其他政治经济学类课程(政治经济学后续课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本论等)均未开设。足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功能和地位不断弱化。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相对滞后。本次问卷调研结果显示,政治经济学授课教师很多都是非政治经济学科班出身,从西方经济学专业或者其他专业毕业,且并未经过政治经济学系统课程专业训练,有的甚至都未读完《资本论》,直接教授政治经济学。同时,经过调研的教授政治经济学的教师中,从事的科学研究主要利用的西方经济学方法,个别坚持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为年龄偏大的教师,教科研队伍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全省高校专门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科研团队屈指可数,短时间取得政治经济学科研创新的可能性不大。

三是学生学习热情低落,课堂参与度低。通过调研数据显示,超出30%的本科院校将政治经济学列为考查课,期末考核则采用随堂“开卷考试”的形式,学分也减少为2分,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很多学生会认为该课程就是枯燥理论的“强行灌输”,又难学、又抽象、学起来又没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只靠老师一人教学的方式,缺少与学生之间教学互动启发,学生认为只要通过期末集中几天背诵就可以拿到学分,结束此课,很难与知识产生共鸣,也难以激发学习热情。

四是政治经济学课时量压缩严重,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复杂、逻辑缜密、知识庞大,理解难度较大。调查问卷的调研数据显示,授课教师普遍认为政治经济学内容主要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部分,资本主义部分基本是囊括马克思《资本论》的三卷本的内容,虽然与其相比精简很多,但是概念抽象和晦涩以及内在逻辑,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学生讲授非常透彻,学生理解起来自然也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社会主义部分,主流权威的教材尚未成完成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基本分板块居多,内容多而庞杂,面对严重压缩的政治经济学课时量,实在难以系统讲授(调查的几所高校,政治经济学竟然成为考查课,课时压缩至32课时)。同时通过调研显示,90%以上的学校政治经济学课程开设时间基本为本科大一第一学期,此时学生基本为专业知识储备较少的低年级学生,更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剩余价值、商品拜物教、商品价值形式以及资本主义积累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基于上述调研以及政治经济学在高校发展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学科重要意义,本研究尝试提出对其的教学创新改革思考[4]。

二、政治经济学课程创新内容

(一)课程理念的创新

本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导向,基于马克思经典理论和前沿文献,结合现实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以现代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为载体,通过小组讨论模式和翻转课程模式,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大学生,培养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中国现实现象,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人才。具体而言,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当前作为主流经济学派的西方经济学以个人主义为中心,以理性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与中国社会制度不符,难以解释中国经济现实发展问题,必须要利用中国化经济学理论解释中国经济发展,才是真正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为尝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解释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关键。二是经管人才体系的创新。当前高校培养的经济学人才主要为接受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相关人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高级人才匮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转型时期,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中国道路,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超前于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实践、新问题,亟须培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才,利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去解释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的新问题。而高素质的政治经济学人才首先从大学开始入学就进行相关的引导与启发,而并非仅仅为了完成授课任务就此开展教学,加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创新教学,这是培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才的首要阵地,也是主要渠道。

(二)课程教学思路创新

一是学思想史,回归原著,理清政治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大部分的知识都来源于马克思的原著,原著涉及内容案例及背景较多,蕴藏了很多复杂的经济学逻辑,仅仅依靠很薄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很难讲透范畴及理论。基于此,授课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范畴体系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带领学生回归原著,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来源。通过这一过程也能激发学生读原著、悟原理的动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髓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课堂内容嵌入原著,利用原著知识讲解重难点,提升了学生对于学习原著的激情与动力。二是立足社会发展实践,引入教学素材的情境教学。政治经济学理论难学、抽象枯燥,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参悟透理论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进行补充资料的渗透,尤其是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教学素材。传统理论教学引入教学素材是教学创新过程,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教学素材能克服语言描述的不足、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也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此外,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鲜事物如何利用政治经济学理论去诠释,这对启发学生政治经济学的现实问题思考绝对是一大推动。应利用现实经济实践引导学生真正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以中国经济发展实际(实践性)、政治经济学研究前沿热点理论(研究性),对学生开展启发式教学打破学生对政治经济学难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学而无用的认知。通过构建“理论性+实践性+研究性”三位一体的政治经济学启发式教学改革,利用“传统原著理论+学习沟通平台+政经教学素材+小组研习讨论”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完成抽象到具体的转化。一是激发课堂活力,充分實现课堂反转: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主题发言,实现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为了改善学生课堂不积极、上课专注力差的现象,本课程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模式,由学生组队,形成学习小组,在学期预留的翻转课堂时间进行学生专题学习汇报,但汇报内容依托的理论应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汇报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再生产理论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重点原理、原著和文献的解读,这能让学生首先理解掌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让学生依托政治经济学理论及研究方法自由选取有价值的热点问题(例如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年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拓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文章、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事件等)进行讨论汇报,学习小组利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课下完成讨论,最后形成报告,向全班进行专题讲解,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利用传统知识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6]。后一过程更能实现学生将传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能让学生在知识积累中发现认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魅力,并能提升学生利用政治经济学思考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及热情,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生所想,教学生想学。

二是以学习通等网络平台进行“互动反馈”。本课程尝试通过利用“学习通”等网络平台结合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综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弥补课程课时量不足的问题,也能打破时间地点限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实时互动,实现教学相长,激发学生求知欲,也能借助当代新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便利,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实现教学良性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三是重视过程性创新考核。传统考试模式主要还是体现在期末考试,然而一学期过程学习考核也极为重要。本课程考核不再只依赖期末考试分数作为学生最终成绩,将“课堂签到+学习通讨论反馈+学习通作业完成+小组汇报+小组汇报的最终资料及报告”等环节的细分成绩作为权重加入学生的最终成绩,更加重视学生一学期的过程性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更能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平时积累及重视程度,整体而言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与启发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创新的反思,政治经济学教学确实存在知识难学、知识晦涩难懂、学生不热情等等问题,如何将过程教学融入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真谛任重道遠,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大量心血,以及付出极大精力,将学生所想,教师所想真正融合为一体。真正为培养利用政治经济学方法思考现实经济问题,利用中国经济理论解释中国现实经济问题,讲好中国经济故事的经管人才努力。

参考文献:

[1] 宣城机关党建. 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挖掘好“富矿”学而时习工作室[EB/OL]. (2021-01-21). http://www.xcs.gov.cn/content/detail/6008c5f77f8b9ab5f38b4567.html.

[2] 习近平. 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 求知,2020(09):4-7.

[3]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张安. 《资本论》没有过时[N]. (2017-01-04).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04/c223633-28997496.html.

[5] 龚晓莺,蔡豪,康睿.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创新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7):157-159.

[6] 顾海良. 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J]. 经济研究,2016,51(01):04-11.

(荐稿人:汪陈友,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课程创新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途径探索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