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育人方式,构建深度课堂

2022-05-30 10:48张金波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深度教学

张金波

内容摘要: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应该拥有的重要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深度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课业知识,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合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成为拥有学术心态的自主学习者。”创建民主和谐的、信任激励的、合作沟通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性思维,从而确保深度学习的启动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深度教学、民主和自由、信任和激励、合作与沟通

21世纪的世界,一个创新日益成为每个人努力的时代,合作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乐于学习和再学习的精神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的学生需要的不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而是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成为积极主动,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和再运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的重要的能力,学会如何去学习。“深度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课业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合作和有效沟通的能力,成为拥有学术心态的自主学习者。”①因此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探索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内驱力,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前提。民主和谐的、信任激励的、合作沟通的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发散性思维,从而确保深度学习的启动和有效实施。

一、民主和自由突主体、展个性。“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着重要的学习主题和项目,通过积极的探究,深刻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并运用该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②因此在深度教学中,学生应该敢于打破教材和教师思维的桎梏,让想象的翅膀自由张开,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和能力。历史上,古希腊重视公民的个体自由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其民主、自由、开放的政治经济氛围给予了劳动人民创造的空间,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同理,创造一个真正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对理论性、思辨性问题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求知、思辨看作是最大的快乐。

民主自由的课堂是发现的课堂,深度教学遵循的第一原则就是摒弃传统的讲授,即使授新课,也不是直接讲授,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发现,即教师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去发现,从原有的认知和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去探索,然后提出问题,多角度去解决问题。著名学者拉里·劳丹说过“科学本质上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民主课堂通过建立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的重心由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发现问题上,然后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民主自由的课堂是尊重个性的课堂,是宽容的课堂,是讲究和谐的课堂,更是激发创造性的课堂。好的教学模式就是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允许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给予帮助和引导,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比如我在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时,就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本描述到殖民者带着番茄玉米等回到欧洲,在没有冷链物流的传统远航时代,从美洲回到欧洲需要的时间那么长,那些食物不会烂在路上吗?能带到欧洲?历史事实证明,他们是带回去了,那是用什么方式带回去的呢?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可学生想到了,发现了问题,就让他们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说带苗,有的说把果实晒干,有的说带种子。这种讨论看着对解决历史问题没有很大的意义,很多老师怕耽误课堂时间直接解答,甚至忽视,不了了之。这种做法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求知欲,长期下去,學生就养成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不善于思考,不会发现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氛围,保护学生追求真理的热忱和自我意识,鼓励他们敢于对传统观念进行怀疑和批判,就会有许多创新性的方法与策略,发散思想得到培养,也提高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深度学习所追求的目标。

二、信任和激励增信心、促创新。信任与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发挥主体作用。深度学习中的学生的“学”是指教学中的学,即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而不是自学。换言之,深度学习包含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中,学生的思维、意识、情感活跃起来,真正作为学习主体,主动、积极地展开学习活动。其间,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世界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学生受到的信任强度有关,没有信任的课堂,就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气氛。这不是说信任本身就是成功的保证,但是没有信任或者信任度低的课堂不太可能成为一节高效课堂。当学生对老师、同伴和自己有信心,他们就能够找到深度学习的重要动力:“我能掌握这些知识”“我能提出我的问题”“这些学习活动对我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有了驱动力,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就有信心去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作为课堂主导的老师,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明确他们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寻求资源和机会来丰富和扩展他们的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沟通,彼此合作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讲《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时,在讲第二主题“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时,学生阅读课本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本部分是讲述法律基本特征,可最后一段课文讲它的局限性,这是评价还是特征呢?如果是评价,这样的评价又不全面。我先表扬了提出问题的同学,然后把下面这些问题抛给全班同学,大家分组讨论。1、近代西方法律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与罗马法有什么继承和发展的关系?2、这些特征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如何透过这些特征去理解西方近代法律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治理的?3、西方法律还有哪些历史局限性?分组讨论后,在学生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归纳总结:教材是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介绍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透过特征对西方法律进行辩证的、客观的评述。这样既给了提出问题的学生以最大的鼓励,也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还通过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认识水平。

三、合作与沟通激兴趣、拓思维。合作与沟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育实验表明:当人们通过民主和自由意志参加某项工作,而不是被迫去做这项工作,他们就会对工作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和兴趣。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合作与有效沟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可以广泛地交流和互相吸纳,并得到及时地反馈,从而促进思维的有序发展,提高思维活动的有效性、广泛性。同时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协作功关,使片面的、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渐渐地互相配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使认识趋于完整,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英国教育家哈里·麦多克斯在其所著的《学习方略》中说:“若要使你的成绩保持在高水平上,有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和那些在学习上很努力的人交往。”“小组合作交流对于那些学习速度较们慢的人来说往往具有‘加快作用。”这些都是对合作交流在提高学习效益方面的肯定。总的来说,与教师讲述和个人自学相比,交流合作的课堂有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学生能够主动合作完成工作,彼此之间能够沟通、理解并整合多个观点,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信息倾听,并给出反馈,为小组团队建立信息,培养主体意识。另一方面,知道如何合作与沟通,以实现共同的目标作为合作依据,努力完成自己负责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合作与沟通能力。因此,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料有效选择,对课堂环节进行精心策划,巧妙地设计有效合作和沟通的环节,设计合作项目和讨论的内容,或者适当开展苏格拉底式的问答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诘难过程中成为更好的沟通者,在推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科素养。所以,合作与有效沟通是深度学习的目标,同时也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途径。

再好的理论也要落实,再好的教学方式也要在实践中摸索、磨练出来的。课堂模式和氛围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建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氛围,让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不再是被迫学习,不再是模仿学习,而是真正的运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探索問题、解决问题。正如康德所言:“人非工具”,“要有勇气运用你的理智”,在深度教学中教师最大的作用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因而创建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才有利于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每位老师都要重视的问题,我认为,无论什么课堂,只要充满自由和信任,学生有机会去沟通,就能把最大的潜能发挥出来,就能实现深度学习。

注:

①莫妮卡·R.马丁内斯和社会学家丹尼斯·麦格拉思《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性探究式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教育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郭华. 深度学习及其意义《课程·教材·教法》2016(11):25.

[2]苏霍姆林斯基.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 唐其慈,毕淑芝,赵玮,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56.

[3]郭华. 《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J]. 北大教育评论,2016(2):8.

[4]郭华《深度学习与课堂改革》   基础教育  2019年第二期

[5]郭华《深度学习之“深”》     新课程评论2018/06(总第24期)

[6]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深度教学
基于1∶1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课堂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深度教学的资源设计
谈能力导向的深度教学及相关策略
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
结构导向学习: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
有效教学的深度追求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期待教学从表层走向深入
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
探究:让学习从浅表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