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世界,寻找夏天的第一杯奶茶

2022-06-07 05:16翠丝
世界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眷村珍珠奶茶丝袜

翠丝

作为传统的饮食大国,我们对于美食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食材本身,不光在色香味上有所要求,还要和季节时令乃至节日相匹配。比如清明吃青团,秋天吃羊肉萝卜,“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区分季节的食物悄悄地变成了奶茶。自从前几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登上热搜之后,春天、夏天、冬天似乎都要找到一杯奶茶。不管是商家的炒作还是时尚文化的引领,如今的奶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乃至于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一天不端奶茶杯,孤独一生没人追”“别人的身体80%是水,我的身体80%是奶茶”这类段子和表情包受到了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并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其实,奶茶作为一种古老的饮料,在很多地区都受到过追捧,和地理、文化、社会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奶茶文化的传播之路也是一条地理人文之路。

奶茶具体的起源现在已经难以考证,大多数说法认为奶茶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在西藏地区出现了。因为高原地区缺少新鲜的蔬菜,人们习惯于喝茶来补充维生素并帮助消化。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所以当地人在发酵过的茶叶中加入酥油、香料等煮沸,既有助于增加营养,还能帮助人们取暖。不过,西藏地区的奶茶和北方游牧民族的酥油茶一样,都是不折不扣的“咸党”,虽然是奶和茶的组合,但与现在的奶茶区别还是很大的,更像是一鍋茶汤。而奶茶中的“甜党”,也就是如今奶茶的始祖,则是诞生于我们的邻国印度。

在我国的互联网上,印度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国家,从阅兵式上的摩托车特技,到比中国春运阵势还令人震撼的“火车挂票”,再到最近流行的“干净又卫生”,关于印度的段子总是能让网民们津津乐道。

提起印度,大多数人会想到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之类的大城市,关注旅游信息的人们可能会想到泰姬陵的所在地——阿格拉。但是对于印度人来说,他们精神世界的“首都”则是在恒河畔的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是印度的著名古城,也是印度教的中心,无数印度教的信徒、苦行者每年都会聚集于此,在恒河边举行盛大的活动。每年还有许多濒临死亡的人来到这里,希望恒河水和火葬可以净化自己的灵魂。除了印度教,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初次讲法的野鹿苑和耆那教的两位教长的诞生地也在瓦拉纳西附近。在历史上,这里曾经被称为“加西”,意思是神光照耀的地方。在精神层面,这里无疑是神圣而深邃的,而现实中,这里大部分地方是环境混乱而肮脏的,来这里的游客大都一边捂着鼻子一边对这里的历史遗产赞叹不已。

瓦拉纳西因恒河而兴盛,人们对恒河的爱也镌刻进了灵魂之中,每天晚上在恒河畔都会进行瓦拉纳西标志性的活动——恒河祭祀。祭祀的对象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尤其是具有毁灭和再生意义的湿婆,在印度是最受喜爱和崇敬的神,在恒河边的湿婆神庙是“香火”最为兴盛的地方。瓦拉纳西的湿婆神庙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历经各种劫难和重建,如今成为了当地人和游客最为喜爱的地方之一,每天都有无数信徒前来朝拜。朝拜过后,信徒们会在湿婆神庙的门口跳入浑浊的恒河,洗浴漱口,并挑水供奉湿婆。而游客们也愿意坐在神庙门口长长的台阶上,一边忍受着刺鼻的气味,一边喝着印度奶茶,欣赏恒河与神庙交相辉映的美景。神庙旁边的墙壁上,巨大的湿婆画像望着这条神圣的大河,望着在河边忙碌的芸芸众生。

印度瓦拉纳西恒河码头的人间百态。

每当夜幕降临时,恒河边上都会挤满了人,为的是观赏每天都会举行的恒河夜祭。

到了晚上,祭典开始了,尽管每晚祭祀的程序永远是千篇一律的,但从来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主持仪式的应该是精挑细选过的帅小伙,他们目光虔诚,一手摇铃,一手拿着会冒烟的法器,这个法器有点像一个小火锅,只不过旁边加了个把手以方便用手握住。在烟雾氤氲下,在专注而神圣的氛围中,年轻人的脸上充满了神性,而场地周围,不管是信徒还是游客都会被祭典的浓烈氛围所感染。无数人默默祈祷,就连孩子们的脸上也会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除了孩子们的笑容,恒河祭祀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就是卖花灯的小贩,小贩大多是妇女或者小女孩,他们手中托着用树枝编成的篮子,篮子中装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朝圣者或游客买了花灯之后,点燃花灯上的蜡烛将花灯放到恒河中,看着河水将花灯带向远方,仿佛自己许下的愿望跟着恒河水前行到神明的国度。

