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审题障碍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2-05-30 10:48苏清叶
文理导航 2022年29期
关键词:题意审题题目

苏清叶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的发展,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时提出针对性问题时,教师也要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在学生进行审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题,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进行复述。针对小学生审题能力存在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数学成绩。因此,本文分析低年段学生审题障碍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审题能力;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众所周知,审题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对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提升,要加强学生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优化,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同时,对知识进行不断积累巩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比对学生的作业及试卷,找到学生存在审题障碍的原因,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有效转化策略,加强对学生读题的指导,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引导学生将数量关系进行正确的认知,利用数学模型和数学规律,将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的成因分析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在审题方面存在障碍,就得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等不同的方面来寻找原因,提出比较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一)从学生方面寻找原因

1.识字量较少,缺乏对数量关系的认知

由于当前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识字量掌握较少,在审题时往往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太顺畅,影响对题意的理解。同时,部分学生缺乏对数量关系的正确认知,在解题和审题的过程中,无法充分理解问题所问的主要目的,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障碍。

2.缺乏心理的重视和审题的正确认知

在小学数学测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最终的测试成绩要低于学生所估计的成绩,这就表明一些学生对于自己的测试过程非常自信。而致使成绩造成偏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审题不仔细,在审题过程中,小部分学生会认为题目太过简单,产生轻视心理,往往没有认真审题就开始做题,导致做题的过程中帶有一定的盲目性。此外,某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阅读到题目的一半时就会产生放松心态,而对于题目后半部分的阅读比较松懈,做题答案也并非正确。最后,一些学生会将解题中的困难归结为自身能力问题而并非审题问题,因此在做题过程中遇见难懂的题目则会直接放弃。

3.对数学学科兴趣不高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天然的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等特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会让很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倦怠,对数学学习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加上部分小学生还存在畏难情绪,一旦审题出现错误导致解题不顺利,再加上其意志力相对较为薄弱,长此以往,若不加强引导,必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此外,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有时难以较好地集中注意力,课堂上未能较好地跟紧教师节奏,课下做题不认真,长此以往,则可能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其正常审题。

(二)缺乏对关键词的把握

有些题目,由于题目所给的干扰信息较多,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没有形成对关键词的感知,而把每一小题单独拿出来,往往学生能够较好地进行审题,而不同的问题呈现时,学生无法抓住每题的关键词,忽略一些重要的数据,导致解题出现问题。

(三)教师和家长方面的原因

由于低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家长和老师经常怕影响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直接给学生解释,导致学生产生依赖性,没有进行自主的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忽视了自身思维的培养。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反省,让学生自主地对题目进行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深入思维,提高分析能力,以提升学生对数学数量关系的敏感度。

二、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提升的策略探讨

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给学生审题策略,提高学生审题水平,帮助学生解决审题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加强对学生审题方式方法的指导,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第一,教师在进行题目解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示范,尤其是针对一些题目中的关键词,要加强语气、声调的转变,使学生在读题时能够学会抓住重点。第二,要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读题、解题。比如,第一步是了解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第二步是进行精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达到“手眼合一”,对关键词进行重点理解,弄清真正的题意。第三,要进行不断的复述,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全面解读,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减少在审题过程中的失误。

2.养成良好看题习惯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讲解看题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因为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考性,会对解题者提炼有价值的数据产生直接影响。不仅要看,还要动手,手眼结合,做好标记,加强练习。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些图形的对称轴,并采用动手折一折等实践方法找出图形的对称轴,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此类题型的认识。

3.克服畏难情绪

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自主克服畏难情绪,锲而不舍,不怕困难,对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教师对于认真审题并获得一定进步的学生,还应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教师也可以广泛收集一些比较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去审题和解答,以带给学生新鲜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主动去进行探究,以免后续测试或是练习时,遇到该类型的题目时手足无措。

(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完善学生审题技巧

在学生进行审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阅读重点词或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梳理问题思路。同时,加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比如,在解决:“工程师要挖一条9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2/3,剩下的路程要在6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一题时,通过画线段图,将复杂的数学关系变得简单。小部分学生在解题时会出现题意不理解等问题,这时候,老师不能着急,可依据启发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指导。基于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错误,在学生出现错误时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引导,并使得学生自主反思在审题阶段暴露出的问题,这能够有效地预防学生后期发生类似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审题训练的最终目的。

(三)加强数学规律的认知,解决无序问题

数学问题的教学是有一定规律的,应用有规律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审题能力,要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问题变得有序化。比如在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个盲点,分不清楚逻辑关系,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根据题意画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事件发生的规律,可以将无序问题变得更加有序。其次,引导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来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把学生带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比如在商场内模拟买东西,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题意。

(四)增加识字量,降低认知冲突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识字量有限,尤其是低学段的学生,认识了一部分的汉字,但知识掌握相对比较零散,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面对一些字数较多或是存在不熟悉汉字的题目时,则会出现审题困难。为改善该现状,则应帮助学生学会读题,读懂题目,同时这也需要建立在会识字的基础上,要先学习认字,明确每个字的意思,才能够较好地解题。像学生審题时,出现频率较高的汉字,有大、小、多、少、一共、数、填、算、涂、写、分、比、高、矮等等,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字的意义,引导学生多读题多问,久而久之也能够认识更多的字,词汇量大大增加,就不会因为读错字而发生审题错误。另外,还需关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在审题完成后,能够将题目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只有通过自己的话将其清晰地表达出来,才能够较好地证明学生自身已经对题目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在头脑中进行了有效的思考,真正地理解了题目,解题方法当然也是正确的,这样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摒弃无关信息,抓准数量关系

学生在面对一些相对较为复杂的数量关系时,极易出现混淆,尤其是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因此也导致学生解题时出现了错误。导致错误出现的一大原因就是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对于一些题目存在刻板印象,忽视了题目中的关键词。解决问题时,题目中存在的条件不一定能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作用,还极易对其产生误导,教师则需帮助学生学会摒弃一些无用的信息。像某题目中:小明家有20只鸡、50只鹅,鸭的数量比鸡的2倍还多16只,鸭子有几只?鸡、鸭、鹅一共有几只?显然我们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仅是让学生求鸭子的数量,鸭的数量仅与鸡有关,给出条件中,我们需要摒弃“50只鹅”这一条件,若是审题马虎,乱用鹅的数量这一条件,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则会出现错误,所以要学会摒弃无用的条件,找准数量关系,明确问题是什么,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进而提高解题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巧妙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中,促进数学学科价值的发挥。同时,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认知,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尤其针对于空间与图形中的问题,要使学生主动进行实践,在动手的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要制定奖励制度,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郗慧敏.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审题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4):218.

[2]洪阿丽.浅议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J].海峡科学,2012(9):91+93.

[3]肖娟娟.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8):45.

[4]李青兰,陈鹏.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障碍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9(33):40.

[5]黄语琪.例谈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34):199.

[6]苏宝华.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8):101-102.

猜你喜欢
题意审题题目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七分审题三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