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象思维”浅析紫苏-百合治疗围绝经期不寐的临床运用

2022-05-30 08:02朱丽萍陈锦红吴涢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紫苏百合

朱丽萍 陈锦红 吴涢婷

【摘 要】 处在围绝经期的妇女,因阴阳失调而出现的失眠、潮热盗汗等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此期妇女天癸将竭、肝脾失调,用药重在轻和,勿峻补勿动阳,以求顺应自然平稳过渡。紫苏与百合是陈锦红主任医师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对药,与金石类重镇安神之品相比,其药性平和、轻扬甘润,常作为佐药广泛运用于女子经前紧张综合征、围绝经期不寐等疾病中,在补肾健脾、滋养肝肾等基础上配以紫苏-百合这一对药,往往能起到明显疗效。

【关键词】 不寐;象思维;紫苏;百合;围绝经期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3-0085-03

围绝经期阶段的妇女经历着阴与阳的消长转换,若阴阳消长平衡转枢及时,则能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若阴阳失衡则出现各种不适,心中烦闷不安,频频欠伸,日夜撞扰不宁,寤而难解乏倦,欲说其状如何如何,却又欲言又止,莫可名状,仅能用“失眠”二字概括。林佩琴在《类证治裁》[1]中提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寤属阳,寐属阴,阳主动,阴主静,一阴一阳则成寤寐,故正常睡眠与阴阳平衡相关。白昼卫气行于脉外,入夜后与营气同行于脉内,故昼精而夜暝,若卫气不入阴经,独行于阳经,则使人亢奋而不欲眠睡,如《灵枢 ·邪客》[2]所言:“卫气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蹻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金匮要略》[3]中论述妇人出现的“脏躁”表现如“喜悲伤欲哭、数欠伸”以及百合病因心肺阴虚、百脉失养而有默默不语、坐卧不安、躁扰不宁、食饮失于滋味、寒热感觉失调等表现,与围绝经期自主神经失调、精神神经症状相似,这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后世常常将不寐的病机归属于心脾气血两虚、痰瘀等病理产物扰乱心神、阻滞心脉等,但究其根本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内经》中关于女子生长壮老已的发展规律以“七年”为一个时间节点,从“二七”的豆蔻之年到“七七”的年华老去变化,肾之精气由盈转亏至竭,阴阳平衡若失于调整,则表现为阴精亏虚、阳气亢旺,阴阳失衡,阳不入阴,独行于卫分,阴阳不交,故见不寐。若定位于脏腑,则总以肝肾精血亏虚为本。

紫苏与百合是临床运用广泛的一个药对,常常用于不寐的治疗。药对又称对药, 是中药配伍相对固定的两味药物搭配形式,如“柴胡“和“黄芩”常配伍运用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总以辨证论治及中药“七情相合”理论为指导,从而达到协同增效或配伍减毒的目的[4]。在基础方中,药对的加入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侣山堂类辨》[5]有云:“余植百合,其花朝开暮合,紫苏之叶,朝挺暮垂,俱能引阳气而归阴分。”“紫苏叶朝挺暮垂……昼开夜阖, 朝出暮入……有如经脉之气, 昼行于阳, 夜行于阴。”“百合花昼开夜合……因悟草木之性, 感天地阴阳之气而为开阖者也。如春生、夏长、秋成、冬殒,四时之开阖也。昼开夜阖, 朝出暮入, 一日之开阖也。是以一岁之中有四时, 一日之中有四时, 而人物应之。”在顺应自然之气生长的同时,并与自然相左之力对抗,故能化生不同的特性,张志聪先生以格物的思想从紫苏、百合所禀天地之运气生长收藏来类推紫苏、百合的功效,而天人相应,服紫苏、百合之后能以应天之机调节人体阴阳[6]。这种格物致知的“象思维”在《易传·系辞上》中亦有研究:“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取象的目的在于“立象尽意”,表达事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深奥含义[7]。人们通过对事物的表面特征乃至内在特性的感悟从而推断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而指导临床。象思维的应用体现了“格物致知”,从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规律来映射其所能发挥的功效。人处于宇宙之中、自然之内,其生理变化也顺应着节气演变,而“煮粥”这一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气化动力模拟器,米、水、锅为有形之阴,火为阳,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只有米、水、锅,煮不成粥,只有火也不行。开火给米水加热,先天之本源动力之火是命门,炉中的火促进热能传递至整个锅内,为了防止米粘锅,需用勺子在锅中用适当的速度向前推动,而勺子相当于道冲,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勺子前的米自然地向勺子两侧及后面移动,此为“负阴抱阳”“阳动阴随”,勺子的后面是“戴阳归阴”,在冲气作用下发生质的变化,由生的、硬的米粒在肾阳火的作用下逐渐膨胀、变软,形成软糯有营养的粥。女子之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它像煮粥的勺子不断搅动这粥,不让其糊锅。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脾升胃降,肺之通调,调节肾的精气,不温不火,故能于夜晚阴中之阴的时分,使卫气入内脏,阳气入阴,有助安眠。老子说:“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阳气下降化生阴精,阴精再化生成阳气。一升一降形成循环,这就是负阴抱阳,戴阳归阴的冲气运动过程。这就是“煮粥论道”的过程,故实现据“象”而“思”需要经过观天地以察象, 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依象而思虑、据象以辨证、据证而施治等几个步骤,才能达到“依思惟道理而生智慧”的根本目的[8]。

