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2022-06-03 12:01张京京肖蝶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法教学内容

张京京 肖蝶

本文以小学体育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教学设计、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双减”政策下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并整理和归纳了实践结果。首先,立足实际阐述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内容单调、教学评价不合理。其次,结合“双减”政策内涵分析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困境,即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简要阐述了“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学校教育最突出的一个问題,这不仅让学生承受巨大的负担,睡眠时间被挤压,而且心理健康与体质健康也间接地受到影响。一直以来,虽然关于“减负”的呼声很高,但多数流于形式,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此进行了明文规定,强调教师减负增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也要积极调整教学战略,展开改革工作,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素质教育呼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体育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广泛关注,也在课改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卓越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

第一,课堂气氛沉闷。在小学体育课上,很多教师缺乏与学生互动的意识,在他们眼中,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有限,思想不成熟,所以很少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常都是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在教学活动中,用“下通知”“下命令”代替“交流”“沟通”。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关系很难亲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抵触、畏惧心理,不愿意而且也不敢与教师交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很难真正“放得开”,这对他们个性的发挥以及体育水平的发挥造成一定的阻碍。

第二,教学方法传统。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在使用传统的“讲解-接收”式教学法,不管是理论教育还是实践教育,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或是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后者缺乏学习主动权、自主权,始终处于被动位置。在这样的体育课上,学生不仅体育锻炼浅显化,而且难以获得良好的运动体验,兴趣不高,甚至因为处处受到限制而存在敷衍、应付了事的心理。

第三,教学内容单调。“双减”政策强调减轻学生课后培训负担,减轻他们过重的作业负担,目的就是将学生课后时间“空”出来,让他们摆脱书山题海,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或是锻炼身体,或是学习艺术,或是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因此,在“双减”政策下,体育教师需要适当地做“加法”,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并以此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但就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实施情况来看,体育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师通常指导学生跑步、跳远、打球等,而这些对体育场地、天气、同伴等要素都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课后阶段难以做到随时随地的练习。因此,教师在“双减”政策下应秉持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第四,教学评价不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情况的反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实施结果性评价,只关注学生的结果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考虑到他们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这让很多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逐渐丧失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及时解决这一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调整评价方式,充分发挥它的激励与引导功能。

2 “双减”政策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

“双减”政策实际上就是强调做两个“减法”,一是减轻校外学科类培训负担,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其核心关键词就是“减负”,这里的“减负”包括减轻身体上的负担与心理上的负担,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轻装上阵,能够轻松、高效地获取知识。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与技能,一切以分数至上,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布置大量的作业,忽视了他们成长与发展需求。“双减”政策旨在纠偏这样的错误,让教育回归本质,真正服务学生,要让创造的一切资源去适应学生的成长,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环境,提出“双减”政策就是为了扭转这种“本末倒置”的局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要秉持着“减负增效”的原则去创新,为体育课堂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构建完善的体育知识体系。

3 “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3.1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双减”政策的核心就是减负,其中包括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小学生是一个感性群体,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情绪、状态等有着自发性、潜在性的影响。如果课堂气氛沉闷、紧张、压抑,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定的负担。相反,如果课堂气氛宽松、愉悦,他们的身心会感到放松。因此,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愉悦、温馨的课堂环境。第一,教师需要摆好姿态,与学生平等相处,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与具体表现,若是学生畏惧老师,在课上就会“畏首畏尾”,难以发挥出真实水平,而且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若是亲近老师,在课上就会轻松快乐,展示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因此,教师要以“大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而不是为了树立权威或者为了震慑学生而一直板着脸,要主动去亲近学生,比如对于在运动中摔倒的学生要表达自己真诚的关心,对于学生提出的建议要悉心采纳,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运用道具以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等。体育有很强的竞技性,每年都会举办很多知名的国际赛事,如世锦赛、奥运会等,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比赛,如篮球理论课上和学生一起观看篮球联赛。一方面,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另一方面,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他们身体与心理能够发自内心地放松。

3.2 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双减”政策强调让学生轻装上阵,既要保证学习质量,还要有轻松的状态。因此,教师应秉持着“减负增效”的原则创新教学方法,扭转过去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体育探究活动中,在获得身体素质锻炼的同时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身心均得到健康发展。

