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感冒”,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2022-05-30 10:48邓俊
家庭百事通 2022年5期
关键词:感冒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邓俊

前不久,我孩子班上一周之内就有六七个小朋友陆续生病了,他们都出现了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学校为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要求出现相关症状的同学都要出示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检测证明,结果阴性才能返校。

我的孩子当时也出现了喉咙充血、咳嗽和发烧等,很像患了流感。在家吃了两天退烧药和消炎药,孩子的症状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喉咙充血越来越严重,咳嗽也频繁了许多。于是,我们带他去医院做了一些检查。结果发现,他并没有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而是感染了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以温带为主,平时散在发病,3~5年会出现一次地区性流行。本病传染源為病人或带菌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流行特点为间歇性,长期缓慢播散,可持续数月至1年。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多见。

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感染后,潜伏期可以达3周,潜伏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临床症状为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与流感症状相似。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能有呼吸困难、胸痛症状。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咳嗽。3%~10%的病例会发展成肺炎。

支原体肺炎患者颈部可能淋巴结肿大,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病例有鼓膜炎,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所以,肺炎支原体感染者须及时就医,不要等发生了呼吸系统以外的症状才去医院做检查。肺炎支原体的诊断方法有分离培养和血清学试验。

支原体肺炎早期使用抗生素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可选择。但8岁以下患儿不宜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18岁以下患者不宜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混合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应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选择用药。小于6个月的患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应慎用。

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可适当给予患者小剂量镇咳剂和祛痰药。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应及时给氧。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且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果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治疗时间也不一样。如果病情不严重,只是一般的感染,治疗10~14天就可以。但如果支原体感染比较严重,比如出现严重的肺炎或者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的情况,则治疗的时间相对长,可能需要3~4周的时间才能治好。

编辑|郭绪书

猜你喜欢
感冒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大学生总彻夜玩游戏常“感冒”竟患上淋巴癌
“感冒”背后的“伪装者”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