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叙事作文教学实践初探

2022-06-23 14:53林素珍
学生之友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中段

林素珍

摘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的写作中,叙事作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说小学生叙事能力的高低就直接决定了整体作文水平的高低。基于此,笔者要探讨的就是小学生叙事作文教学实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中段;叙事作文;实践初探

一、小学生叙事作文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一般在写作文的时候容易出现四种问题:

第一个问题:在写作文的时候,不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只是凭想象编造,没有真情实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容易粗枝大叶,没有生活的细节,不够形象生动。

第二个问题:在写作文时没有一个中心主题,容易写成流水账。学生在写作时自己想写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大多数时候只是依据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记录。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倒叙、插叙等重要的叙事作文写作技巧;并且在写多个事件时,没有详略之分,不能够通过叙事的详略体现作文的重心所在。

第三个问题:小学生的语言不够优美,有口语化的倾向。只是叙述,不进行描写和刻画,不能够灵活地运用在课堂中学习的各种修辞方法,作文就缺少了生动的表现要素。

第四个问题:小学生往往不懂写作文要首先立意。一篇作文立意好了,这篇文章就好了一半。但小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写的内容要表达什么意思。

上文提到的小学生在写叙事作文时容易出现的四种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还没有训练出好的作文思维,不懂用书面的语言记录生活之美。学生没有作文思维体现在学生分不清口头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学生在日常说话的语言并不需要严密的组织,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但是书面语就不一样,写作文时句与句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作文的整体还要进行谋篇布局,所以写的难度是要远远大于说的。在孩子的成长中,口语的发展是要比书面语言发展得早发展得快的,所以学生会出现一个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分离阶段,很多学生能说会说,但就是不会写,这就是学生还没有好的作文思维。那语文教师应该用怎样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呢?

二、用好课文,学习叙事技巧

(一)要写作首先学会阅读

从古自今,我们学习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模仿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正如《唐詩三百首序》中写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意思就是一个人只要能阅读许多唐诗,把它们读得滚瓜烂熟,就一定会学会吟诗写诗。古人学习写诗是通过阅读,我们今天教小学生学习写叙事作文,也是要通过教会学生阅读,学会欣赏好的叙事作文开始。我们使用的教材中收录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讨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沉淀下来的,适合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以教材中的课文为载体,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好的作文构架,好的作文语言,好的作文立意,训练学生的作文思维[1]。

(二)在课文中学习作文六要素

传统的写作理论认为叙事作文的写作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学生在写作文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往往就是因为作文中没有明确这六要素。让学生在平时的课文学习中学习寻找课文中的六要素,学习文章作者是如何在自己的文章中运用六种要素,并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出来。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叙事类的文章时,就要点出文章中的六要素: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是只有一个主要人物还是有多个主要人物?这篇文章是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发生的?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小学阶段教材中收录的文章都是较为简单的文章,不会有太过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故事情节,一般来说学生都能够自主地找到文章中的六要素。教师可以通过这几个问题在课堂上用几分钟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首先通过六要素将文章大致内容过一遍。

(三)在课文中学习优美修辞和语言

赏析课文时语文课堂中重要的环节,对于叙事类文章,教师要将学习课文中优美的修辞和语言作为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阅读课文时应该教什么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叙事时的条理是怎样的,作者先写什么了事再写什么事,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顺序写,作者在事件与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让作文的内容变得生动而丰富的,作者怎样对人和物进行刻画描写的,怎样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方法。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2]。比如,在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就要注意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欣赏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运用的比喻、修辞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师还要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朱自清先生在文章中优美的语言表达,例如“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像这样优美的句子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当堂仿写。

三、用好日记,发现生活之美

(一)用日记照亮孩子的常态生活

写作其实就是写作的人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有感而发。生活是一个丰富生动的作文素材库,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学习写日记,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日常中的小事,用日记去激活、开掘、擦亮孩子们的常态生活。实际上,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小事都能够进行写作。比如一件小小的事——吃水果可以写作:可以写吃水果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对水果的形态、味道、颜色,吃水果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等进行描写,可以突出吃水果的心情和感受。不仅吃水果可以写作,就连刷牙、洗脸、上厕所这种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都可以进行写作。比如老师可以布置给学生一个作业,请学生们留意一下家里的人都是怎么刷牙的,挤牙膏的方式一样吗?刷牙的顺序一样吗?是先刷上边的牙齿还是下边的牙齿?每个人刷牙用的时间有什么不一样?谁刷牙用的时间最短?谁又是用时最长的那一个?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现在说到写作源于生活,许多学生甚至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哪有什么生活呢?每天都被各种课各种培训挤满了。但是学生怎么可能没有生活呢?只要活着就会有生活,就会有对于生活的想法。所以孩子们不会写作的关键不是孩子没有生活,而是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素材,而日记就是照亮学生常态化生活最好的工具[3]。

(二)用日记写下“有意义”的生活

什么是“有意义”的生活?笔者认为有意义的生活的重点不在于“有意义”的事件,也就是不一定是非常态化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生活,生活的“有意义”重点在于孩子们对于生活纯真朴实的感受。现在许多老师之所以认为孩子们缺乏生活,就是因为他们将生活的意义窄化了,忽略了大量的、经常的、基础的常态生活。如果这样的话,孩子们的日记可写的就少之又少了。“有意义”的生活就是体现孩子真性情的生活。生活是孩子自己的,那么生活的意义就是孩子自己赋予的。只要生活讓孩子动了心,无论是高兴的,是愤怒的,还是悲伤的,是害怕的,就是意义所在。所以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知道孩子日记中的真感觉真性情就是写作的意义所在,而不是一昧地让孩子写崇高写伟大。

教师要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意义”就是要让孩子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儿童天生就有诗性智慧,照亮写作的意义,也就是孩子天生就有的诗性智慧。

(三)在日记中练习作文的两种方法

日记是一个练习叙事作文的绝佳场所,教师可以用两种方法让孩子在日记中练习叙事作文的写法。一是,问题提示法,有时教师会给学生的日记布置主题,这时教师应该首先引导孩子审题,根据布置的图画或者一个题目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孩子在写作的时候就有了清晰的思路,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完整清晰。比如,一个题目《课间十分钟》,教师在让孩子开始写作的时候,可以先问孩子这几个问题:这是什么时间?这是在写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是怎么样体现出他们这些心情的?二是,词句积累法,作文中没有优美的语言是小学生写作时的一个大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在平时积累好的词句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每一天都积累定量的词句,或者一定类型的词句,例如关于颜色的词句就有:白里透红、绿油油、红彤彤、洁白、碧绿、瓦蓝等等。词句积累法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耐心,教师可以让家长进行帮助和监督,辅助孩子在日记中养成积累词句的好习惯,锻炼孩子再写作文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敏.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写好叙事作文[J].小学生(下旬刊),2020(05):27.

[2]金天红.关于小学语文叙事作文的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27.DOI:10.16071/j.cnki.cn51-1650/g4.2018.09.103.

[3]周君.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用日记捕捉精彩——浅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87-89.

猜你喜欢
小学中段
精导拾珠玉,读音绕梁出
舞好习作指导的三柄“利剑”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中段以阅读教学推动想象作文起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