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设计主题表达研究
——以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获奖作品为例

2022-06-07 14:02王一祎张秦英
现代园艺 2022年9期
关键词:花境小品保健

王一祎,张秦英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南开 300110)

花境,英文名为“Flower Border”,起源于18 世纪英国私家庭院的种植设计,英国古德伍德东南墙基处的规则式花境被认为是首例花境作品[1]。从概念上说,花境是起源于模拟自然界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的状态,是一种经过艺术提炼的展现植物个体美和群体美的带状半自然式的园林花卉种植形式,多用于林缘、墙基、草坪边缘、路边坡地、挡土墙垣等装饰边缘,平面上斑块混交,立面上高低错落,植物选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搭配以低矮的灌木、小乔木,追求三季乃至四季有景的观赏效果,色彩上富于变化[2]。20 世纪末,花境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传入中国,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在上海、北京、浙江、深圳、郑州、合肥等地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

目前,学术界对于花境的研究集中在发展历程、设计策略、花境种类、植物材料、园林应用、后期维护、景观评价(应用现状调查)等方面[3-9],对于花境作品文化内涵的研究较少。然而,花境行业面临着大量的花境设计作品没有设计主题、没有文化内涵的困境。一些承担着城市隔离带作用的路缘花境,往往采取简单配置、少量植物搭配的方法,不仅存在人文内涵缺失的问题,其生态效益与景观价值也有待商榷。因此,对花境作品设计主题及表达的研究具有一定必要性。

广义来说,设计主题是贯穿一个设计作品始终的内在寓意,表达了设计作品的核心思想。花境的设计主题源于花境设计师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具有创新性、独特性,是花境作品的精神内核。关于花境的设计主题,目前有以下观点:“花园、花境设计要有特色、有个性,要有一个主干——一个优美表述的中心思想”[10];花境设计要先确定花境的主题和风格,再搭配色彩、质地、季相、植物材料确定立面景观[11];一个好的花境设计作品应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策略、思想理念,并且作品可以完美地表达其概念[12]。以上观点证明,目前花境设计主题的重要性已有认知,但尚无对设计主题进行具体的分类和对应表达分析的研究报道。此外,一些花境师在进行花境设计时注重概念设计、主题设计,部分花境设计竞赛也提出了主题创新性的要求,都表明了花境设计主题及表达研究的紧迫性。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以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的落地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39 个获奖作品的设计主题及其设计主题的具体表达方式,归纳花境作品设计主题的类型,探讨表达花境设计主题的可能途径,以提高花境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推动设计主题的深入研究。

1 花境作品设计主题分析

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13],指导单位为中国花卉协会,经过两轮评选,组委会评选出39 个入围作品,并于2021 年3 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进行落地施工,经过现场评审,最终评选出大奖1 个、金奖4 个、银奖7 个、铜奖11 个、优秀奖13 个和国际奖3 个,共计39 个获奖作品。39 个作品包括3 个国际作品和36 个国内作品:3 个国际作品的主创设计师分别为英国皇家园艺协会院士James Hitchmough 教授、德国著名园艺设计师NiluferDanis、荷兰绿色艺术国际BV 公司的Berte 先生,36 个国内作品的主创设计师和设计师包括26 位职业花境师、17 位国内高校师生,国内参赛单位遍布上海、北京、广东、福建等20 个地区,因此,参赛作品具有一定代表性,可以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对花境作品的题目、设计说明和落地照片等进行仔细解读,39 个花境作品的设计主题大致可以分为5 种类型:文化主题、生态主题、保健功能主题(简称“保健功能”)、时代主题和地域特色主题(简称“地域特色”),表现方式多通过使用植物材料、园林小品、构筑物、铺装、微地形等元素来体现(见表1)。其中,文化主题的作品最多,共17 个,约占44%;有35 个作品通过配置植物材料表达设计主题,约占90%;双设计主题的设计作品有8 个,其中3 个作品的设计主题的类型为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

由表1 可以看出,文化主题和生态主题的作品获得的金奖和银奖较多,文化主题获得了大奖和超过50%的银奖,75%的金奖作品为生态主题,其余1 个金奖作品为生态和保健功能双主题。由此可知,文化主题和生态主题类型的花境作品在数量上占有优势,在最终呈现的表达效果上也更为优秀。

