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2-06-03 12:01梁昱
当代体育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融合

梁昱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全能型人才的需求逐渐高涨,而高校作为向国家输送人才的基地,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大思政”的背景下,随着学校教育方式的更新,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课程思政”的建设融合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已然成为如今时代发展的潮流。因此,高校应该将思政课程贯穿于体育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提升高等教育的实际水平。将思政教学融合于体育教学的教育方式在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品质,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将立足于思政教学融合于高校体育教学的优势,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给出将“思政课程”融入体育教学的措施,希望可以为高校在体育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提供方向,加强高校对体育学科的思政教育建设。

1 高校体育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1.1 贯彻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思想的总指导,因此,在高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承马克思主义的倡导,将其贯穿于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视对于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以及党的教育理念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核心,使得学生可以自觉将自己的梦想与家国相联系,将高校人才的思想境界上升至社会与国家,致力于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同时,高校在进行体育的教学中要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推进高校体育中融入思政的深入教学。

1.2 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需求

所谓体育素养,是指运动员的志向、信仰以及道德标准等方面的综合,是蕴含在体育中的灵魂。而体育素养则是以安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团体合作精神、永不言弃精神等的综合,是真正把体育教学落到实处的必要因素,而体育教学就是训练学生体育精神的关键过程。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训练对体育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所以,当高校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课程的思想教育时,就必须指导学生在实际的运动活动中坚守基本原则,以饱满的激情不断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并决不轻言放弃,让学生从运动中感知体育运动内涵的魅力,并在激烈的竞赛中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体会努力的重点不在于超越别人,关键在于突破自己的道理。在开展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体育的实际项目传授学生不同项目背后蕴含的不同规则与道理,鼓励学生在切身的运动中自行体味体育运动的内涵以及其及体育精神经久不衰的原因及意义。将课程思政融于体育的教学中在培养协商身体素質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并实现体育精神在高思想境界的传承。

1.3 是培养学生的实际需要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越发明显,国家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才间的竞争,而高校作为向国家输送全能型人才的基地,单单具备专业化的知识无法满足国家发展的实际需求,极高的道德修养也是国家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因素。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发学生在运动时对于运动精神意义的思考,体味蕴含于体育运动中的魅力。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可以将体育理想、体育精神等传授给学生,以实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开展思想层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优势

2.1 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很多体育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完成自身教学任务,而忽略学生的敢说,采用“军训式”的训练方法已然不再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间的竞争逐渐转化为人才间的竞争,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越发渴望。在“大思政”思想盛行的今天,应该让学生转化为课堂的主体,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实际的运动中感悟体育的内涵与魅力。但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身心机能差异,老师们对此也可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并在体育课程中充实思政教育的内容,使高校的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2.2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由此可见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它是学生从事活动的基础。因此,体育课程的开展要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如今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失衡,专注于提升学生知识水平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传统的体育课形式化严重,单一训练模式容易激起学生的厌烦心理。而将思政教育融合于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的出现规避了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缺陷,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符合如今时代发展的需求

自国家提出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开始,高校便在努力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高校开办体育课程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身体机能,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积极响应国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贯穿了“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对于个人与国家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体育思政课程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综合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因此,教师在进行二者结合的教学设计时,应该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整体,依照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体育项目的设计。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合于体育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体育与思政教育间相互交融并相辅相成。通过思政教育的融入使得学生体味体育教学的真正思想与含义,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

高校是学生由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是学生人生中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在此阶段,于学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了思政德育的教学方式的设置,一方面是希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强调通过对学生进行思维层次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与道德素质,同时培养其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从而为其今后进入社会进行管理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思维基础,争取着把其培育为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但对于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如今这些教学模式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结合方法也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在此过程中,高校体育课程项目繁多,同时不同的项目对应的体育精神有所差异,导致将思政教育融于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需要依照于实际进行挑战,经分析发现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3.1 师生双方对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关注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认为体育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学校教师只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培养而忽略了体育的重要性,有些高校的体育教学仅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并未将实际的体育教学工作落实。甚至某些高校存在体育设施落后的问题,同时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其体育教学过于简单。同时体育课程的设置时间较短,体育教师难以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学生掌握程度不够,并未掌握实质性的体育知识。此外,将思政课程融入体育教学需要在体育项目中具体挖掘合适的融合形式,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自然阻碍了二者间的融合教学。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联系与教学,设置的时间不够导致二者间的融合教学很难得以正常开展。同时因投入程度的不足导致体育训练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思政教学难以融入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