恒河祭祀之后,很多人不愿散去,但也有不少人会赶快回到住所睡觉,因为第二天还要起大早欣赏同样著名的恒河日出。早上五六点钟天还蒙蒙亮的时候,恒河边就已经人满为患了。人们站在河畔,站在神庙的台阶上,站在河中的旧船上,面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迎接着新一天的到来。昏黄的路灯笼罩着这座古城,不久之后,在远方水天相接的地方泛起一丝亮光,太阳渐渐出来了。光芒迅速地蔓延,浸润着深蓝色的天幕,为河水、城市、神庙和人们虔诚的面庞镀上了一层金色。虽然不是宗教仪式,但在这座古城中,普通的日出好像也有了几分神圣的感觉。有的人默默祈祷,有的人欢呼雀跃,有的人窃窃私语,有的人拿着相机拍个不停,亘古不变的太阳与亘古不变的恒河,将人们带到了新的一天。

欣赏完日出之后,很多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路边的奶茶摊上买一杯陶罐奶茶。饮食在这里完全是属于网上段子里“干净又卫生”的范畴。瓦拉纳西的饮料以酸奶和奶茶为主,在这里,人们把酸奶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可能是饮食习惯的不同,每年都会有几个外国人因喝了“重度”酸奶而被送进医院的事件发生。所以,很多去印度旅行过的人都知道,在印度安全系数最高的饮品是奶茶,因为煮沸过的奶茶基本上消灭了大部分的细菌。说起印度奶茶,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联想到“拉茶”,其实在印度是没有“拉茶”的,“拉茶”是去了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发明的。

在瓦拉纳西的街头,随处可见贩卖奶茶的小摊,通常是一两个男孩煮着一大锅奶茶,木板上堆着陶土杯子,而地上到处都是奶茶渍和摔碎的陶土杯。在印度街头的小摊上,喝奶茶的正确方式是几口将奶茶一饮而尽后,狠狠地将陶土杯子摔在地上,因为印度人认为,喝完奶茶之后将杯子摔碎预示着赶走一整天的坏运气。当地人摔杯子摔得非常顺手,往地上一摔,然后就扬长而去。而游客们大多都是第一次体验这种习俗,看到轻手轻脚将杯子扔到地上的,不用说,基本都是游客,不过摔东西的快感体验一次之后似乎就会上瘾,而且只需要很少的钱就可以来一杯“摔奶茶”。于是,大多数游客在轻手轻脚地完成了“首摔”之后,马上就熟练了起来,很快就向当地人一样纯熟地摔碎了第二个、第三个……

他们制作奶茶会用小奶锅来煮,往往用小火熬制很久,先是加入各种调料熬,然后放茶再熬,每天必喝。

漫步在印度的大街小巷,可以找到各式各样的小吃,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闻到浓郁的奶茶香。

在印度,不论乡村还是都市,隔不了多远,就可以找到卖奶茶的摊档。

日落时分,朝圣者沐浴而归。

第一次喝印度奶茶的人大多会不太习惯,因为印度的奶茶中会加入姜末、肉桂等各种香料,在摊位附近就能闻到浓烈的香料味道。在1600年和1602年,英国和荷兰先后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标志着列强殖民时代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那时候,西方对于茶叶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而盛产茶叶的印度自然逃不过殖民者的魔爪。当时,英国和荷兰的殖民者将茶叶带到了欧洲,也将奶茶这种饮料带了回去。英国人不习惯茶叶中浓烈的姜和香料的味道,于是在奶茶中加入了糖,现代奶茶的前身就这样诞生了。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英国人将印度的茶叶带回去后,因为英国本土生产的瓷器质量很差,直接加入开水泡茶会使茶杯炸裂,于是买不起高级茶具的人们将茶水中加入了冷牛奶以降低温度,防止瓷器被破坏。不管哪种说法是真的,茶、牛奶和糖的组合征服了英国大多数人的味蕾,奶茶成为了英国上至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钟爱的下午茶饮品,而随着殖民者脚步踏向全球,奶茶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并发展出了不同的风味。

