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30 20:15李吉利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了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并指出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帮助学生预习,通过线下教学评估学生的预习成果,最后借助线上拓展教学满足学生自我提升的需求,以期能够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214-03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兼具传统教育和“互联

网+”时代教育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在积极探究如何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知识讲授和学生能力培养环节中。为更好地发挥线上与线下教学的优势,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探究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有效策略。

1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拓宽教学维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数学学习期间容易产生困扰,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课间辅导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而通过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维度得以拓宽,学生不仅可以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还可以在社交平台上与教师沟通,提出自己的困惑。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了解其学习需求,主动分享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线上学习平台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检验学生课前学习成果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并对其进行合理引导,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此外,通过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强化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优化线上教学效果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很多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下载或者播放动画视频,将抽象的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的教学变得更加高效[1]。然而,小学生的自律意识不强,容易出现线上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线下教学期间评估学生的线上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判断学生的预习成果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线下指导,帮助其端正线上学习态度。可见,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并借助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高效沟通的特点优化线上教学效果。

2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以学为先,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期间,教师应注重以学为先,即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知识探究的第一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堂学习准备,防止学生出现课上无法紧跟教师思路进行思考的情况,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鉴于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为提升线上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计微课,引导学生借助微课学习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并要求学生阅读教师分享的导学案,整理学习笔记或思维导图,完成基础习题,加深学生对新知记忆程度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二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为例,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2.1.1  微课教学,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现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自主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2]。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为提升其预习效果,在开发微课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解读教材中的细节信息。如教材例1中引入的统计表记录了班级学生喜欢的颜色,很多学生在掌握分析统计表的方法后,可能会忽视教材中“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这一问题。因此,教师要在微课中设计相关练习题,鼓励学生结合其他班级学生的统计数据回答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自己是否掌握新课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更加细致地分析教材,真正理解统计的价值,学习统计的方法。

2.1.2  学案导学,巩固线上教学成效

教师为学生分发导学案,鼓励学生在完成微课学习后,结合导学案中的图表框架,梳理微课中呈现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完成导学案中的习题,从而进一步巩固统计的技巧和方法,提升线上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学习压力,教师不能在导学案中设计过多或过于复杂的习题。鉴于本课知识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组基础数据,鼓励学生在表格中整理该组数据即可。

2.2  适当评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在引导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初步探究新课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评估工作,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初始环节引导学生总结线上学习成果,也可以借助简单的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3]。同时,在评估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学习效果评估角度而言,当发现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新课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顺利展开后续课堂活动;当发现部分学生存在问题时,教师则要注意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从学习方法评估角度而言,若发现个别学生的学习效果极佳,则教师要引导其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若发现个别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且效果差,则教师要巧妙为其提供指导,使其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以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为例,在学生通过线上自主学习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初引导学生通过笔算求解160+230=(  )、550-380=(  )、920-150=(  )三个算式,并设计以下两个评估环节。

2.2.1  评估学习成果,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可以通过准确的计算过程得出正确结果,但难免会有学生对退位减法相关知识掌握不扎实,忽视了“点退位点”这一过程,写下等错误竖式。对此,教师要收集学生的计算成果,鼓励计算结果错误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在黑板上完成列竖式并求解正确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转变思维,融入数学知识探究环节中,还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教师有针对性地调节后续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2.2.2  评估学习方法,优化学生自学方法

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学方法不当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通过观察其课堂学习状态、课后开展师生对话、分析其导学案完成情况等方式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为其提供恰当的指导,使其能够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保障今后线上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如部分学生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表示没有看懂微课内容,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使其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为了提升学习效果,其可以通过与教师、家长、同学沟通的方式,解决预习期间遇到的难题,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2.3  巧设活动,培养知识运用能力

线下教学期间,教师要合理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巧妙组织课堂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强化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使其保持数学学习兴趣,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运用新课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加法运算定律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以下活动。

活动1:“小小出题家”。

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各组组员共同讨论,并设计一张题卡,要求题卡中引入10—15道计算题,并保证每道计算题都能用加法运算定律完成计算。出题完成后,各组交换题卡,完成解题任务。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有效巩固基础知识。

活动2:“看谁算得快”。

教师收集与加法交换律相关的应用题,鼓励学生结合题目快速完成计算,并举手抢答。为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音乐,营造紧张的活动氛围,并尽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升知识应用的熟练度。

活动3:“我是小老师”。

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担任“小老师”,帮助班级学生结合习题总结加法运算定律相关知识,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小老师”的表现进行点评。这一活动可以使学生总结并内化本课知识。

上述活动由易到难,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系统梳理新课知识。这样,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强化了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2.4  線上拓展,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很多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活动中,都能够产生较强的数学学习兴趣,乐于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经过线上自学和课堂巩固活动,依然有部分学生需要在课后参与基础练习活动,以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也有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将新课重点知识纳入自身知识体系中,需要着重巩固基础知识。鉴于学生的课后学习需求不同,教师可以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结合线下教学分析学情,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层次,并借助线上教学为不同学生分享差异化的课后拓展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提升数学素养。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通过设计课后学习活动的方式开展线上分层指导教学工作。首先,针对新知掌握效果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分享“超市水果价格表”的图片,并在图片中重点标记“香蕉5.99元/千克”“草莓6.49元/千克”等信息,鼓励学生结合图片内容自主“购物”,并解决问题,使其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主动在作业本上写下“买2千克香蕉需要花多少钱?”等问题,并列算式完成求解任务。其次,针对无法熟练应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反复观看教师分享的微课,并完成教师布置的计算题,通过照片上传计算结果,从而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其作业完成情况,为其设计后续作业内容。若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练习任务,则教师可以适当提高作业难度,在后面布置作业时重点设计应用题;若学生依然存在计算准确率低的问题,则教师需开展评估工作,找出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通过解决问题提升其数学能力。最后,针对没有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软件开展线上补充教学,借助教材中的例题帮助其解决问题,使其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过渡到计算题求解过程中,最终能够顺利、高效地解决生活中与小数乘法相关的问题。以上,通过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更好地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期间,教师要科学看待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关系,借助线上教学帮助学生预习知识,借助线下教学快速研判学生自学成果,并组织课堂活动,最后利用线上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借助不同的学习任务辅助学生参与课后巩固探究活动。长期下来,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兴趣都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静,龙芳.混合学习环境下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数字教育,2020(5).

[2]丁科州,咸富莲.小学数学“双线混融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现代交际,2021(14).

[3]文来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1).

【作者简介】

李吉利(1983~),男,汉族,宁夏隆德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