百合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甘、微寒,归肺心经,《日华子本草》指出其可“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清代医家高世栻认为百合花昼开而夜合,与卫气循行规律一致, 故可司开阖、行荣卫和阴阳[9]。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失眠多梦、虚烦惊悸等。现代药理学研究[10]发现百合能显著缩短实验小鼠的入睡时间,其表明了百合具有很好的镇静催眠作用。紫苏入肺脾二经,《本草图经》言紫苏“通心经,益脾胃”具有行气宽中、止痛、定喘、安胎作用。金建明等[11]研究发现紫苏的镇静催眠作用在降低小鼠的自发活动、缩短小鼠入睡潜伏期方面效果明显。而古籍中也对其功效与应用有记载,如《本草撮要》[12]言:“紫苏叶得百合,治夜不寐。”《本草崇原》[13]云:“紫苏气味辛温, 臭香色紫。其叶昼挺暮垂, 禀太阳天日晦明之气。”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14]中一首“不寐诗”这样写道:“不寐《内经》论最详,肝魂招纳枣仁汤,紫苏百合归阴分,龙牡茯神佐使良。”故清代仲昴庭在《本草崇原集說》[15]就指出:“紫苏能化水谷之气, 引阳入阴。昔有二症, 群医束手, 一患不寐, 修园治以紫苏、百合、枣仁、茯神、龙骨、牡蛎始安。”陈修园以引阳入阴、重镇潜阳、养肝宁心的方法治疗不寐,标本同治。紫苏百合顺应昼夜阴阳节律,与人体的眠睡—觉醒生物规律一致。

1 验案举隅

患者刘某,女47岁,2020年11月4月初诊,以“寐差半年”为主诉,患者诉近半年以来入睡困难,寐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情绪易燥烦不安,平素食寒凉食物后自觉面部浮肿,既往月经规律,现月经周期先后不定,周期23~45天,量较前进行性减少,经血呈粉色、色淡,末次月经2020年10月25日,经行1天即净;有乳腺增生病史10余年;舌淡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弦细。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辨证属肝郁脾虚证,予疏肝健脾、调整阴阳为法。处方:北柴胡6 g,白芍10 g,茯苓15 g,甘草3 g,当归10g,郁金10 g,藕节10 g,麸炒白术10 g,五味子5 g,川牛膝10 g,紫苏10 g,百合10 g,干姜3g。共7剂,日1剂,水煎后分两次饭后温服。2021年11月18日二诊,诉服药后诸症好转,睡眠明显改善,此时月经将至,陈锦红主任医师在此基础上予阴阳相济、少佐活血之品以通冲任之气,助月经顺时而下。此后患者遵医嘱,定期复诊,依法在上方基础上,随症加减,患者规律口服3个月经周期后夜寐安稳,而后予健脾养心膏方调补。

2 结语

逍遥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合剂局方》[16]的“妇人诸疾”中,其所述逍遥散的功效有“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减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此原文所主诸症当以妇科病兼见为多,逍遥散立法以调肝理脾,养血疏肝解郁为主,使肝体得畅、脾虚得补,诸症自愈,常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出现失眠、焦虑等证属肝郁脾虚者;生姜主表,干姜主里,用干姜易生姜则能温化中焦寒水;川牛膝性下行,引寒水从下焦而出;藕节生于水中,《本草再新》中言其具有“凉血养血,利水通经”之效,用在此处,取其利水之功;再配合紫苏与百合,紫苏引阳入阴。组方看似平淡无奇,却是能切中病机,应用于临床往往取得良效,再加上善言宽慰,纵然属于淹偿之症,也多能病去大半。

总之,格中一物能知其内涵,致知所因能广其用,中药生于自然必顺应自然,从所生所长环境能推演出其所具备的功效性质,而人亦应天,故人与中药能从象思维中找到共鸣。据象思维,先辈发现了紫苏与百合在治疗不寐方面的作用,并在临床中加以实践效验,后人当有所领悟。

参考文献

[1]

林佩琴.类证治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16.

[2]宋·史菘.灵枢经[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8:192-198.

[3]汉·张仲景.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8-11.

[4]唐于平, 束晓云, 李伟霞, 等.药对研究 (Ⅰ) ——药对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中药杂志, 2013,38(24):4185-4190.

[5]清·张隐庵.侣山堂类辨[M].东山居士,校正.千顷堂书局,1935.

[6]张立平,黄玉燕,汤尔群.浅析张志聪本草药性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7):2760-2762.

[7]周立美. 基于中医思维科学方法的失眠症的理论和临床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8]王永炎,于智敏.象思维的路径[J].天津中医药,2011,28(1):1-4.

[9]清·吴谦.医宗金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93.[ZK)]

[10][ZK(#]胡焕萍,张剑,甘银凰,等. 单味新鲜百合止咳镇静催眠等作用药理实验[J]. 时珍国医国药,2006(9):1704-1705.

[11]金建明,王正山. 紫苏水提取物对小鼠镇静催眠作用的实验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102-104.

[12]陈蕙亭.珍本医书集成(二)本草类本草撮要[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3]明·张志聪.本草崇原[M].刘小平,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14]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M].王玉兴,朱力平,庞连晶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75.

[15]清·仲昴庭.本草崇原集说[M].孙多善,点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7.

[16]宋·太平惠民和劑局.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陈庆平,陈冰鸥,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01-239.

(收稿日期:2021-11-02 编辑:黄丽君)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紫苏百合
风吹百合香
清心消暑话百合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
青青紫苏
百合依依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浅析围绝经期妇女失眠的原因及家庭护理
富贵像风吹过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