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 02:14代吉武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7期
关键词:知识点微课教学内容

代吉武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实现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小学语文课程教育获得更多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微课就是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视频录制的方式,将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形式的教学素材引入教学中,通过小专题式的教学模式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不断实践其主体地位,促进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优势,并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主要优势

(一)符合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有助于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进行教学辅助,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微课的授课时间通常较短,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学生可以加强对关键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尤其是针对较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影响了其上课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听半节、漏半节”的情况,导致知识学习出现不连贯、不系统。微课教学的教学时间较短,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在较短的时间内保持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1]。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专注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帮助学生学透知识点

微课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较强,通常情况下以“对症下药”的方式制作教学内容,包括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其他有价值的知识拓展,整个课堂的设计将集中围绕该选题展开讲解,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认识和掌握,提高知识教学的效果[2]。例如,在习作教学“借物喻人”的主题中,就可以录制相应的微课,从学生学习的课文《落花生》引入,再加入其他文本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材料中的描写方法,学透该知识点。

(三)教学素材呈现方式多样化,提高课程教学感染力

微课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具有较好的兼容性,能够将教学素材进行多样化呈现,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可以针对某篇文章进行结构性分析,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内容以动画、影像、音频、图片等方式进行呈现,不仅能够将课程内容更集中地展现,同时也能增强表现的丰富性,吸引学生注意力[3]。另外,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兼容性,创设更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课文教学中,能够通过慷慨激昂的音乐、视频播放,营造更有感染力的学习情境,增强教学感染力。

(四)学习模式多样化,更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

微课播放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课内外、校内外均可,电脑、电视、手机均可实现播放,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具体的听课时间和地点也不受限制。例如,针对具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完全消化,则可将视频分享给学生,在家通过反复操作和进度调整实现多次学习。因此,借助微课模式,能够更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机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微课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语文是语言类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文章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在教学中加以辅助,匹配课程教学内容,在恰当的时机播放微课,加强学生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4]。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桥》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奉献精神,但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单靠语言描述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融入,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在课文讲解中带领学生观看一组以正能量为主旋律的微课视频,进而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桥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相关章节内容的阅读与理解,启发学生体会文章中所描绘的场景,结合视频中的素材进行想象,增强切身体会,以便深刻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这个过程,将更有助于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和要领,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成效。再比如,在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月光曲》的教学中,对于“月下茅屋”的景象,也可通过微课资源进行展示,通过语言与画面的组合,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之感,能够更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微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的学习以文本内容为主要对象,以文字为主要方式。而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记录了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古文追求意蕴的深厚,白话文追求文字的美学,但行文方式无论怎么变化,都有一个共同点——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所以在语文课程的教學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畅所欲言中实现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微课内容,播放西沙群岛的相关视频,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在视频的画面中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之处。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加强思考,通过交流学习的方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挥想象,进一步促进创新型思维的形成。

(三)通过微课展开拓展性复习,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应用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关键期,但在知识的吸收和内化方面比较有限,不能完全自主地进行知识复习。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微课的形式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加强其对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单元知识学习完后,通过微课的模式引导学生梳理该章节学习过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课件的引导下,实现零散知识点的结构化集合。通过系统性、完整性的复习,引导学生强化记忆,加强理解,不断促进结构化思维的形成,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方法。同时,在微课中还可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实现知识的巩固,提高教学效率。

(四)充分应用微课开展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微课教学短小精干,内容集中,可以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盲点的补充和强化。将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匹配,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足。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以大众化、基础化为主要特点,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却又呈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可以制作与课程相匹配的拓展性微课,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现分层教学。例如,针对写作教学偏弱的学生,可以录制相应的指导视频,加强对写作能力的指导。而针对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录制相应的教学视频指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以此促进班级所有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

(五)精心制作微课内容,拓宽微课教学途径

为了提高微课教学的成效,为课堂教学提供更有价值的辅助,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微课内容的制作以及微课教学技巧的应用。在微课视频的制作中,应当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筛选图片、视频、音频以及其他素材,并将相关素材通过有效的方式进行整合,根据实际需求制作相应风格的视频。例如,对于营造课堂氛围的视频,要注重多样化素材的融合,如在诗词学习中,可以通过朗读视频以及国学音乐的播放营造氛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分享,激发学习兴趣。而对于知识讲解类的视频,则要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此同时,还应当拓展微课教学的途径,巧妙应用App进行授课。例如,可以充分借助微课教育教学整合性平台,构建完整的微课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够及时从平台上下载相关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平台上相互学习,通过平台构建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多样化沟通机制,提高学习成效。

综上所述,微课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以短小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旨在为学生制作出更多内容丰富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清楚地学习专题性知识。从课程的时长和内容方面来讲,微课都高度符合學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日常课堂中被普遍使用。因此,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掌握微课录制与使用的方式,不断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改革,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方法,在更大程度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促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浅谈[J].学周刊,2021(30):137-138.

[2]孙喆.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读写算,2021(27):15-16.

[3]李珍.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1(38):152.

[4]黄艳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天津教育,2021(27):148-149.

猜你喜欢
知识点微课教学内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