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2-06-07 14:23刘永闯曹秀芬徐玉镇郁兴彩
全科护理 2022年16期
关键词:函询胜任专科

刘永闯,曹秀芬,徐玉镇,郁兴彩,林 钦,李 岷

呼吸专科护士是经过专科培训合格取得资质证书的专业护士,其与一般护士相比,具备更高水平的呼吸系统疾病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给呼吸系统疾病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据报告,英国呼吸专科护士的发展得到了英国胸科协会(British Thoracic Society,BTS)的大力支持,护士开始允许进行自主做出临床决策,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管理,对病人进行随访并开具规定范围的处方[1]。目前,我国对于呼吸专科护士的培养研究尚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各培训班培训内容不统一,未形成规范的培养模式,导致不同地区培养出的呼吸专科护士能力参差不齐。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使护士的培训更有针对性,护士能岗匹配更有科学性[2-5]。因此,本研究将以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特征为基础,结合呼吸专科护士岗位实际需求,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评价体系,为呼吸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供参考工具。

1 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共6名成员组成,其中包括4名呼吸专科护理专家(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3人)、呼吸专科护士2人(均为主管护师),且对呼吸专科护士和编制问卷方面均较为熟悉。4名护理专家负责统筹课题设计、运作及与联络函询专家,由2名呼吸专科护士查询相关文献,编制呼吸专科护士专家函询表,选择咨询专家,发放和收集专家函询表并进行数据整理、录入及分析,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指标的筛选、修改及补充。

1.2 编制函询问卷

1.2.1 查阅文献 通过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Linker、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查阅文献,收集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相关指标内容,检索关键词设定为“呼吸专科护士(respiratory specialty nurses)/专科护士或专业护士(specialized nurses)/岗位胜任力(job competency model)/胜任力(competency),归纳整理检索到的文献中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特征。

1.2.2 拟定专家咨询问卷 研究小组将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初步形成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9项三级指标。各级指标分别赋予分值,分值越高表示呼吸专科护士越需要具备此项能力。专家函询问卷包含4个部分:①致专家的信,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内容及咨询方法。②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③基于洋葱模型制订呼吸专科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表,洋葱模型将胜任素质由内到外概括为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的是个性/动机,然后向外依次展开为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及技能。因此,初步拟定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指标体系为3级: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其中各级指标重要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和很重要),同时设置“是否同意”“修改意见”及“需增加项目” 栏。④专家自评表,包括专家的判断依据及专家熟悉程度,其中内容熟悉程度包含“呼吸专科护士”和“岗位胜任力”两部分,内容熟悉程度分为5级(很熟悉、比较熟悉、一般熟悉、不熟悉、很不熟悉),判断依据为3级(大、中、小),包括理论分析(0.3,0.2,0.1)、工作经验(0.5,0.4,0.3)、国内外相关资料(0.1,0.1,0.1)和直观感觉(0.1,0.1,0.1)4个部分。选取2名呼吸科专家(副主任护师)进行预试验,并对评价指标语言描述进行修饰。

1.3 专家函询

1.3.1 函询专家遴选 为了确保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合理性,本研究采用Delphi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二次专家函询。专家入选标准:①从事呼吸疾病临床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15年以上;②副高级以上职称;③本科学历及以上;④对本研究内容熟悉并且同意参与专家函询过程。根据Delphi法要求[6-7],为了确保咨询的效果,专家数量要保证在10~50人,本研究共选取咨询专家23人。

1.3.2 专家咨询实施 2019年7月采用微信、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专家函询表,并限定专家在1周内完成并返回函询表,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束后结合专家的意见进行筛选、修改或删除,得到第二轮专家函询表。2轮专家咨询结束后,指标筛选标准按照重要性赋值均值≥3.5分且变异系数≤0.25。

2 结果

2.1 专家积极性 第一轮共发放23份专家函询表,有效回收21份,有效回收率为91.3%;第二轮共发放21份专家函询表,有效回收2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第一轮有15名专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第二轮没有意见提出。

2.2 专家权威性 专家权威性采用权威系数Cr表示,Cr=(Ca+Cs)/2,Ca为判断系数,Cs为熟悉系数[8]。本研究Cr为0.959,其中Ca和Cs均值分别为0.971,0.948。

2.3 专家协调程度 两轮咨询各条目协调程度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206,0.000~0.188,通过两轮的专家函询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对于评价指标的认可一致性较高。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各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13~0.218,0.266~0.728,经一致性检验,均P<0.01。结果详见表1。