香港中环,地标性的中银大厦脚下,行人匆匆,车水马龙。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像一条玉带,中环码头与尖沙咀的天星码头隔湾而望,繁忙的天星小轮载着乘客往返于两个码头之间。这是维多利亚湾的美,是香港繁荣的美。从中环码头向南穿过几条街,就可以到达结志街,这条不长的小街在钢筋水泥丛林中显得有点阴暗,比起周围各种高档写字楼和名牌专卖店,结志街显得非常老旧,几十年老楼的外墙尽显沧桑,不少翻新的楼体还挂着绿色的防尘网。彩色的遮阳棚,探出店铺的招牌,街边随意堆着的各种箱子,小店里贩卖着各种商品——主要以肉类、蔬菜和水果为主,这样的结志街可能更像是一个菜市场。在路中间随意地支着几把遮阳伞,食客可以随意地坐在伞下的桌子边,等着忙碌的厨师烧制自己点的简餐,这是结志街的美,也是香港市井和烟火气的美。在结志街南边的入口处不远,就是香港丝袜奶茶的标志,也是香港丝袜奶茶的发明者——兰芳园。

兰芳园的老板林木河是丝袜奶茶的发明人,他在1952年创办了兰芳园,并且从马来西亚拉茶的手法中发明了独特的“撞茶”技术,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此后,兰芳园一直使用同样的撞茶技术制作丝袜奶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著名美食家蔡澜曾经专门介绍过兰芳园的丝袜奶茶:“一杯奶茶受到如此欢迎,归因于创始人林木河的匠心追求。林木河年纪比我还大,现在已经92岁了,每天喝一杯兰芳园奶茶,每天锻炼身体2小时,每天坚持到店与老食客聊天,每天与下一代的奶茶师傅交流经验。他的这一份坚持,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所以才有现在大家喝到的正宗港式奶茶,才成就了作为香港美食之一的丝袜奶茶。”

虽然“丝袜奶茶”的名字给了这种饮料一种绯色的暧昧感,但其实奶茶本身和丝袜并没有什么关系。如前文所讲,西方殖民者将奶茶从印度带回欧洲,又将这种饮料带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奶茶被殖民者带到了香港,奶茶和下午茶作为典型的“英式生活方式”迅速在当时香港的上层社会中流行起来,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牛奶和糖的价格都相对昂贵,当时香港的普通人根本消费不起,所以奶茶在当时也仅限于在达官贵人中流行。奶茶真正在香港流行起来是在20世纪中叶,糖和牛奶开始成为广大劳动者消费得起的食品。那时候香港还不是如今的金融中心,当时香港经济主要以转口贸易为主,中环码头每天承担着巨额的货物吞吐,而码头的搬运工人则是最忙碌的一批人。重体力劳动需要补充大量的糖分,而传统的英式奶茶味道过于寡淡,于是就有商贩在英式奶茶中加大了牛奶和糖的分量,让奶茶的奶味更加浓郁,味道更加甜,这个改动马上受到了体力劳动者的欢迎。正是在这个时候,兰芳园的老板發明了撞茶的手法,他在来回的撞茶过程中,需要用棉纱布制作的兜子形状的滤网进行过滤,目的是让奶茶更加均匀细滑。过滤的次数多了之后,原本白色的滤网就被染上了奶茶的颜色,从形状和颜色上看,就好像深色的丝袜一样。1940年,第一批尼龙丝袜上市后迅速在全球流行起来,在那时候拥有一双尼龙丝袜可以说是所有女性的梦想。在香港,尼龙丝袜也不例外地流行起来,虽然当时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女性可以穿得起,但人们都知道了丝袜这种服饰用品。林木河的兰芳园地处中环,离中环码头很近,他的撞茶很受码头工人的欢迎,码头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一看到这种深咖啡色的过滤网,就开玩笑说买一杯“丝袜”奶茶喝,久而久之,“丝袜奶茶”这个叫法也就流传开来,一直保持至今。

