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病因及危险因素浅析

2022-06-02 13:24孔令源吴越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情志抑郁症中医

孔令源 吴越

【摘要】  完善抑郁症研究的知识体系,运用中医情志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分析抑郁症致病病因及其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统筹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抑郁症病因及其危险因素假说,提供研究抑郁症的理论途径。经分析可知,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主要影响脏腑生理功能,致使人体情志异常,最终导致人体出现抑郁症状。临床上可以通过规避相应的外界刺激,调理相应的脏腑器官,以达到减轻人体抑郁症状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情志;抑郁症;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3--03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抑郁障碍,现代医学将其归类为心理疾病,同时抑郁症又是典型的中医情志病。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因此本文将长时间的心境低落或悲忧长期占据人体情志的主导地位作为抑郁症的判定标准。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出现情绪消沉、木僵症、幻觉、妄想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残、自杀的想法和行为[1]。明代张介宾的《类经》将情志病分为两类,一是疾病以情志刺激为主要病因或诱因,二是以内因及身体病变而引起的情志异常表现。将抑郁症病因分为外界刺激、脏腑生理功能异常两类,将危险因素划分为外界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种,探讨危险因素如何诱发抑郁症及其病因。

1  抑郁症病因辨析

人体精神情志与脏腑、外界环境密不可分,五脏主持并调节人体精神情志,情志反作用于脏腑生理功能;外界环境的刺激会影响情志的稳定及其变化,情志指导机体生命活动将情志反馈到外界。基于此种认识,可以认为情志是联系外界环境和体内脏腑的桥梁。因此情志作为情绪及其外在表现,其病机可分为外界刺激过度和脏腑生理功能异常两类。

1.1  外界刺激过度

人体通过认知与感觉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机体反应表现出特定的情志。但当外界刺激过强,超过人体接受能力的天花板时,就会出现异常的情志表达。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病因就是人体认识并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强烈负面事件,产生悲、忧等负面情志,同时因为自身调节能力有限,不足以将负面情志及时转化代谢,使其长时间占据人体情志的主导地位,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出现抑郁病症。

1.2  脏腑生理功能异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2]”,人体情志与五脏、五脏之气及其运动密切相关,可以认为五脏化气是人体情志的生成之源,人体情志的正常与否与五脏能否正常行使其功能有着重要联系。五志中,怒对应肝,大怒伤肝[3];喜对应心,大喜伤心;思对应脾,过思伤脾;忧对应肺,忧愁伤肺;恐对应肾,惊恐伤肾。人体情志不受控制,引起七情内伤,导致气机紊乱,五脏受损,人体就会出现抑郁症状。

1.2.1  心神失养  人体情志由五脏之气化生,由心中神明统御调节,心神不御,情志则乱。心神失养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心气不足,不能将血中的营养供给滋养心神;二是人体产生的精微营养物质不足,难以正常供给心神行使其主宰和统御作用。心神失养,则会导致人体悲、忧等负面情志摆脱心神控制,干预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行使。抑郁症患者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气血不足,对平常喜好的事物提不起兴趣。

1.2.2  肝气郁结  肝主疏泄,以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维持人体之气正常运作和循行为主要生理功能,具有维持气血调和以调畅精神情志的作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司疏泄者肝也[3]”。肝主疏泄功能,实则是对气机的调畅作用,能使其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人体肝脏病变时,肝脏疏泄功能就会出现异常,导致肝气郁结或肝气亢逆,其中肝气郁结便是抑郁症病因之一。气郁则肝心脾肺肾五脏之气都不能正常运行,人体情志难以正常转化、代谢。悲、忧等负面情志长时间主导人体,必然会反作用于人体机能,出现郁郁寡欢、易怒常哭、胸闷胁胀等抑郁症状。

1.2.3  脾虚脾湿  外在湿邪侵入人体或脾气虚弱使脾运化水液功能异常均会造成脾湿,而脾中湿气停聚又会反过來遏制脾气发挥正常功能,因此脾虚脾湿两种病症通常同时存在。脾虚脾湿会导致脾气无法正常升转,脾运化水谷能力异常,水谷精微无法正常供养和补充人体精气血津液,物质不足,神志受损。因此长时间脾虚脾湿导致的脾失建运,会使人体之神难以正常地统御情志等生命活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有纳呆食少、舌苔白嫩的脾虚脾湿症状。

