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优解

2022-05-30 10:48李周羲
产城 2022年9期
关键词:规上成都市集群

李周羲

经历疫情“大考”的成都于近日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9月2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运行分析暨项目投资工作专题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指出,“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努力把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全市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推进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以来,应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疫情反复、高温限电等复杂形势,成都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重大项目攻坚、产业建圈强链、助企纾困解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其中,制造业被视为稳经济促增长的关键推手。4月,“制造业强市”首次被写入成都市党代会报告;5月,成都市正式印发《“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简称:《规划》);6月,成都入选四川省首批制造强市试点名单;7月,成都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以首位城市的担当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坚持把做强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

8月,成都市召开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简称:会议),提出制造业是构筑城市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持之以恒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

探基础: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成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居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5位;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由1.1万亿元增长到1.4万亿元;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等国家级授牌;重点产业领域,电子信息成为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纳入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下阶段高质量发展积累了规模能级和发展势能。

2021年,成都制造业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据成都市经信局数据,2021年成都工业总产值达1.7万亿元,工业增加值4842亿元,五大重点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2%;企业发展方面,截至 2021 年底,共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573 户,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首次突破4000户,年营业收入千亿企业3户,实现成都本土世界500 强“零”的突破。

这一发展态势在2022年得以延续,尽管面临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1-6月,成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全市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6%,较一季度提高6.0个百分点。

《规划》提出,将力争成都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市GDP增速1个百分点,到2025年,工业规模占GDP比重达到26%以上。构建“支柱+新兴+未来”梯度支撑的制造业体系,到2025年支柱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万亿,其中,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软件、汽车制造等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

成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的逻辑主线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为方向,推动制造业占比加速回归合理区间,确保制造业规模与城市发展阶段相适应,发展质量与城市定位相匹配。

当前成都全年GDP无限接近2万亿大关,据测算,当GDP迈过2万亿元台阶,全市经济总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810亿元的规上工业产值,相当于每年新增200家规上工业企业。在成都制造业已有1个万亿级产业、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上,能级质量、协同水平、要素聚集等领域的短板亟需补齐。

造动能:强调先进制造业集群、建圈强链、创新转化、营商环境

以制造强市战略为指引,成都下一步将如何发力?会议提出,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会议强调,要坚持把握规律、规划引领,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坚持项目支撑、建圈强链,结合“三个做优做强”,细化梳理形成一批具有支撑功能和引领示范效应项目集群,抓住关键项目,构建完善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持续构建产业链生态圈;要坚持科技赋能、激发动能,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共同体,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就近产品化、产业化;要坚持优化环境、要素保障,充分发挥成都在市场、政策、成本、人才和开放枢纽等方面优势,强化精准服务,提升政策到达率、可及性和感受度,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目标。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已入围工信部2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以成德高端能源裝备集群为例,两地通过“头部+配套”“研发+制造”等合作模式,已成为全国高端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为成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路径与参考。

建圈强链:2021年12月,成都开始全面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产业建圈强链是推动全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招引一批链主型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配套项目则是推动产业建圈强链的重要内容。当前,成都22条重点产业链中,制造业重点产业链达15条,制造业也已成为成都招商引智名单中占比最大的项目类别,成都市投促局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成都引进制造业重大项目137个、占比60.09%,总投资3368.92亿元、占比73.09%,产业链生态圈建设加速。

创新转化: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围绕成都今后五年的工作总体目标谋划了“六新”奋斗目标,“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便是其一。将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大幅提升,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 10% 以上。具体到制造业,成都提出,将实施创新驱动行动,开展光电技术、航空动力、生命健康、先进能源等关键领域原始创新,策源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领建新型研发机构,组织“揭榜挂帅”,推动高端芯片、航空装备等重点攻关突破。

营商环境: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已更新至4.0版本,2021 年获批“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城市,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排名跃升至全国第十,为中西部第一。2022上半年,成都陆续推出“助企30条”“稳增长40条”帮助企业减负担、稳经营,通过退税、缓税、新增减税降费等措施,惠及纳税人、缴费人超300万户次,涉及金额超500亿元;成都先进制造业基金、以制造业为主的技能人才培育联盟相继成立,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进一步完善。

看动作:政府部门联动、区(市)县各有侧重

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提到,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有解读称,这将是成都又一机遇——在保障产业链安全的现实要求下,成都有望承接更多制造业的转移。

成都正通过出台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具体的工作部署,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到成都投资发展,支持本土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7月27日,成都市经信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编制形成的成都制造政策体系开始公开征求意见,围绕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一揽子政策,包含支持制造业创新驱动、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成都智造”品牌培育、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区域协同共建、支持现代都市工业高能级发展、支持制造业产业功能区提能升级等制造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成都市级层面各职能部门已经展开相应行动。着力制造业锻长板补短板,成都市经信局正推进“给政策、给金融、给场景、给空间”供需活动,用好用活惠企政策、推动专项资金尽拨快拨,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活力;着力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水平,成都市規划和自然资源局编制完成《关于推动“工业上楼”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成都市发改委就全市重大项目开展协调调度,研判“提速”方法;着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发布2022年第一批“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

区(市)县层面,成都东部新区2022年第四批次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418.3亿元的24个高能级项目聚焦公园城市品质宜居基本功能、国际门户枢纽和先进制造业承载核心功能、创新策源转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特色功能;高新区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以引进高端人才、支持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知识产权创造与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创业孵化与服务等内容支撑下一步创新发展;金牛区聚焦车车通信、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加大项目引进,实现上海“专精特新”企业上海拓及整体搬迁至成都;新津区提出将以“数字经济赋能新制造”为抓手,聚焦轨道交通、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三端协同”推动制造转型升级和价值拓展……

落成效:满产复工下的成都制造业韧性

成都市“8.25”疫情以来,成都市相关部门专门组建27个服务专班,科学推广“防疫泡泡”生产模式,据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截至9月18日,成都全市17784户工业企业纳入闭环管理实施闭环生产,占企业总数的89.0%其中,规上企业3909户,占规上工业企业的95.3%,龙泉驿区等10个区(市)县的规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产,成都高新区等9个区(市)县,超90%的企业已复产,确保了防疫不松、生产不停、链条不断,为城市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成都启动全面复工复产,将稳定已闭环施工项目建设,支持有复工计划、新开工计划的项目尽快进入闭环施工,推动京东方车载显示基地、元气森林、通威太阳能智慧工厂等119个项目竣工投产。

9月,独角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高仙“西部创新总部”定址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百裕制药医学城工厂的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复工后启动满负荷生产,在节约80%人员的基础上增加6倍产能;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首列列车在中车成都准时亮相……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成都制造业开始加速奔跑。

猜你喜欢
规上成都市集群
数字说话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20年1—4月全国酿酒产业产量1506万千升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淮北市“四基一高一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今年前11月全省规上工业累计增长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