中环是香港的商业区,也是访港游客和当地人最喜欢逛街的地方。

港式奶茶沖制技艺在2014年成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兰芳园在中环的结志街2号,是香港现存最Q/G/UcZhzoGEkQxxOkZlZjhChbpqbAsAxcIzL2qfRAc=古老的港式奶茶铺之一。

香港的码头是一个诞生美食的地方:中环码头的丝袜奶茶,尖沙咀天星码头的牛杂,湾仔码头大家耳熟能详的水饺……这些经典的美食都来自于草根阶层,来自于劳动者的身边。如今,香港的快速多元化发展让这几个历史悠久的码头都变成了寸土寸金之地,香港的海运货柜码头也搬到了位于葵涌与青衣之间的葵青码头。这几个传统的码头变成了客运和观光的地方,中环、尖沙咀、湾仔的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已经看不到忙碌的码头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西装革履的白领、潮流时尚的青年、悠闲自在的老人和乘坐天星小轮在维多利亚港欣赏城市夜景的游客。

香港人的努力和奋斗创造了如今香港的繁荣,而骨子里的不忘本也让香港人在生活好起来之后依然对诞生于底层劳动者中的美食有着根深蒂固的喜爱。有人说,结志街是中环的“坚持”:在高楼林立的金融中心旁边,窄小杂乱的结志街与摩天大楼一起记录着香港的发展和奋斗。而兰芳园的丝袜奶茶虽然享誉世界,也开了几家分店,但位于结志街的老店依然没有关闭,很多人依然会像几十年前一样,坐在狭窄陈旧的老店里,点上一杯丝袜奶茶,点个餐蛋面或者炒河粉,品尝着美食,也品味着香港的故事。

如今,丝袜奶茶已经成为了香港标志性的饮料,独具创意的人们还将奶茶与咖啡混在一起,创造了新的饮料——“鸳鸯”。在香港这个中西方文化汇集的地方,香港人用自己的智慧将一个个“舶来品”赋予了属于自己的印记,形成了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这可能就是香港的魔力。

“我的身体里,一半是奶茶……那另一半呢?是珍珠。”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段子,虽然世界各地有很多种不同的奶茶,但是真正引领奶茶文化、让奶茶成为如今最流行饮料的,是来自中国台湾的珍珠奶茶。

东印度公司将奶茶带到英国并传播到了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同样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也学习到了奶茶的制作方法,由于荷兰畜牧业发达,拥有品质很高的牛奶,所以在当时荷兰的奶茶比英国奶茶更受欢迎。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了中国台湾,同时也将奶茶带到了这里。当时的荷兰殖民者肯定想不到,这种饮料经过改良和不断进化,反而成为了中国台湾向世界输出的标志性产品,也成为了中国台湾的文化象征之一。

对于很多前往台湾的游客来说,台中市属于“知道但不熟悉”的范畴。因为紧邻台湾标志性景点阿里山和日月潭,所以台中市一般都是作为中转站,除了住宿一晚、逛逛夜市,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游览的地方了。2008年,住在台中市南屯区一处旧眷村的老人黄永阜,因为无聊,用彩色的画笔在墙上画画,这一画就画出了台中市的一处“旅行打卡地”。眷村作为中国台湾特有的历史遗留,是中国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眷村中也走出过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杨德昌、林青霞、李立群、任贤齐等文艺界人士都曾在眷村生活过。不过普通游客大多对眷村实际的地点是没有什么兴趣的,直到黄永阜老人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眷村老旧的房屋和街道上勾勒出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走进“彩虹眷村”,地面上、墙壁上到处都是绚烂的色彩和极富想象力的线条。

台湾的夜市是美食的天堂,不管你想尝鲜还是怀旧,在夜市里,你总能找到称心如意的美味佳肴。

奶茶里的这个“珍珠”俗称“粉圆”,是一种以淀粉或木薯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产品。