3.2 教师难以控制二者间的实际融合教学

将思政教育融合于高校中的体育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思政教学的融入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同时思政教育的开展需要挖掘体育项目中合适的融合点,不利于体育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展开。同时,高校体育课程上课质量的评判标准在于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等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出勤情况等,很难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思想层面的转变,使得学生在体育的教学进行思政教育的学习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影响了实际的体育课程的实际教学质量,无法实现真正的二者融合教学。此外,高校的体育教学以练习为主,教师很少花费时间进行理论的讲解。因此,无法将二者进行讲解融合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之一,导致教师难以控制二者间的融合教学,不利于教学课程的后续开展。

4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

4.1 将思政教育真正落实于高校体育教学

在“大思政”理念的支撑下,将思政教育融合于高校重点体育教学已经衍生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间的有助于调动学生体育训练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时时,要将此种新型教学理念做到真正落实。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点,分析将思政教育融合于体育教学存在的实际意义,将思想层面的教育以体育教学的形式展现,引导学生从根本上体味体育教学存在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思想层面的教学。此外,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调动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的性格品质以及超高的职业素养,为其以后步入社会开展工作打好思想层面的基础。

4.2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水平

经研究发现,目前某些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学科的重视度达不到要求,并且专业水平较低,能力薄弱且思政水平达不到教学的要求。当教师开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课程时,往往很难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教学中的教学重点把握不准,并且自身的思政水平达不到要求,难以顺利开展二者的融合教学工作,长此以往,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同时思政教育的融入趋向形式化,很难发挥其实质性的作用。所以要从高校的体育教师着手,注重教师专业化水平以及思政水平的提升。所以高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水平,让体育教师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于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为其后续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4.3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高校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关注程度不足,觉得上体育课只是放松时间,而不能主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教师之间通过加强互动和交流,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在运动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将思政教育融于其中,提高了运动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睡哦。处在高校的学生处于学校与社会的过渡时期,教师要自足于学生的角度,注重学生行为习惯以及高尚品德的培养,利用与老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建立教师之间的信赖,以此实现有效教育的目的。但同时老师也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准,给学生提供良好榜样,同时以朋友的身份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4.4 丰富教学形式

在高校开展将思政教育融于体育教学的活动时,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应该提前备课,找到体育知识种可以融合思政教育的教学点,综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兴趣所在,使用多样化的体育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校开展二者融合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进行课程设计,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优势,使得学生感受体育课的轻松与快乐。在教师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强教学模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设置篮球比赛等竞技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体会体育精神的内涵。因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不同,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学习对其未来生活与工作有帮助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此外,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培养,对于运动中出现思想偏差的情况要及时纠正,使其在运动中体味团队精神等的真正含义。

4.5 引入游戏型体育创设轻松学习氛围

在高校进行思政教育融合于体育教学的课程时,在合适的前提条件下对学生们进行游戏性体育教育,可以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体育作为学生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还可以满足同学们的兴趣爱好的追求,因为体育可以发挥的休闲性的特点,教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们进行体育教育,对体育项目进行规则讲解,将体育的竞技性发挥出来,同时在此过程中体会团队精神等思政方面的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们在具有趣味的环境中释放自己对体育游戏的热情的同时体味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涵。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基本均存在主观性的思想,学生主体对于休闲型体育游戲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在开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活动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及时纠正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暴露出的思想错误端,并就实际的体育运动在思想层面对其加以引导,以确保学生的思想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通过引入游戏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在学生开展的竞技项目中避免出现学生因应对考试而做的思想方面的表面工作,通过解决的观察发现学生是否真正存在思想方面的误差,教师应对发现问题的学生的思想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引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最终达到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能型人才的目的。

5 结束语

随着教育模式的更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将思政教育融于体育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学习运动即是尝试未知事情,从本质层面上来说也应该是愉快的,为学生思政教育等的学习提供了轻松愉悦的环境。但是,在“大思政”理念的支撑下,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问题,需要高校在开展融合教学的活动时加以注意,希望最终可以为社会建设输送全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融合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融椅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