表1 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获奖作品设计主题及表达分析汇总表

以下将从获奖作品中选择各主题最具代表性的1个作品,对其主题和表达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1 文化主题

作品“花境之路”以草本花境和园林小品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我国花境行业的发展历程。高大的绿篱将场地三面围合,场地正中8 块嵌字木质铺装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到科普展示的作用,蓝紫色为主调的英式草本花境有“溯源”的意味。

1.2 生态主题

作品“花‘缘’”通过划分空间、搭配植物、放置园林小品,模拟“生态群落交错带”,是一个兼具生态价值和科普功能的花境作品。作者利用道路划分空间,巧妙运用植物搭配,营造复杂的植物群落,为复杂且多样的生态系统的建立提供可能;将树枝、树干进行堆叠再利用,建成园林小品“昆虫之家”,为小动物、昆虫提供栖息地,也为观赏者提供了解动植物科普知识的机会。

1.3 保健功能

作品“花漾梦境”通过配置助眠植物实现助眠理念科普,探索植物“催眠术”。作者将睡眠比作漂浮于水面的状态,将睡眠与漂浮共同引入设计理念。

1.4 时代主题

图1 花境案例照片(来源于恒艺园林花境设计、上海市公园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作者改绘)

作品“乘风破浪”通过塑造微地形、搭配植物来营造花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祝愿党领导人民在未来继续乘风破浪,创造璀璨的未来。花境以土塑岛、以白砂石代水奠定山水格局,植物以蓝、灰为主调,寓意奔流不息的浪花。

1.5 地域特色

作品“黄河之滨也很美”提取黄河曲折蜿蜒的线条为平面形式,再现黄河周边草原湿地的状态与肌理,充分展现了黄河“蜿蜒奔腾”的气势。花境以黄色鹅卵石铺地,表达黄河的形状。

1.6 双主题

作品“梦回花岛”展现了崇明岛特色的繁花盛景,也通过布置园林小品呼吁观赏者加入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自然的行动中。作者以铺装指代崇明蜿蜒的小河,在植物选择上,使用乡土植物表达地域特色之美。

经过对39 个花境作品的综合分析,和对各类型主题的代表作品的详细分析,可以得到5 类主题使用设计元素进行主题表达的方式。

图2 花境案例照片(来源于上海市公园行业协会微信公众号,作者改绘)

2 设计主题表达方式分析

花境设计主题表达要素可分为“植物材料”和“非植物元素”[14],除了运用植物材料进行种类、色彩、季相、质感、空间层次上的设计以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景观要素,如地形、水体、铺装、园林小品、构筑物等。当然,在进行花境设计主题表达时,仍要遵循生态性、景观性、艺术性的原则。

综合以上39 个花境案例的设计主题及表达,可以总结出花境设计主题的框架(见表2),该设计框架由5个设计元素及其对应的具体表达方式构成。

表2 5 种设计主题的表达方式汇总表

2.1 植物材料

由于花境自身的特性,使用植物材料进行主题表达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手法。经过对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获奖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植物材料具体的配置方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花境设计师们通过搭配不同的植物种类、色彩、高度、季相、形态和文化寓意,单独使用或与道路铺装、园林小品等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充分地表述设计主题。

2.1.1 植物种类。按照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分类,植物可以分成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两类,其中草本植物包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宿根植物、球根植物、水生植物、多肉植物、地被和草坪植物,木本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和竹类。作品“拟自然花境”和“M3花境”从生态种植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形态、习性的植物进行搭配表述其生态主题。此外,也有许多作品是以不同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的植物搭配其他设计元素对其主题进行诠释的,如“泽颂”“锦绣百年”“花境之路”。

按照观赏部位分类,可分为观花类、观叶类、观果类、观茎类、观根类、观芽类植物。在花境作品中,主要发挥景观功能的是观花类、观叶类和观果类的植物,但尚无仅靠植物观赏部位的特色去诠释主题的。

按照植物功能分类,一部分植物可以被称为保健植物,包括芳香型保健植物、触摸型保健植物、听觉型保健植物、药用保健植物、食用型保健植物等。所有案例中,有4 个作品——“无凡圃”“事事有莳”“芳香之愈”和“花漾梦境”包含保健主题,均是通过配置保健植物表达设计主题,其中“无凡圃”为保健和文化双主题,“事事有莳”为保健和生态双主题。

