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莉玲:和沙漠掰了24年手腕

2022-05-30 10:48王广莉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沙窝民勤县

王广莉

在我国河西走廊东北部,有一片“倔强”的绿洲——甘肃省民勤县。这里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曾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生态脆弱,区位特殊。姜莉玲投身战风沙一线,和同事们一起,和沙漠掰了24年手腕,成功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握手”。现为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办四级主任科员的她,先后获得“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父辈们生活在沙窝里的艰难,给1979年出生的姜莉玲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梦想,她报考了甘肃省林业学校,毕业后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加入“斗沙大军”。

2003年,姜莉玲入黨,她事事都要走在前、作表率,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因需要现场指导作业,她每年至少有两次和同事们吃住在沙窝,一住就是一个多月,每天徒步20多公里现场巡回指导,遇上风沙天就只能用凉水泡干馍,晚上还得提防帐篷被风吹翻。

做群众工作最需要耐心,有些政策,群众一时不理解,他们常常跑半天腿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姜莉玲硬着头皮、咽下委屈,笑脸相迎、耐心解说。

在民勤县林业系统,大家对她的评价都很高,“吃苦能干”是说的最多的一个词。瘦小的姜莉玲犹如沙漠里一棵梭梭苗,年复一年与黄沙相持、相守、相争,以“寸草遮丈风”的韧劲,换来了民勤县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目前,民勤县人工造林面积达23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现在的18.28%,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范例奖”等荣誉。

(摘自《乡村干部报》2022年5月26日)

素材解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重要论断,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引。在生态脆弱、区位特殊的地区,正是因为有像姜莉玲一样的干部和人民群众,为建设生态美丽富饶的中国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才换来了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适用话题

爱岗敬业 心怀祖国 心系人民 奉献青春

猜你喜欢
巴丹吉林沙漠沙窝民勤县
“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就之路
天津农业新特产
——沙窝萝卜
民勤县红崖山水库扩建增容方案比选
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降水特征初步分析
像卖钻石一样卖沙窝萝卜 5个月卖3000万元
中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岩画考察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植被特征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沙山地貌格局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沙尘天气多发区民勤县农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