表1 2轮咨询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2.4 专家咨询修改意见 经过两轮的专家咨询,依据指标筛选标准、专家意见,研究小组讨论共修改了19个指标,删除了11个指标,合并了3个指标,增加了3个指标。①一级指标修订内容。有专家认为二级指标“特征与品质”不能体现职业的相关性,为此将其修改为“职业态度与品质”以突显职业相关品质。②二级指标修订内容。根据专家建议,将“专科相关知识”修改为“专业知识”“医学相关知识”内容太广泛,修改为“专业相关知识”“评判性思维与推断能力”修改为“风险控制能力”;随着呼吸康复广泛关注,有研究指出呼吸康复是慢性呼吸疾病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措施之一,且与药物干预相比更有经济效益[9-10],因此增加“呼吸康复技术”二级指标;专家认为“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不属于专业发展范畴,因此将调整到“专业技能”的范畴。③三级指标修订内容。由于增加二级指标“呼吸康复技术”,因此增加相应的2个三级指标“呼吸功能康复评定技术”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技术”;将“护理伦理学知识”和“医学法律相关知识”合并为“医学伦理及法律知识”“应急能力”和“急救能力”合并为“应急与急救能力”“职业生涯定向”和“自我规划”合并为“职业定向及规划”;有专家提出有些指标是护士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而不是能力要求,因此删除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相关知识”“基础护理相关知识”“预防保健知识”“职业礼仪”“仪器使用技术”“健康宣教能力”“时间管理”“共情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9个三级指标;有专家提出“心理弹性”与“职业韧性”存在重合,因此删除“心理弹性”“组织承诺”不属于“个性特征”范畴,因此将其删除;“管理能力”下增加一项“质量管理”和“呼吸慢性病管理”2个三级指标;其余均为文字表达修改。研究小组最终确立了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具体详见表2。

表2 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重要性评价

(续表)

3 讨论

3.1 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 本研究中两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3%和10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参与的积极性较高,且本研究选取的23名专家来自不同省市,在地域上有一定的代表性;专家在呼吸领域工作均为15年以上,且主要的工作领域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专业领域较广,工作经验较丰富;同时,函询专家中均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59,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另外,协调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均在可接受范围,说明专家意见一致性程度较好,专家函询结果可信度较高。

3.2 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内容分析 本研究基于已有的文献构建的知识体系全面覆盖了呼吸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所必需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相较以往关于呼吸专科护士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本研究在参考专家意见和相关文献[1,11-12]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呼吸专科护士呼吸慢性病肺康复相关知识、技能及管理的评估,重视呼吸专科护士对慢性病管理水平。最终,本研究确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与特征和专业发展4个一级指标,完整的涵盖了呼吸专科护士应该具备的胜任素质。这与洋葱模型理论基本相符[13-14],洋葱理论认为个人的胜任素质由内而外是层层包裹的结构,最核心部分是动机,然后向外分别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态度、知识、技能。越向外层,是越容易培养和评价的显性胜任力,越向内层是越不容易改变和发展的隐性胜任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437(专业技能)>0.312(专业发展能力)>0.188(职业态度与特征)>0.063(理论知识),提示专业技能是评价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内容,这与以往专科护士调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5-16]。这与临床工作的性质有密切关系,呼吸科老年病人较多,病情复杂,护士需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能立即给予正确的处理,将风险发生率降至最低,保证病人安全;同时,呼吸慢性病管理水平普遍偏低,亟需提高呼吸科护士呼吸慢性病的管理能力,这对呼吸专科护士专业技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研究结果还显示,专家对显性胜任力权重与隐形胜任力的权重占比均为50%,说明专业发展能力、职业态度与特征隐性胜任力与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显性胜任力具有同等重要性,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是“基准胜任力特征”,是呼吸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的素质;而职业素养、个性特征、科研创新和职业规划是“鉴别胜任力”,是呼吸专科护士显性胜任力产生效能的内在动力,其决定了护士在工作岗位上长远的表现[17]。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明确优秀护士所具备的胜任素质,为护士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护士岗位胜任素质的提高。对于呼吸专科护士的培训来讲,目前培训内容大多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对内在的职业素养、个性特征以及科研创新上的关注还需加强。

4 小结

本研究初步构建出呼吸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态度与特征、专业发展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涵盖了该岗位护士所需要的胜任素质,为开展呼吸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及考核提供客观的量化依据。本研究模型指标涵盖全面、细致,贴近临床应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目前仅处于初级阶段,下一步将通过临床应用研究验证其适用性和科学性,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正。

猜你喜欢
函询胜任专科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函询岂是走过场
函询岂是走过场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朔州市朔城区:严把第一道关口 扎实开展谈话函询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发挥谈话函询『百分百』作用坚决防止『浅谈(函)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