按照原产地分类,可以分为乡土植物和非乡土植物,乡土植物不仅在适应性上要高于非乡土植物,在文化和精神上也更容易引起共鸣。作品“向往的生活”“丹青流韵,妙笔生花”“酝·新”“黄河之滨也很美”都采用乡土植物与园林小品或铺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各自的设计主题。

2.1.2 植物色彩。植物花叶所呈现出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冷色和暖色2 种色调,有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蓝色系、绿色系和混色系6 种色系,每种色系又可细分为数种颜色,如红色可分为粉色、玫红色、浅红色、红紫色等。作品“星火”“蓝调”“繁花秘境”和“色彩的优雅”是直接进行植物色彩的搭配来表述设计主题的;作品“花信”和“乘风破浪”是将植物色彩与构筑物、地形等元素进行搭配来表达文化和时代主题的;“锦绣百年”“林境花音”“寻花洲·瀛岛之息”“海花岛”4 个作品则是将植物色彩搭配作为使用植物材料进行设计主题表述的手段之一。经分析,或多或少运用植物色彩搭配表述设计主题的作品有10 个,超过作品总数的1/4。可见,以植物花色叶色表达主题和概念的方式比较普遍,是极具观赏性的一种方法。

2.1.3 植物高度。植物的高度变化是花境设计中营造空间层次的主要方法,在进行花境设计时,按照植物成熟高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植物。单面观赏的花境一般按照前、中、背景的植物高度层次进行布置,双面及双面以上观赏面的花境普遍采取中心围绕式布置方式,将较高的骨架植物布置在中心,两侧或周围的植物高度依次降低。39 个花境作品都用到了植物高度变化的技巧进行空间组织,其中,作品“林境花音”通过植物高度的起伏象征音律节奏的变化。

2.1.4 植物季相。植物季相是指植物在不同季节所表现出的外貌。季相性是花境设计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通过配置不同季节的观花、观叶、观果植物,可以使花境在四季呈现不同的景观观赏效果。花境作品中,有单季花境、双季花境、三季花境和四季花境,单季花境即植物的最佳观赏期仅为某一个季节,以此类推,目前,三季花境和四季花境由于符合长期观赏的需求,最受设计师和观赏者的喜爱。作品“知风花涧处 晓物四季时”就是以花境植物的四季观赏性来展现设计主题的。

2.1.5 植物形态。根据植物花、叶、茎具体形态的不同,花境植物的形态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水平型、竖直型和独特型3 种,比较理想的设计方法是将水平型、竖直型间隔种植,以独特型植物为点缀,增加花境作品的丰富性和观赏性,避免均质化。部分获奖作品考虑到了植物形态的配置问题,但并无以其展现设计主题的作品。

2.1.6 文化寓意。国内植物的文化寓意多源自古代文人对其赋予的人格魅力。例如,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梅,凌霜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此外,一些承载着特殊寓意、故事的植物在表达地域特色、时代主题和文化主题上有独到之处。作品“久竹园”即通过“竹”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去深化主题。

2.2 道路铺装

在花境设计中,道路铺装除了最基本的组织观赏流线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有效分隔空间的作用,也可以配合平面形式表达抽象元素。作品“曲水流觞”“水记·水迹”“黄河之滨也很美”“梦回花岛”“飞花月令”“江上人家”均以铺装作为设计意象的抽象表达,营造意境。

2.3 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一般包括雕塑、石景、景墙、花架、小桥、汀步、园林桌椅、园灯、栏杆等,园林小品的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为花境作品画龙点睛、增光添彩,对花境设计主题的表达起到很强的辅助作用。例如,作品“花‘缘’”利用收集的树枝树干搭建园林小品——“益虫之家”,结合植物搭配营造“生态群落交错带”,使花境可以成为昆虫的庇护所,很好地表达了关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主题。此外,使用园林小品作为配景强化主题的作品还有“花信”“泽颂”“向往的生活”“蜗,窝”“梦回花岛”“花境之路”“水上盈盈步微月”“知风花涧处,晓物四季时”“酝·新”“圆梦花境”“‘W’我家花园”“丹青流韵,妙笔生花”。

