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5-30 16:48郭彩霞
健康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消化道出血

郭彩霞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6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A组和治疗B组,每组各34例。治疗B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A组在治疗B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由治疗有效率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 %(32/ 34) ,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 %(25/ 34) ,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 %(3/ 34) ,治疗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 %(11/ 34) ,治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治疗B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生活质量数据方面可见,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经治疗后,治疗A组生活质量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治疗满意度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治疗满意度为97.06 %(33/ 34) ,治疗B组治疗满意度为76.47 %(26/ 34) ,治疗A组治疗满意度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結论 对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中加用中医治疗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可提升其治疗满意度。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诊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病情相对较重,能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该病多因消化性溃疡、消化道肿瘤、急性胃黏膜病变等所致,患者通常以呕血、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可导致失血性贫血、周围循环衰竭等。此病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出血的位置以及原因进行详细了解,并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临床上多采取药物治疗干预,可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极易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药治疗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快症状的消失,并且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2]。为此,此次研究所入选的研究对象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8例。探究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中医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入选的研究对象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6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为治疗A组及治疗B组。其中,治疗B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治疗A组则在治疗B组基础上实行中医治疗,每组各34例。治疗A组中男性15例(44.12 %) ,女性19例(55.88 %) ,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36.87±1.21) 岁。治疗B组中,男性16例(47.06 %) ,女性18例(52.94 %) ,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6.76±1.38) 岁。上述两组基础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 > 0.05) 。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 经相关诊断后患者满足上消化道出血相关指证;(2) 研究对象对此次研究目的知悉,且自愿参与到本研究;(3) 研究对象基础资料全,能够较好配合研究安排。排除标准:(1)患有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2) 患有精神类疾病,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3)基础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治疗B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采取艾司奥美拉唑(生产单位:湖北朗天新特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83081;规格:20 mg) 静脉滴注,每次80 mg,每天治疗1次。并予酚磺乙胺(生产单位:哈药集团三精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21447;规格:5 mL∶1 g) 静脉滴注,每次0.55 g,每天治疗3次。随后使用二乙酰胺乙酸乙二胺(生产单位:黄石李时珍药业集团武汉李时珍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522;规格:2 mL∶0.2 g) 静脉滴注治疗,每次400 mg,每天治疗2次。出血好转后,采取雷贝拉唑(生产单位: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715;规格20 mg) 口服治疗,每次20 mg,每天治疗1次,患者需要治疗2周。对于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可结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及外科手术。

治疗A组在以上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患者加以止血散治疗,该药物中包含大黄、白及、三七等,将其和冰盐水进行调配呈稀糊状,经胃管内注入冲服,每日1付,每日治疗3次;患者需要治疗两周。患者加用黄芪太子参汤治疗,方药为黄芪15 g,太子参12 g,白术6 g,炙甘草5 g,当归6 g,白芍10 g,阿胶珠10 g,地榆炭10 g,侧柏炭10 g,乌贼骨12 g,煅龙牡15 g。上述药物煎煮成汤剂400 mL,每天1剂,分早晚服用。

1.3 观察指标

经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 根据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其中,显效指患者经治疗后,其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指患者经治疗后,其症状改善尚可;无效指患者经治疗后,其症状无任何缓解。治疗有效率 =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 例数×100 %。(2)观察患者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四肢乏力、头晕、冷汗、发热。不良反应发生率 = 所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和/ 总例数×100 %。(3)采用SF-36评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所获得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4) 制定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以此来统计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满意等级分为3个级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治疗满意度 = (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100 %。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數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分析

由治疗有效率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 %(32/ 34) ;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 %(25/ 34) 。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

由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 %(3/ 34) ,治疗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 %(11/ 34) ,治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治疗B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由生活质量数据方面可见,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治疗A组生活质量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两组治疗满意度对比分析

由治疗满意度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治疗满意度为97.06 %(33/ 34) ,治疗B组治疗满意度为76.47 %(26/ 34) ,治疗A组治疗满意度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上多见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具备起病急以及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3]。对此,需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干预。目前,临床上按照黑便、呕血等症状,以及大量失血引起的全身性症状,以对出血位置进行明确,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以对患者的预后予以较好的改善[4]。

中医学指出,上消化道出血属于 “吐血”以及“便血”范畴。其中,出血因胃所致,因此行止血散治疗。该药物中囊括大黄、白及以及三七等,能够对削弱胃酸,并对胃液分泌进行抑制,以此来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该方药中大黄可起到活血祛瘀、泻火凉血的作用;三七能够止血、活血;白及可破瘀血、清血热以及生新血之功,并可达到消肿生肌之效[5];大黄能够促进胃蛋白酶对胃壁产生的刺激,以降低创面渗出,加快止血时间。有研究表明,止血散能够达到祛腐生肌、祛瘀生新之功。本次研究结果中,由治疗有效率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为94.12 %(32/ 34) ,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为73.53 %(25/ 34) ,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常规西药治疗中加用中医治疗能够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予以提高。由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2 %(3/ 34) ,治疗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35 %(11/ 34) ,治疗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治疗B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了中医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产生。由生活质量数据方面可见,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经治疗后,治疗A组生活质量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了常规西药治疗中加用中医治疗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治疗满意度数据方面可见,治疗A组治疗满意度为97.06 %(33/ 34) ,治疗B组治疗满意度为76.47 %(26/ 34) ,治疗A组治疗满意度比治疗B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了患者对本次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在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常规西药治疗中加用中医治疗干预,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可提升治疗满意度。由此可知,此种治疗方法在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士军.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2.

[2]张洪秋.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诊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健康大视野,2019,21(15):95.

[3]张虹.急诊消化内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6):4.

[4]刘桂玲.急诊内镜对消化道肿瘤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3):123.

[5]沈照宇.上消化道出血采取急诊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0,23(21):12-13.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消化道出血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儿童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浅析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内科临床中的应用
凉血固表消斑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