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吟》稿本

2022-05-30 10:48晓曦
藏书报 2022年13期
关键词:拓片书名闽南

晓曦

这是一部颇有故事的古籍。十几年前,在一家古籍书店见到此本以“蓑衣裱”方式裱满拓片的“拓本古书”,店主宣称拓片如何如何珍贵,但我对“黑老虎”素无研究,碍于情面,只好装模作样翻阅一番。拓片共有两种,一是弘福寺沙门怀仁集书《大唐三藏圣教序》,一是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至于是清拓、明拓还是宋拓,我一无所知,只好作罢。过了许久,大概是书店常客中缺乏拓片收藏者,此书一直堆在旧书堆中,无人问津。我再见此书,品相更差了一些,部分拓片开裂或是被人揭开,露出拓片后面衬纸上的字迹,细看,是古代人诗句。我和店主商议,可否“买椟还珠”,由我请人揭裱,把拓片重新裱好送还店主,我只买里面“衬纸”。店主犹豫不决,但是已经没有了原先的心气。本来这部书就是店主以“收破烂”的价格,与其他旧书成堆成捆买来的,没花几个钱。最后,“大减价”,以较便宜价格将“椟”“珠”一并卖给我。我请李嘉波先生在京城找高手将此书揭裱重装,一分为二,成为两部古书。拓片部分至今未细研究,诗稿部分便是今天要说的“闽南吟”。

这是一位清朝官员的诗集,全书共收诗340首,按照年代先后和为官区域,可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书前有缺页,无法确知其书名,存诗134首,多记述作者在贵州、京城等地宦游感怀或与友人?集唱和之事。第二部分书名题《闽南吟》,“寿春梁文科瀛侯甫纪”,收诗65首,多为作者在福建官场经历记述和借山水、景物而抒发的感悟、情思。这一部分最后一页题有“古寿春梁文科瀛侯甫编”,看来是准备编辑刊印。第三部分未题书名,开篇诗名“调台湾”,收诗141首,内容均为作者关于台湾人、事、景物的记述和节庆感怀。诗为同一人笔迹,写作时间自辛巳(1701年)至丁酉(1717年),跨越至少16年。涉及作者与清朝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台厦兵备道梁文煊、贵州学政张寄亭等人的过从交往,反映了作者官职升迁的心态和十几年官场生涯的心路历程,描述了贵州、福建、台湾等地的山水景观、风土人情和见闻趣事。

诗句韵律对仗工整,意境高远,视野独特,包含了作者处在不同环境下的心境和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如作者在闽中为官时作《怀刘大中丞》:“两番客寄夜郎乡,知遇遭逢造就长。今日张帆闽海去,戟门日远暗神伤。中丞廉洁异寻常,物阜民安度岁光。莫说南方行处好,此心终是悬黔阳。”又如在台湾为官时作《自嘲》:“闲中往事几番新,忽忽光阴叹积薪。海国云霞蒸飓浪,天涯车马困风尘。微躯岁费郎官粟,遣累常看庄子因。赢得年衰身渐老,世间幸少皱眉人”。书中诗句有校改,避清讳“玄”字,不避“弘”“宁”等字,典型清康熙朝稿本形态。查各类书目,此书无著录。

据乾隆年间范咸纂辑的《重修台湾府志》记载,“梁文科,安徽寿春人,正白旗举人,康熙五十四年(1715)任台湾道,五十七年(1718)升广东按察使”。从诗集内容可知,梁文科曾任京官,任过贵州思南县知县等职,辛巳年(1701)“升闽中副使”,乙未(1715)“调台湾”,丁酉(1717)“特擢粤东臬使”(与《重修台湾府志》记载有差别)。有著作《集验良方》传世。其胞弟是康熙六十年(1721)任臺湾兵备道时在“朱一贵事件”中弃职潜逃后被朝廷问斩的梁文煊。

近日翻出此书研究,真想弄清楚是何人何时为何将此书作了拓片的“衬纸”?有书友见到揭裱出的拓片,提出以高于我当年购买“全书”的价格购买。如此看来,“零成本”收藏此书已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拓片书名闽南
《韦洽墓志》拓片
五代南汉李纾墓志拓片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