2.4 微地形

微地形塑造是花境设计中比较常见的手法,通过地形填挖,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营造丰富的空间变化,同时,局部的地形变化也与景观设计一样有着移天缩地的象征意义;水体属于微地形塑造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在小尺度地块中营造水体较为困难,设计师基本上会使用防水材料覆盖在凹陷地块上再注入水源,由于水体布置在施工和维护上问题较多,所以案例中大多采用浅色铺装作为“水”的抽象表达。通过调整地形塑造空间、表达主题的作品有“泽颂”“花野雨境”“飞花月令”“万里芳华”“乘风破浪”,布置水体的作品有“泽颂”“水上盈盈步微月”。

2.5 构筑物

通常情况下,符合人体尺度但不具备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筑物被称为构筑物,园亭、景观长廊就是典型的景观构筑物。在小尺度的花境设计中,布置景观构筑物的手法比较少见,一般都会起到特殊的点题作用,例如39 个获奖作品中唯一使用构筑物的作品“花野雨境”,就是以“漏斗亭”作为“亲自然发生器”,使观赏者可以在欣赏雨景的同时感受花境的独特魅力。

2.6 结果分析

经分析可以发现,花境作品基本通过运用植物材料、道路铺装、园林小品、微地形、构筑物来进行设计主题表达。39 个案例中,使用植物种类和植物色彩进行设计主题展现的有10 个作品,约占总数的26%,单独使用植物材料进行设计、营造意境的作品有15 个,约占38%,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主题为保健功能的花境作品均是单独发挥植物的保健功能去诠释设计主题的;有6 个花境作品以道路铺装表达抽象的“水”,作为花境设计主题表达的一部分;13 个花境作品通过布置园林小品来强化主题,约占总数的33%。另外,除保健功能外,其他4 种设计主题均有使用园林小品进行表述的作品;通过微地形塑造(包括水体),表现主题的设计作品共7 个,约占总数的18%;布置构筑物表达主题的花境作品仅有1 例。

从步骤上来说,花境设计是先确定设计主题,再配置设计要素进行主题表达的,5 种设计主题分别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①文化主题是花境设计中较常见的主题类型,在设计元素的应用上,往往不拘泥于某一种材料,通常将植物材料、道路铺装、园林小品、微地形结合布置,或者将植物材料与其他3 种设计元素之一进行搭配,营造设计主题,展现文化意境;②生态主题的花境作品更加注重植物材料(尤其是植物种类和植物季相)和园林小品的搭配,或者是植物材料单独配置,构成符合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环境、促进生态循环的生态种植区域,地形、构筑物的应用通常与工程技术手段相结合;③保健功能主题的花境作品可以通过使用园林保健植物(植物种类)表达设计概念,是一种直接、简洁的表达形式,与其他设计元素的搭配尚待开发;④时代主题的花境作品可以使用植物材料与地形或园林小品相结合的形式,表达对时代的思考;⑤地域特色主题的花境作品通常采用植物材料(尤其是植物种类)与地形、铺装或园林小品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不同地域独特的魅力。

3 结语

通过分析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的39 个获奖作品,将花境的设计主题分为5 类,分别是文化主题、生态主题、保健主题、时代主题和地域特色,设计主题基本由植物材料、道路铺装、园林小品、微地形和构筑物5 种设计要素来进行表达,分析5 种主要设计元素的表达形式,总结出各类设计主题进行表达的一般设计方法,对花境设计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随着花境行业的蓬勃发展,结合设计主题进行花境设计具有一定必然性,没有内在寓意、独特表达的花境作品注定被时代抛弃,希望本研究成果可以激发花境设计师对设计主题及表达、花境蕴含的人文内涵的思考,可以为花境行业的良好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对于花境的设计主题、设计概念和设计风格的文献研究,但一些花境师在进行花境设计时会遵循“概念+表达”的步骤,本研究以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的39 个获奖作品为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是对该领域的系统探索,虽然大赛的覆盖范围较广,作品的主创设计师横跨国内外、职业花境师和相关专业高校在校生,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花境作品的增加,花境的设计主题及表达形式也会更加丰富,该方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致谢:感谢中国花卉协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中国花卉协会花卉景观分会、上海市花卉协会、中国园艺学会球宿根花卉分会、上海市崇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崇明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首届中国国际花境大赛的指导单位、支持单位、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以及为文章提供研究资料的各参赛团队。

猜你喜欢
花境小品保健
花境植物在益阳道路绿化中的应用
《临宋人小品》
花境及其设计制作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
十二生肖诗书小品
浅述花境的运用与探讨
花境主要类别及应用探讨
世相小品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