起初黄永阜老人在墙上画画只是为了消遣,没想到画作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于是他越画越起劲,附近邻居也对这位老人的才艺和想象力赞叹不已,纷纷请他在自家的墙上作画。于是,黄永阜将彩色的画笔挥洒在了整个巷子里,从人物、动物到花草树木,连熊猫“团团”和“圆圆”也成为了老人绘画的题材。虽然已经80多岁的高龄,但是黄永阜老人的画作却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奇异幻象,颜色也非常鲜艳,大胆而活泼。老人从墙上画到窗子、门,甚至地面和井盖也成为了他的画布。老人将这条不算长的巷子用画笔装点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丰富的色彩就像天边的彩虹一样绚丽,于是“彩虹眷村”因此得名。

比起涂鸦艺术家,老人的作品算不上专业。但是却有一种纯朴的充满童趣的美感,很难想象如此缤纷的色块和可爱的形象是出自一位80多岁的老人之手。而知名旅游杂志《孤独星球》更是将彩虹眷村选为了“世界的秘密奇迹”景点。随着越来越多的媒体报道,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让这个孤寂的眷村逐渐开始热闹了起来。不管来自于世界何地,也不论年龄性别,只要来到彩虹眷村,一定会被这五彩斑斓的世界所吸引,也一定会产生在这里拍几张照片的冲动。于是,彩虹眷村也成为了一个“大型露天摄影基地”,不论是游客还是专业的摄影师,不论是用手机还是拿着专业的“长枪短炮”,总之在这里,最常听到的声音一定是“咔嚓咔嚓”的快门声。

在彩虹眷村拍个过瘾之后,很多人会回到市中心,找到一家名叫“春水堂”的连锁店点上一杯珍珠奶茶,然后坐下来休息。据说春水堂就是珍珠奶茶诞生的地方。关于珍珠奶茶的诞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经营泡沫红茶店的春水堂职员林秀慧在采购的时候看到了小吃粉圆,顺手买了一包回到店里,她尝试将粉圆放进奶茶中,结果口感出乎意料地好,于是这种饮料就成为了林秀慧的“私房茶”。在她升为春水堂店长的时候,她将这种“私房茶”向公众出售,因为奶茶中的粉圆像一颗颗珍珠,于是就将这种加入粉圆的奶茶命名为珍珠奶茶。另一种说法则是:台南市的翰林茶馆在鸭母寮市场见到白色粉圆而得到灵感,将粉圆加入奶茶中,从而创造了珍珠奶茶。不管这两种说法孰真孰假,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的著名小吃粉圆和奶茶的确相遇在一起,创造出了珍珠奶茶,并逐步走向全球,风靡世界。后来,又有商贩制作珍珠奶茶的时候将粉圆加大,为了宣传自己的大粉圆奶茶,商贩从当时风靡港台地区的情色女星叶子媚身上找到灵感,将大粉圆的珍珠奶茶改称为“波霸奶茶”。这个略显低俗的炒作非常成功,直到今天,在美国等国家珍珠奶茶都被称为“BOBA”或者“Bubble”,就是“波霸奶茶”的音译。

珍珠奶茶中,奶茶可以提神和補充营养,而木薯粉制成的粉圆除了软软弹弹口感很好之外,还会产生一定的饱腹感,很快就成为了当时中国台湾白领们工作中短暂休息的最佳饮料。而随着台湾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播,奶茶也随之来到了世界各地,由此诞生的奶茶文化也为飞速发展的世界留下了一个甜蜜的注脚。

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红美食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似乎唯有奶茶是不变的主角。从珍珠奶茶到奶盖奶茶,再到各种各样的新茶饮,奶茶永远可以被玩出新的花样。奶茶也像是古老的茶文化的传承,不断地融合各个地方的特色和风土,不断地诞生出属于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记忆。在游览世界的同时,喝上一杯具有当地特色的奶茶,祝生活甜蜜,世界和谐。

(责编:昭阳)

猜你喜欢
眷村珍珠奶茶丝袜
“眷村一代”和“眷村二代”身份认同的矛盾与变迁
——以《台北人》与《想我眷村的兄弟们》为例
日本年轻人花式“嗑奶茶”
珍珠奶茶主题公园
老爸遇险
做丝袜花
丝袜
台湾老兵一枝画笔“救”眷村
菊粉珍珠奶茶的研制
眷村形象的媒介表达
自己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