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5-30 16:48程化银范雯
健康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安全性

程化银 范雯

摘要:目的 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Fegl-Mevyer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Fegl-Mevyer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梗死患 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脑梗死;丁苯酞软胶囊;安全性;依达拉奉;生活能力

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具有较高致残率,其中丧失劳动能力者约为75.0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脑梗死患者发病以后,颅内动脉闭塞发生率约为80.0 %,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极易引起缺血中心组织不可逆性坏死。尽快解除闭塞血管,促使脑部的血液循环建立,恢复缺血半暗带区域供血,继而挽救患者的神经功能,被视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脑梗死患者可使用药物治疗,依达拉奉将机体自由基有效清除,丁苯酞胶囊能够促使脑组织缺氧缺血状态缓解[1~2]。当前,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有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以80例脑梗死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究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17±5.68) 岁;梗死部位:7例小脑、15例额叶、18例基底节脑室旁。研究组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9.67±5.36) 岁;梗死部位:8例小脑、16例额叶,16例基底节脑室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对比。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实施常规治疗。

参照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商: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治疗,口服治疗,每天用药3次,0.2克/ 次。疗程2周。

研究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丁苯酞软胶囊的用法用量同参照组,依达拉奉(批准文号:H20130133;生产商: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 ,每日1次,单次30 mg(混合等渗盐水100 mL) 。疗程2周。

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加强护理干预。(1) 用药护理:绝对卧床,吸氧,开通上肢静脉通路等措施,完善有关检查,及时确诊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由护理人员协助医师激活导管室,使用药物口服治疗,指导患者排尿。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讲述药物治疗原理与目的。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使用心电监测。在治疗前将各项流程设计成表格,并在各项完成以后进行标记。在进入导管室以后,协助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评估术前各准备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转运风险,做好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2) 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伴随多种后遗症,部分患者无法接受,并感觉到康复没有希望,继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緒,对治疗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心理特点等,实施个性化心理指导,并贯穿于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耐心沟通,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患者的恐惧、紧张等负性情绪及时把握。在查房与检查中,护理人员主动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仔细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指导患者讲出较为担心的问题,并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3) 并发症预防护理:皮肤需保持清洁与干燥,关注患者皮肤情况。若患者出汗很多,护理垫需及时更换,床单保持清洁干燥。指导患者进行翻身与体位护理,抬高床头约30°,保持平卧位,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翻身,翻身间隔不可超过2 h,必要时0.5 h翻身1次,左右侧卧位交替进行。在侧卧位,在腿间放置水垫或软枕;在平卧状态时,需悬空足跟。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导尿管留置时间,评估尿液感染情况,做好尿常规检查,关注引流液情况,包括量、颜色等,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询问患者舒适度,指导患者家属监督患者体位。在排便时不可用力,若便秘严重者可实施低压灌肠。留置导尿管,观察尿液颜色、出入量。加强背部的护理,辅助患者按摩腹部,每天3次,每次15 min。持续使用弹力袜,使用压力抗栓泵直到下地活动,观察患者足背部肤色、脉搏动等,在下地活动时应当穿弹力袜,在夜间不需要使用弹力袜。加强出血预防,详细观察各部位出血情况,在发现出血时需及时实施针对性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Fegl-Mevyer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

治疗有效率: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量表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规则为依据,分为3个等级,NIHSS评分降低为91 %以上,残疾等级是0级,即为治愈;NIHSS评分降低46 %~90 %,残疾等级是1级,即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18 %~45 %,残疾等级是2级,即为有效;不满足以上情况,即为无效。

运动功能:评估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使用Fegl-Mevyer指数评估,分别为严重运动功能障碍(<50分) ,明显运动功能障碍(50~84分) ,轻度运动功能障碍(85~95分) ,无运动功能障碍(96~100分) ,评分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異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Fegl-Mevyer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Fegl-Mevyer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能力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讨论

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和软化,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如脑组织缺血缺氧、脑血栓形成等[3]。脑梗死是一种危害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能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症型包括:血栓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4]。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根据脑梗死的梗塞部位而决定的,若患者梗塞部位位于小脑,可表现为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以及走路不稳等症状。若患者梗塞的部位位于基底节区,也就是支配上肢与下肢运动纤维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常常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有的患者可以出现偏盲症状。若患者梗塞的部位位于脑干,比如梗塞位于延髓,患者可表现明显的出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有的发展严重可累及呼吸循环中枢而危及生命。

急性脑梗死多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促使脑血液循环与受损神经恢复,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与恢复神经功能作用,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丁苯酞软胶囊为临床新型抗脑缺血类药物,以消旋-3-正丁基苯酞为活性成分,阻断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缓解,改善缺血区微循环,促进脑组织灌注增加。同时,该药物可使纤体酶保持活性,线粒体空泡化与水肿进程得以阻止,避免发生继发性神经元坏死、凋亡。此外,丁苯酞软胶囊还可促进列环素水平提高,促进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对炎症反应产生抑制,从而治疗疾病。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清除剂,在给药治疗后,明显改善患者的病变区血流,减轻症状。在对依达拉奉进行生物学试验时,发现其对大鼠的脑梗死与脑水肿进展具有阻止作用,可使其神经元死亡受到抑制,从而改善神经症状。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参照组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联合用药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可见,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Fegl-Mevyer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丁苯酞可促使脑血管内皮PGI、NO水平提高,促使脑组织炎性反应减轻,神经细胞的凋亡速度随之减缓。另外,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酚治疗,可促进缺血区域生成毛细血管,促进建立侧支循环,继而提高缺血区血流量,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促进恢复,改善预后效果。依达拉奉是一种对血脑屏障通透性较高的自由基清除剂,能够通过抑制患者脂质过氧化的方式避免氧化损伤,缓解患者的脑水肿症状,抑制患者的神经元(迟发性) 死亡。本研究针对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可见,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表明联合用药具有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联合用药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曹金丽.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评价[J].饮食保健,2021(5):71.

[2]刘云云,马云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21(44):62-63.

[3]王双妹.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用于临床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评价[J].健康大视野,2021(9):52-53.

[4]杨周荣.脑梗死临床治疗中接受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安全性[J].健康大视野,2021(9):63.

猜你喜欢
生活能力依达拉奉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减少幼儿调皮行为的策略
依达拉奉对短暂性脑缺血的干预效果观察
浅析血塞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影响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状及生活能力相关性分析
小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