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温针灸联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22-06-02 23:42田策鲁娟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温针灸临床研究

田策 鲁娟

【摘要】  目的  观察足三里温针灸联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3月- 2021年3月四川省中医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收治的64例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足三里温针灸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进行療效的评价。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VAS评分,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量表评分、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足三里温针灸法联合针刺治疗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在症状改善等方面优于常规针刺,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关键词】  温针灸;寒凝血瘀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3--03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又称退变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的慢性、退行性关节软骨病。由于膝关节运动量大,负担重,易劳损,故使其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1]。目前,关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机制、细胞因子等机制有关。西医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局部用药,但可能引起胃肠道刺激,引发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故在临床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温针灸治疗KOA具有“效、验、便、廉”等特点,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临床[2]。本研究选择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散寒化瘀为根本治疗原则,采用足三里温针灸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20年3月- 2021年3月四川省中医院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门诊收治的64例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结合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1例患者在接受治疗2次后,因搬家到外地而停止继续治疗;对照组1例因治疗期间患其他疾病而停止治疗,另1例在治疗后自动更换其他治疗方法,而从本课题组排除。其余纳入病例均按治疗计划完成治疗,共纳入61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20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3.5岁;病程12~70个月,平均病程34.1个月。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4.1岁;病程12~64个月,平均病程33.5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及纳排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①膝关节在1个月大多数时间有疼痛;②关节液(≥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③X线片显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或关节间隙显示变窄;④膝关节周围有肿胀伴或伴弹响;⑤膝关节晨僵≤3min;⑥患者年龄≥40岁。具备①④或①②④⑤或①④⑤⑥即可诊断KOA。

(2)中医诊断标准:①初期多见膝关节隐痛,屈伸不利,活动后稍缓解,夜间及阴雨天加重,得热缓解;②多发于中老年,起病隐匿,病程缓慢;③膝关节时可见肿胀,活动时关节可闻及弹响声,或摩擦声;④X线片示:骨质疏松,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变窄及边缘骨质可见唇样改变,或骨赘形成。

(3)纳入标准:①符合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诊断标准;③患者年龄在50~70岁;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⑤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

(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诊断标准;②正接受其他方法治疗;③合并有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④查红细胞沉降率、抗“O”、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异常者。

1.3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凡不符合OA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应予剔除;②未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者应予剔除;③受试者依从性差,或在疗程中自行退出者、或合并使用本方案意外的其他治疗方法;或自行中途更换治疗方法;④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不宜继续完成治疗而被中止试验的病例。

1.4  中医辩证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及《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可得出寒凝血瘀型诊断标准,主症:膝关节酸痛或胀痛或刺痛、屈伸不利、遇寒症状加重、得热症状减轻;兼症:四肢冷感、重着、昼轻夜重。舌淡暗,苔白,脉沉涩。具备主症和两个以上兼症,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5  治疗方法

1.5.1  观察组  采用足三里温针灸配合单纯针刺治疗。

(1)取穴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经穴定位》,根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选穴取:内膝眼:屈膝,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外膝眼:屈膝,在髌韧带外侧凹陷处;膝阳关:阳陵泉上3寸,股骨外上髁外上方凹陷中;足三里: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2)器具:选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由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环球牌针灸针,生产许可证:苏食药监械生产许2001-0030号,注册证号:苏食药监械(准)字2008第2270318号。规格为0.25×25mm、0.30×40mm。

(3)操作:针刺操作参照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的操作方法。双膝眼:向膝中斜刺0.5~1寸,或透刺对侧膝眼。膝阳关:直刺1~1.5寸。足三里:直刺1~1.2寸。阳陵泉:直刺1~1.5寸。患者仰卧位,取患侧上述穴位,针刺诸穴位得气后,将直径18mm、长28mm的艾段套在足三里针柄上点燃,施行温针灸,每次艾灸3壮为宜,留针约30min。艾灸时,以患者感觉到皮肤舒适为度。过烫时用硬纸板隔垫,以防止灼伤。每周一、三、五治疗,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5.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针刺治疗。

(1)取穴同治疗组。

(2)器具:取同治疗组相同针具。

(3)操作:腧穴的针刺方向及针刺深度同治疗组。留针30min。每周一、三、五治疗,10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1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主证:膝关节酸痛或胀痛或刺痛、屈伸不利、遇寒症状加重、得热症状减轻,兼证:四肢冷感、重着、昼轻夜重由不参与本课题的人员评判。治愈为临床上主证、兼证消失,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为临床上主证、兼证消失超过2/3;有效为临床上主证、兼证消失超过1/3;未愈为临床上主证兼证消失小于1/3或关节疼痛及肿胀无变化。有效率=(治愈例數+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观察例数×100%。

(2)中医症候量表评分:评分越低,治疗效果越好。

(3)VAS评分:疼痛评分分值为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评价标准:0分:无痛;3分以下:轻微疼痛,可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可忍受;7~10分:强烈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影响睡眠。

(4)HSS膝关节评分:分数越低则治疗效果越好。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为90.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并且观察组的中医症候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HSS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S膝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并且观察组的HSS膝关节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之一,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3]。温针灸功在温经通脉、调理气血、散寒止痛,具有较强的温补作用,故针对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具有较显著功效。《医学启源》载“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疗法具有扩张局部血管,改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减轻深部组织充血等作用,能促进炎症产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刺激上皮细胞生长,加速组织再生能力及细胞活力,还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对痉挛之肌肉有松弛作用,因而有镇痛解痉的效果[4]。《素问·痿论》有云:“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说明阳明经多气多血,可疏通经筋气血来达到治疗目的,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且在膝关节周围,所以选取足三里为主穴,既可以通过温补阳明以达到润宗筋、利机关的效果,又可以通过穴位近治效果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结果证实了,采用足三里温针灸配合单纯针刺治疗,对中医症候量表评分、VAS评分、HSS评分及VAS评分,均有明显影响,显示出足三里温针灸配合单纯针刺治疗的临床优越性。

综上所述,足三里温针灸可以改善寒凝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症状,缓解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活动能力,且治疗效果显著,该法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谈倩,李柏村,李静,等.针刺结合艾灸调节骨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昼夜节律蛋白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11):1714-1719.

[2] 张鼎,黄烈弥,桂星花,等.冬病夏治温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1,42(4):527-530.

[3] 邱玲,阚俊微,郑旭,等.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3):199-202.

[4] 桑秀丽,刘克银,姚秋玲.针灸配合微波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9,29(6):508-509.

[2022-01-07收稿]

猜你喜欢
温针灸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碳酸氢钠溶液关节腔持续冲洗治疗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卵巢内异囊肿的临床研究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推切刀治疗狭窄性腱鞘炎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