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区研究评述

2022-06-21 03:03曾慧珠申灿玉
技术与市场 2022年6期
关键词: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

曾慧珠,申灿玉,马 锦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30004)

1 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研究

20世纪,西班牙等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并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但是除了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外,很少关注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相关的政策发展[1]。 Peter Burns[2]认为旅游开发主要有两种模式:旅游优先和发展优先;Peter M[3]提出支持所有规划的关键性原则是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阐述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首要步骤,虽然旅游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盲目地进行旅游开发只会破坏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浪费当地的人力与物力资源。

目前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缺乏相应的研究文献提供指导,规划人员不能够提前了解当地的资源情况;没有建立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无法评估规划的科学性或者科学规划不能够有效落实;投资者较少关注中小企业,然而在乡村旅游区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当地政府官员缺乏专业技术和旅游知识,不能够以专业水平带动和管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等[4]。

韩丽等[5]提出乡村旅游区规划设计的宏观方向,认为农旅融合可以形成农业和旅游业双赢的态势,并且开展乡村旅游能够分散城市旅游景区的负担。Paül,V等[6]认为实现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旅游规划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旅游资源情况;其次,当地社区与居民的参与也至关重要。王楠等[7]认为乡村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应该注重细节设计,加强乡村旅游区的系统、整体性,提高辨识度。

由于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色景观为基础而开展的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所以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也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探究生态可持续发展下的乡村旅游区规划。于真真等[8]认为以鲁中南地区为例的山地村落的规划开发应以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兼顾乡村的土地、经济、产业、能源、生态、地域文脉等,建设出具有独特山地景观的乡村旅游区。王建英等[9]采用定量的方法探究生态约束下乡村旅游用地空间布局规划,认为自然景观用地和文化景观均应采用维持原有景观为主、修复为辅的办法,服务设施用地应兼顾景观修复与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者需求的变化,近两年对乡村旅游区的规划与开发的研究除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外,开始关注乡村旅游区的个性化规划,意图建立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区[10]。

2 乡村旅游区的发展研究

乡村旅游经常被作为乡村发展和振兴的有效策略而推广,它在应对全球农业收入下降的农村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乡村旅游区的发展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对乡村旅游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上。

Suzanne Wilson等[11]认为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10个因素分别为:完整的旅游产品、优秀的领导者、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充足的资金支持、完善的战略计划、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先进信息与技术的支持、优秀的会展组织、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广泛支持。Turnock,D[12]认为乡村旅游成功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一是现有的旅游业为当地建立了正面积极的旅游形象,并且建立了信息和质量管控的基础;二是有来自国内或者其他来源的财政扶持;三是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余润哲(2021)等[13]认为旅游吸引物、外资注入、区域经济、旅游区位、网络平台、政府政策及目的地管理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政府政策、旅游区位、目的地管理、旅游产品质量、财政支持、技术支持是影响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14]。

3 乡村旅游区的环境保护研究

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的不科学利用导致当地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学者们对乡村旅游区的环境保护的研究主要有人文环境保护和自然环境保护两个方面。

3.1 人文环境保护研究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旅游离不开文化,文化也离不开旅游。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是由于在规划建设中大拆大建、盲目跟风,使得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特色被淹没,地方特色基因严重缺失。

Randelli F等[18]以托斯卡纳为例,验证了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当地风情建筑往往会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被同化为现代化建筑,从而丧失了原有的文化意义。Agnoletti M[19]认为农村景观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产物,虽然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景观逐渐消褪去,但是农村地区不仅仅是被动的文化接受者,乡村旅游的发展也是农村地区主动进行文化生产的过程。

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注重对当地特色文化的保护[20]。Fatimah T等[21]认为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改变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并且影响当地文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可以通过增强文化景观要素的价值来促进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孔凯等[22]认为文旅融合有助于实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而孙九霞等[23]认为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到其不同于城市地区的身份特征,重点突出乡村独特的人文历史、生活习俗、文化机理。通过对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修复、精神文化的引导与重塑,实现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

3.2 自然环境保护研究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辩证地处理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底线,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两大原则并举,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乡村中的自然资源,科学地利用“绿水青山”来获得“金山银山”。

陈敬芝等[24]认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产生的破坏行为以及当地居民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破坏行为是影响当地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要注重乡村旅游目的地管理,进行开发建设后的后期维护也是保护当地自然环境的有效手段。张笃川[25]利用层次分析法探究河南乡村旅游资源的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自然资源承载力在乡村旅游资源承载力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但是也处于轻度超载的状态,需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Aryal S等[26]研究得知喜马拉雅地区的发展系统、实践和文化为维护当地的山地生态系统作出了贡献。

4 乡村旅游区空间格局研究

近两年国内学者以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空间格局的文章逐渐增多,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包括乡村旅游重点村、休闲农业示范点、乡村旅游资源、景区村庄、传统村落、乡村旅游村寨、农家乐等,然而专门针对星级乡村旅游区空间格局研究较少。乡村旅游区作为典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是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据,学者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试图从空间视角探究乡村旅游区的发展。但是依据目前已有文献来看,从地理学角度对乡村旅游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单个乡村旅游区的景观规划、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等的研究,而缺少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乡村旅游区空间格局的探讨。并且在研究方法上也较为单一,多是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洛伦兹曲线、最邻近点指数、地理联系率等简单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仲佳等[27]以成都三圣乡为例探究乡村旅游区的景观格局空间演变情况,研究得出近20年间三圣乡的农业用地逐渐减少,建筑开发用地逐年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显著增加;乡村旅游发展是驱动当地景观格局产生变化的主要因素。黄葵[28]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中得知,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呈现聚集型分布的特征,但是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有所不同;乡村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陈海彬[29]利用洛伦兹曲线、地理联系率、最邻近点指数等,研究得出郑州市乡村旅游资源在市域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型,但是在区域范围内各不相同,有些区域呈现均匀型分布特征。

5 结语

关于对乡村旅游区的研究,涉及到从乡村旅游区的开发到发展的各个环节。但是无论哪个环节,其最终目标都是乡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区的规划要兼顾景观规划与土地规划,还要预想到未来的发展,设计出合理的空间布局。乡村旅游区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区位条件、资源条件,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兼顾各方利益,实现供需平衡。乡村旅游区的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始终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贯穿乡村旅游发展进程的始终,要加强对乡村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研究。

猜你喜欢
旅游区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黄陵旅游区开发对目的地的综合效应研究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兔”与“免”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