1.2.4  肾阳不足  肾阳具有鼓动和温煦作用,能提高人体生命活动的积极性和兴奋性,为人体“助力之阳”。肾阳不足,志不得伸,人体就会表现出怠惰和乏力。同时,肾阳不足会导致人体活动的积极性降低,脏腑功能性下降而不足以正常调节情志,易使人表现出“兼合悲忧,情志低落”的症状。

1.2.5  肺气失宣  肺主司人体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及其生成与运行,与肝脏疏泄功能配合密切,共同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对于调达气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肺气失宣,人体浊气难以正常地排出体外,脾中水谷精微难以转运,卫气不能正常地宣发于体表抵御外邪,就会导致气机郁结,心神失养,人体易受外邪侵害。同时,肺在志为悲忧,直接调控悲忧情志[4]。肺脏生理功能异常,会直接影响人体对于悲忧情志的控制,致使人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意志消沉等抑郁症状。

2  抑郁症致病的危险因素

2.1  外界危险因素

2.1.1  自然因素

(1)季节气候因素:自然季节与五脏相对应,同气相合,同频共振。气候异常,相应的五脏之气运行异常,引起脏腑失常,导致抑郁症发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虽有贼邪,弗能害也[5]”也就是说,当天气晴朗时人就会感到心神畅达,外邪就难以入侵人体。而秋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时期高发的抑郁症在临床上被称为“秋季抑郁症”。秋季伤肺,必会伤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精气生神,精气养神,而神统驭精与气,形成有机整体。伤气则会伤神,神受损,就不足以准确统驭人体生命活动,情志就会紊乱,导致抑郁症发病。同理,大风天气下,风邪容易侵害人体,扰乱人体气的运行,导致神被扰乱,情志受到刺激,也会使人产生抑郁病症。4527E859-265B-4656-90BC-D441ECB1BAB3

(2)昼夜晨昏因素:病例报告显示,反应性抑郁症患者会在夕阳落山、黄昏笼罩、夜幕将至时忧郁加重,感到悲观绝望。根究《灵枢·岁露论》“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论述可知,当发生夕阳落山等景象时,人的神志就会感应到自然的变化,即一天将要结束。而人就会产生对事物消亡、时间流逝的思考,进而联系到自身,认为人生也有始有终,生命湮灭无法改变,最终产生悲忧的情志。并且,夕阳落山时人体之气开始衰弱减退,邪气开始滋生。人体之气在与邪气斗争过程中受到损害,处于不利位置,也会使人体有抑郁情绪。

(3)自然灾害因素:地震、洪水、大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心志刺激是中西医学公认的。自然灾害后,成人抑郁症患病率是5.8%~54.0%[6]。其中,在自然灾害中经历过恐惧、伤害或丧亲之痛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人难以阻挡自然灾害,于是在对自然灾害的思考防备中产生了恐惊的情志。恐伤肾,肾藏精。精伤耗气,气耗伤神,人体神志就会受到伤害,产生抑郁情绪。

2.1.2  社会因素  通常来讲,导致抑郁症发病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家庭生活是引起情志波动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等。家庭事务往往复杂繁琐,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过度思虑,损伤心神。心神受到损害,忧悲的情志就会占据人情志的主导地位,使人出现抑郁症状。而在当今社会,从业人员事务繁杂,学生学习任务重,在社交上多数人都疲于应对。《黄帝内经》中提到了社会地位的变化,如“尝富后贫 ”“尝贵后贱 ”及“封君败伤 ”等均能够引发抑郁情志,内伤精神而暗耗精血。来自这工作、学习、社交三方面的压力也会在无形中影响人的情志,使人情志出现异常。

2.2  个体危险因素

2.2.1  个体心理因素

(1)认知因素:对多数事物有负面认知的消极者,在遇事上多会出现“忧 ”“悲 ”的情志,造成抑郁病症。道德创伤是指在战争、突发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时间等高危应激情景下,出现的反道德事件、行为对个人道德良知造成的创伤。通俗来讲就是在违背个人意愿的情况下,见证或做出违反自己道德标准或信仰准则的行为。最终导致自我道德观念的崩塌,产生持久的心理、生理病症和社会应激障碍。受创者以内疚、羞愧、抑郁、焦虑为核心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反社会和自我毁灭的衍生症状。

