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辅助常规方案治疗老年外周性眩晕

2022-06-27 13:36丁丹刘兆辉穆念念周延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贵州遵义563003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内耳前庭口服

丁丹 刘兆辉 穆念念 周延贞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贵州 遵义 563003)

外周性眩晕(PV)包括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前庭神经炎等,指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表现为视动不适、头晕、恐高、走路不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目前临床治疗PV常采用镇静、抗焦虑药物、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传递药物等,以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但长期工作经验及以往报道发现,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满意效果〔4,5〕。倍他司汀系组胺类药物,可扩张椎底动脉系统,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以往研究指出,其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患者症状好转,但应用于老年PV患者的效果尚不明确〔6,7〕。本研究探讨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辅助常规方案治疗老年PV患者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PV患者,应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符合标准患者按照1∶1分配,依据就诊顺序排序1~88,每位患者赋予1个随机数,而后将随机数依据大小依次排序,随机数序号为1~44号者为对照组,45~88号者为联合组,每组44例。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PV诊断标准〔8〕经Epley、Gufoni、Semont、Lempert及Epley360°翻滚法等手法复位未获得满意效果,或因严重焦虑、恶心不能接受复位治疗,而选用药物治疗者;入组前4 w无相关药物治疗史;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恶性肿瘤;无急慢性感染。(2)排除标准: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者;化脓性中耳炎者;中枢性眩晕者;存在相关药物过敏史者;过敏体质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嗜铬细胞瘤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案综合治疗。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剂12 mg 3次/d,维生素B12(50 μg/片)1片/次,3次/d,口服;维生素B1(10 mg/片)1片/次,3次/d,口服;银杏达莫20 ml,与0.9% 25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静滴,2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4 ml,与0.9% 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滴,1次/d,疗效观察期为1 w。同时合并基础疾病者,给予对症治疗。联合组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319)10 mg/次,耳后注射,常规消毒耳后,于筛区骨膜下注射,1次/d,疗效观察期为1 w;其余基础治疗同对照组。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n=44〕

1)原始版眩晕残障量表(DHI)

1.4疗效判定 根据DHI〔9〕评分变化评估,共25项,满分100分,>60分为重度,31~60分为中度,≤30分为轻度。疗效指数(%)=(治疗前DHI评分-治疗后DHI评分)/治疗前DHI评分×100%。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98%、80%~98%、≥50%且<80%、<50%分别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1 w后总有效率。(2)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w后原始版DHI各维度评分变化,包括情绪(E)、功能(F)、躯体(P)。(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w后症状变化、前庭功能受损情况:通过前庭症状指数(VSI)〔10〕评估症状变化,包括眩晕、视觉敏感、恶心呕吐等共6项,满分60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通过Fukuda踏步试验〔11〕评估前庭功能受损情况,在室内安静黑暗环境下进行,指导患者站立于最大径2 m同心圆中,双臂向前平伸,闭眼,做50步原地踏步动作,结束后统计患者相对于原位置的偏转角度(DA)、移行距离(DD)。(4)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w后平衡能力变化:通过Berg平衡量表(BBS)〔12〕及稳定极限测试〔13〕评估,其中BBS满分56分,分值越高,平衡能力越强;稳定极限测试时采用Synapsys姿势描记仪,嘱患者站立于姿势描记仪标记位置上,身体保持直立,以踝关节为支点,在保持不跌倒前提下,使身体中心在360°范围内最大程度偏离直立中心位置,身体中心晃动的最大面积即为稳定极限范围(LOS),由仪器自动得出,重复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数据。(5)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 w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实施检测。(6)比较两组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 w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7.73%,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2.73%,治愈9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χ2=10.921,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原始版DHI各维度评分变化 治疗1 w后,两组DHI-E、DHI-F、DHI-P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原始版DHI各维度评分变化比较分,n=44)