3.2.1 分层教学法

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柔韧性好但是耐力素质较差,而有的学生爆发力强但是缺乏良好的柔韧性,他们之间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若是教师在体育课上对学生“一刀切”,就会出现学优生“吃不饱”而学困生“消化不良”的情况,前者的潜能不能得到挖掘,后者的学习信心受到打击。“双减”政策下,为了同时实现减负与增效,教师应秉持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法,这种方法将每个学生放在适宜的位置上,既不会让他们感到压力,又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拔高,所以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第一,教师先要对学生分层。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可以分成三个层次,A层是身体素质较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的学生;B层是身体素质一般、学习能力一般、有上进心、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C层主要是身体素质较差,体育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第二,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以跑步项目为例,同样时间内要求A层学生跑完800米,而要求B层学生跑完500米,C层学生跑完400米。这样的差异化对待既不会给学生压力,又能让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不同程度的拔高,完成了减负与增效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身心愉悦。

3.2.2 游戏教学法

很多小学生喜欢运动但是却抵触上体育课,究其根源,教师教授学生动作技巧后要求他们跟在后面一步步练习,学生丝毫感受不到运动的乐趣,所以逐渐出现敷衍应付了事的心理。“双减”政策要求以生为本,要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采取游戏教学法,将游戏活动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的锻炼变成富有趣味的娱乐行为,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又能让他们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仍然以跑步项目为例,这是很多小学生都非常抵触的一项运动,因为这项运动十分消耗体力,而且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耐力等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让一些学生十分排斥。“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在课上秉持着“减负增效”的理念组织学生开展“猫抓老鼠”的游戏活动,比如让女学生扮演“老鼠”,提前3秒钟起跑,而男学生扮演“猫”,在“老鼠”跑了3秒钟后奋起直追。游戏规定则是猫需要抓到老鼠,否则需要接受“围绕操场跑一圈”的惩罚,对老鼠的要求也是如此,若是被猫抓住也需要围绕操场跑一圈。有了这个游戏活动的介入,原本枯燥乏味的跑步变得非常有趣,学生自觉、主动且开心地参与其中,竭尽全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会敷衍了事,甚至乐此不疲,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相较于过去体育课上直接让学生跑步,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训练更有助于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地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3 以赛促练教学法

体育运动有很强的竞技性,但是在传统体育课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住,教师通常淡化了它的竞技性,甚至将一些体育项目训练拆解成很多个动作,指导学生单个练习,完全破坏了运动本身的趣味性,不仅没有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甚至让他们承受一定的心理负担。以篮球项目训练为例,教师通常将整个动作拆解成传球、运球、投篮等多个单项练习,要求学生重复、机械地训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衍生出敷衍情绪。“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采取以赛促练教学法,在指导学生基本动作规范后讲解比赛的规则,然后化身为裁判,组织学生展开篮球竞赛。而作为裁判的教师密切关注每个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在结束比赛后指出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纠正。在这种激烈的竞技赛中,学生充分感受到篮球运动的魅力,不仅专项能力、篮球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快的运动体验,通过有效的释放获得轻松的身心状态,这对“双减”政策的践行与落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3.3 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再满足于教材所指定的教学内容,要指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优化、丰富教学内容。要想让学生在课后实施随时随地的锻炼,教师必须指导他们学习一些受场所、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小的体育项目。在这个问题上,传统体育项目显然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受到外界环境的约束较小,将其引进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提升体育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使他们自觉地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而且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热身环节、休息环节等指导学生踢毽子、跳皮筋、跳竹竿,还可以引进太极拳、武术等传统项目,让学生获得“眼前一亮”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学会了这些体育项目,学生在课后就能利用“空”出来的时间进行自主锻炼,如跳绳子,只需要一根绳子,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不受天气的影响,也不受场所的影响,这对他们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很多传统民族项目具有“老少皆宜”的特点,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且富有趣味性,这给学生课后与家长的互动提供了重要契机。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踢毽子、跳皮筋,这些体育运动可操作性强而且十分轻松,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對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符合“双减”政策要求。

3.4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当以发展的眼光去实施评价,即实施过程性评价,这是一种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换言之,教师不仅看学生在体育运动或体育比赛中的结果,还要针对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等进行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当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尤其是对体育基础薄弱,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放大他们的优点,多去夸奖他们,肯定他们,比如在跑步中没有按时跑到终点的学生,教师要针对他跑完全程这个行为予以表扬,赞扬他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再和他一起探讨跑步的技巧与方法。这样的教学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弥补不足,让他们开心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强化,又能让他们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的形式有很多,除了情感激励以外还有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等,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形式。对于一些潜力较大的儿童,教师在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目的是在增强其自信心的同时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在体育运动或比赛中做到全身心投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一定程度的拔高,从而满足“双减”政策的减负提质需求。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小学体育教师面临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新时代下,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双减”政策的内涵并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身心保持放松,同时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以赛促练教学法等,此外还要指向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丰富教学内容,以发展的眼光实施过程性评价,有效巩固“双减”政策的成果,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1.杭州市翠苑第一小学文华校区;2.杭州市丁信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法教学内容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