(2)意志因素:意志坚强的人可以适时承受一定的精神压力,调节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通过各自的方式将压力代谢转化,防止其对自身造成伤害。因此,意志坚强者,遇事不忙,神志不乱,心神稳定,病不得生;意志薄弱者,遇事不决,神志不安,心神慌乱,病从其生。意志薄弱者难以承受较高的精神压力,压力过大时,神志就会慌乱失去规律,此时“忧”“悲”等情志趁虚而入致使人表现出抑郁症状。

2.2.2  个体生理及病理因素  生理状态异常的人,常常会在自身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表现出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如肝病患者多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情绪忧郁等外在表现[3]。原因可能是肝病多因肝脏阴盛阳衰,肝中陰气胜则相侮脾土,损害脾气。脾胃不行,水谷不得入口,精气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必然会损害精气,损害心神。心神不安则七情内伤,对人体造成伤害,使人心伤而带有忧郁情绪。脑卒中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大多情志异常,伴有焦虑、狂躁、多笑的症状。中风患者在患病之后,身体机能受损,正常的生命活动无法开展,心神不安,继而引发抑郁情绪。

3  抑郁症预防浅析

3.1  规避刺激,安稳情志

规避刺激,首先要维持人体自身的中和状态,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所谓的“正气”,根据社会现状可以理解为有道德,有底线,有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人严于律己,修身养德,调控自身情感,收敛自身欲望,就可以提高自身道德韧性,减缓外界伤害,起到攘外安内的作用。

对于心理创伤,可以采用“调达情志,移情易性”的方法,通过将自身注意力转移到无害而令人感兴趣的事上,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排解,以避免过度思考透支身体,最终将精力转移到能安稳心绪的事情上,规避情志刺激,令积极的情志占据主导地位,缓解抑郁病症。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与病邪斗争过程中,存在“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的节律变化。因此,可以顺应天时之变,将所为之事安排在上午中午,避免夕夜人气衰、邪气盛的的情况,以平和人体,趋利避害,按照时间节律进行起居饮食。

3.2  调理五脏,平稳机体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7]”。因此在预防抑郁症时,可以通过补气养血,安护心脏,保证心正常主血脉的功能,以达到气机通畅的效果。气机通畅,则病不得生。

肝应春木,其升发失常会致使人体出现抑郁病症等情志疾病[3]。所以,临床上可以通过治肝,预防人体气机郁结,使人情志得以舒展。用药通常顺应肝木条达、通畅的特性,恢复肝脏正常疏泄功能,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五脏正常运行。预防抑郁症的过程中,要防止脾胃病变损及人体脏腑形体官窍。通过饮食进行调理,药物进行攻克,维持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作用,借此保证人体神志平稳,其他脏器功能正常。为确保肾能正常地贮藏五志,防止情志紊乱,预防过程中可以温补肾阳,滋补肾阴。确保肾脏阴平阳秘,精神趋于正常。

4  参考文献

[1] 于艳红.《内经》有关情志病因理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1-2.

[2] 张明远,许二平,尚立芝,等.抑郁症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1):4251-4258.

[3] 刘蔚,卢秉久.卢秉久教授治疗慢性肝病合并抑郁临床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2):61-63.

[4] 张改,佘振垒,张晓阳,等.马云枝从肺在志为忧治疗抑郁症经验[J].现代中医药,2016,36(4):4-5,14.

[5] 赵张旸,章文春.张注《素问·生气通天论》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浅析[J].江西中医药,2021,52(7):13-14.

[6] 李妮,冯巩.自然灾害后成人抑郁症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灾害学,2022,37(1):35-40.

[7] 王永炎,高颖,张允岭.把握气运 寻踪国学哲理 诠释辨证论治——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的感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8):677-681.

[2022-01-17收稿]4527E859-265B-4656-90BC-D441ECB1BAB3

猜你喜欢
情志抑郁症中医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情志护理对肾移植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情志护理的效果探析
辨证论治五行理念下中医情志疗法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