2.3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前庭功能受损情况 治疗1 w后,两组VSI评分、DA、DD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变化 治疗1 w后,两组BBS评分及LO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01),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4。

2.5两组治疗前后VA-Vm、BA-Vm 治疗1 w后,两组VA-Vm、BA-V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前庭功能受损情况比较分,n=4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平衡能力变化

表5 两组治疗前后VA-Vm、BA-Vm比较

2.6两组不良反应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轻微皮疹1例、食欲不振2例)与对照组(2.27%;胃肠道反应1例)无显著差异(χ2=0.262,P=0.609)。

3 讨 论

研究指出,老年人患眩晕的风险是年轻人的3倍,且近年来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步伐推进逐渐升高,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因此研究其治疗方法意义重大〔14〕。维生素B族、胞磷胆碱、银杏叶提取物等常规方案治疗PV,具有改善内耳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作用,但不能充分控制患者症状,因此需联合其他药物。

本研究结果说明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辅助常规方案治疗老年PV,可提高VA、BA血流供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前庭功能,疗效显著。廖传明等〔15〕报道发现口服倍他司汀治疗眩晕,可降低DHI评分,支持本研究结论。杨皖菁等〔16〕研究显示,与常规前庭康复训练相比,口服倍他司汀治疗老年PV,能改善患者眩晕及伴随症状,与本研究结论一致。其原因可能为:(1)以往报道指出,中枢及外周循环缺血是PV发生的重要诱因〔17〕。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激动剂,具有扩血管作用,可扩张中枢与内耳微血管,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膜迷路积水,且是H3受体强拮抗剂,可抑制组胺自身的负反馈机制,长效扩张脑血管、心血管,增加周围循环血量〔18〕;(2)能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进一步改善机体血液供给〔19〕;(3)目前已证实,部分PV患者因内耳血供差而出现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20〕。倍他司汀可松弛内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增加耳蜗和前庭血流量,从而消除耳聋、内耳性眩晕、耳鸣感觉〔21〕;(4)倍他司汀可抑制血浆凝固及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有助于预防一过性缺血导致的眩晕发生〔22〕。因此联合应用倍他司汀效果较好。

倍他司汀临床主要是口服治疗,但PV常伴随严重恶心呕吐等症状,口服吸收效果常不佳,除口服给药外,张义等〔23〕、代承志等〔24〕指出,采用静脉滴注倍他司汀治疗PV,亦可取得一定效果。与以上报道不同的是,本研究创新性采用耳后注射倍他司汀方法给药,结果表明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辅助常规方案治疗老年PV,可促进患者前庭康复。耳后注射倍他司汀每次仅需10 mg,较常规口服、静脉滴注给药剂量(20~30 mg)减少,使药物充分发挥治疗作用及避免药物导致全身不良反应。耳后注射后药物可能经内淋巴囊途径、局部扩散渗透途径、体循环途径和茎乳动脉途径进入内耳。有研究认为耳后注射药液首先回流至耳后静脉,之后一部分汇入紧邻淋巴囊远端的乙状窦,迅速扩散至内淋巴囊,并保持较高药物浓度,可促进细胞外液吸收,消除淋巴内水肿,改善半规管功能,从而实现促进平衡能力恢复的效果,临床应用优势明显〔25〕。同时本研究结果证实,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辅助常规方案安全可靠。但本研究受客观情况限制,纳入样本量较小,可能造成数据的偏倚,有待后续的进一步探讨。

综上,耳后注射倍他司汀辅助常规方案治疗老年PV,可提高VA、BA血流供应,有效控制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的前庭功能,促进前庭康复及代偿,疗效显著,且耳后注射方法简单、有效,患者痛苦小、能耐受局部注射,治疗费用低。

猜你喜欢
内耳前庭口服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MRI内耳水成像对内耳畸形的诊断及人工耳蜗植入的术前指导价值分析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恐龙内耳的秘密
被忽视的“前庭觉”
经常口服避孕药和使用节育环的女性何时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