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效果分析

2022-05-30 09:12王婧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围术期

王婧

【关键词】脊柱手术;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1-0103-04

脊柱疾病包括脊柱创伤、炎症、退变、肿瘤等造成的脊柱功能障碍性疾病,容易导致血管、神经、脊髓等损害,表现为乏力、大小便失禁、肢体麻木、瘫痪、行走不稳等。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常见手段,较之传统手术,该类手术兼具高效、微创等优势,得到医学工作者、患者的认可,不过由于治疗期间存在长时间血管、神经压迫,容易影响术后恢复,所以必须做好围术期护理。本文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78例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就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接诊的78例脊柱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中男、女为22例、17例,年龄41~70(54.4±11.4)岁;小学12例,初中10例,高中及以上17例;观察组中男、女为20例、19例,年龄40~72(54.8±10.9)岁;小学10例,初中11例,高中及以上1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等)对比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1)表现为疼痛、下肢麻木等,基于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确诊;(2)均行脊柱微创手术;(3)阅读知情书后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脊柱不稳者;(2)腰椎手术史者;(3)临床资料不完善者;(4)全身营养状况差者;(5)精神病患者;(6)肝肾功能衰竭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1)术前。①进行口头宣教或发放健康管理手册;②术前晚留置导尿管,行灌肠准备。(2)术中,监测体征。(3)术后。①麻醉清醒后6h进食;②自控镇痛泵镇痛;③术后24h指导功能锻炼,术后3~5d训练床上坐起,术后5~7d离床。

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1)术前。①康复体验。以多媒体方式讲解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帮助患者明确该理念的宗旨,且进行轴线翻身、腰背肌锻炼等术前适应性训练,减轻患者恐惧感。②个体宣教。一是播放手术、疾病、康复训练等宣教视频资料,期间做好讲解,且边看边锻炼,增强宣教效果;二是邀请同类型手术患者现身说法,介绍自身体验,增强患者康复信心。③疼痛护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针对无法耐受疼痛且评分超过4分者,口服塞来昔布。④营养护理。术前晚、术前3h均饮用20%高能量糖类液体,每次200~400 mL,避免因饥饿或是麻醉诱导引起胰岛素抵抗,且能防范术后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保证术后精力充沛。(2)术中。①保暖护理。调节湿度(40%~60%)、温度(25℃~26℃);在37℃恒温箱中加温注射液体、冲洗液,合理控制注入液体速率;间隔15min测定1次体温,保持体温>37℃,避免低体温诱发应激反应,损伤凝血机制,降低免疫功能,提升并发症风险;术毕以毯子覆盖患者,将其送至病房。②麻醉护理。留置硬膜外导管,行48 h镇痛泵持续镇痛。(3)术后。①引流管护理。尽量不留置引流管,若是情况必要,也需在术后24 h拔除。②饮食护理。术后4h进食流食,且术后6h进食半流食,减轻胃部不适感,增加内脏血流量,刺激肠蠕动,加速伤口愈合。③镇痛护理。术后第3d口服醋氯芬肠溶片,共用Sd,每次50mg,每日2次,为功能锻炼奠定基础。④功能锻炼。评估VAS评分,针对评分<3分者,鼓励其进行主、被动活动,包括进行足趾关节背伸跖屈、膝关节屈伸、踝关节背伸等活动,每日3次,每次15min;手术次日指导患者床上坐起,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3~4d时行腰背肌锻炼,之后佩戴支具离床活动。⑤体征监测。观察创伤区域,尤其是皮肤颜色、温度等;合理;调节包扎压力,确保患处血流运行流畅,预防积液、出血;冰敷切口,收缩微小血管,减少切口出血,减轻炎性症状,降低末梢神经传导速度,起到镇痛效果。⑥健康宣教。叮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使用腰围、硬质支具,尽量卧床休养,减轻腰都过度负荷;术后3个月內勿提重物、弯腰,避免腰椎受损。

1.3观察指标

(1)腰椎功能评分,按照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判断腰椎功能恢复状况,该评分法包括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限制,共0~29分,分数高则恢复状况佳;(2)SF-36,选取“躯体疼痛(BP,共100分)”“生理机能(PF,共100分)”“精力(VT,共100分)”三个角度,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3)情绪状态评分,依据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前者含有平静、哭泣、对未来有希望等内容,后者含有心悸、手足颤抖、害怕等内容,随着评分增加,情绪状态变差;(4)疼痛评分,评估术后12h、72h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分值范围是0~10分,10分时最痛;(5)住院时间,统计且记录;(6)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肺部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腰椎功能评分、SF-36、情绪状态评分、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等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型数据以[n(%)]表示,行X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组间JOA评分(临床体征、主观症状、日常活动限制)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更高(P<0.05),见表1。

2.2护理前后SF-36评分对比

组间BP、PF、VT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提升,且观察组上述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3护理前后情绪状态评分对比

组间SDS、SAS在护理前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上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情绪状态评分更低(P<0.05),见表3。

2.4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对比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2h、术后72h的VAS评分更低,且住院时间更短(P<0.05),见表4。

2.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发生1例并发症(2.56%),对照组发生7例并发症(17.95%)(P<0.05),见表5。

3讨论

脊柱微创手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重要手段,且为确保手术疗效,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有必要进行围术期护理。

本次研究表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有较好效果。第一,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康复师、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可以结合患者需求,提供高效、优质护理服务,取得理想护理效果。(1)常规护理考虑到肠胃受麻醉药物影响,所以强调术后禁食,而随着医学理念发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术后早期进食,少量食水更能刺激患者胃肠,增强肠胃恢复效果,提高营养水平,补充体力,改善心肺功能及血液循环;(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术前宣教,能够提高疾病、手术认知度,改善依从行为。通过康复体验,能够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通过疼痛护理,能够结合疼痛阈值、耐受性等缓解疼痛感受;通過营养护理,则能防止胰岛素抵抗;通过术中保温,还能减少低体温损害;通过麻醉护理,既能维持体征平稳,也能起到镇痛效果;通过术后尽早进食,便于恢复胃肠功能;通过不留置引流管,可以减轻不适感,降低感染风险;通过功能锻炼,能够加速全身血液循环,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恢复肠道功能、腰椎功能,减少住院时间;通过术后宣教,能够帮助患者掌握佩戴腰围、支具技巧;因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更有助于缩短病程,确保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佳(P<0.05),此与毛秀玉等学者的报道一致。脊柱手术患者受疼痛、活动受限、担忧预后等因素的影响,普遍伴有负性情绪,容易提升血压,诱发生理应激反应,增加手术及麻醉难度,降低希望水平,加之伴有生理不适感,容易影响生活质量,常规护理缺乏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关注,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通过术前宣教,可以普及手术、疾病知识,减轻患者焦虑感;通过术后宣教,能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担忧;通过全程优质、高效护理照料,能够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功能康复,故观察组SF-36、情绪状态评分更佳(P<0.05)。

综上所述,由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于脊柱手术患者有较好护理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围术期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单髁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乌司他丁应用于肝切除术围术期对患者术后恢复的经济性评价——基于离散事件仿真模型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负性情绪及促进术后康复中的效果
JCI标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对肝包虫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快速康复护理对肝包虫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氨甲环酸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给药方式比较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阑尾炎围术期50例中的应用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神经外科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应用状况29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
胃肠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