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现状的调查

2022-06-28 07:02江苏盐城市幼儿园
幼儿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设笔者班级

江苏盐城市幼儿园 王 静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深受环境影响的,幼儿依赖环境、通过环境、借助环境获得相应的经验。他们发挥主动性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与环境积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发展。虽然很多教师都意识到要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但实际情况如何呢?为此,笔者运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在盐城市A 幼儿园做了调查,以了解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现状。

一、调查结果

1.幼儿以什么方式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调查结果显示,近90%的教师认为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能促进幼儿的发展,约10%的教师认为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仅仅是出于上级部门的要求、家长的要求。教师对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持什么态度呢?调查表明,有60%的教师持“鼓励幼儿参与”的态度,因为“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教师无论如何应该让幼儿多参与”;有37%的教师持“鼓励幼儿参与但有限制”的态度,“碰到检查、参观等活动,教师会让幼儿少参与,因为幼儿能力有限”;有3%的教师持“不鼓励幼儿参与”的态度,他们觉得“幼儿大多还没有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能力”。笔者访谈了持“鼓励幼儿参与但有限制”观点的教师。有的教师说:“我园是市里最好的幼儿园之一,所以检查、接待任务比较频繁,班级环境更新也比较快,有时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来不及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有的教师表示:“忙的时候,我们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我们也希望幼儿能够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但真的来不及。”可见,为了迎接各级各类检查,很多时候教师就包办代替了。

笔者把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方式分为五种:前期设计,参与讨论,搜集材料与制作,参与环境装饰,展示作品。对于问卷中“幼儿通过什么方式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问题,45%的教师选择了“展示作品”,35%的教师选择了“搜集材料与制作”,而选择“前期设计”“参与讨论”“参与环境装饰”的教师均不足10%。访谈中,有的教师回答:“我班幼儿主要通过制作主题活动调查表、搜集相关材料、绘画、制作手工作品等方式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有的教师表示:“有时我们在主题活动开始前也会跟幼儿一起讨论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等,让幼儿提前搜集整理。”笔者在观察中也发现,一些班级的主题墙以展示幼儿的作品居多。可见,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方式比较单一。

当被问及“您觉得幼儿怎样算参与”时,有的教师表示:“在班级环境创设中,我认为只要有孩子的痕迹就可以了。比如,要有孩子的绘画和手工作品的展示,要有孩子搜集、提供的材料,要有孩子的活动记录等,这些都说明孩子在参与。”对于“您比较喜欢幼儿通过什么方式参与环境创设”这一问题,有的教师回答:“我比较喜欢让幼儿以提供美术作品的方式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我觉得这是他们力所能及的。”

从表面上看,教师都知道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价值,也十分认同“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理念。但从访谈和观察结果不难看出,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方式比较单一,展示美术作品成了最常见的参与方式。这说明教师这方面的理念存在问题,没有意识到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本身就是课程的内容,窄化了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内涵。

2.每个幼儿都能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吗

当被问及“每个幼儿都能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吗,如果不能,为什么”时,有的教师回答道:“‘让每个幼儿参与’一般不太可能,因为孩子之间的发展有差异,有些孩子很快就懂了,而有些孩子需要我说很多遍才懂,这样他们就很少参与,特殊情况时才会让他们参与。”

对于“您认为幼儿主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了吗”这一问题,有的教师回答:“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太难做到了,大多是由我们提出建议,孩子们按照我们说的做。大部分孩子只能说是被动参与,少数孩子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当笔者追问原因时,教师分析道:“这可能与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关,3—6 岁幼儿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班级里有主见的幼儿不多,其他幼儿有从众心理,不太有机会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可见,教师起主导作用,幼儿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一些辅助性任务。

笔者就“展示作品”这一项对幼儿进行了访谈。“你想不想把自己的画贴到墙上去?”幼儿回答:“想呀,这样爸爸妈妈来接我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了。”“当然想,但是老师不一定会把我的画放到墙上,有可能会放到其他地方。”笔者还对某个班的每一个幼儿都问了相同的问题:“你喜欢和老师一起布置你们班级的主题墙吗?”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喜欢”,只有个别幼儿表示“不喜欢”。笔者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教师也都表示幼儿愿意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比如,有的教师回答:“孩子其实是很愿意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他们觉得帮老师做事既开心又自豪,因为那样会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伴的肯定,所以孩子们很愿意参与进来。”

通过观察,笔者也证实了教师常常叫那些他们眼中聪明、听话、能干的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这种现象在各个年龄班都很常见。可见,不同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机会不等。

3.幼儿真正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了吗

对于“您觉得幼儿是否真正参与了班级环境创设”这一问题,65%的教师选择“幼儿真正参与了”,35%的教师选择“没有真正参与”。笔者在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在您看来,幼儿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应担当什么角色?”在“旁观者、辅助者、共同实施者、决策共享者、主导者、其他”这6 个选项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在班级环境创设过程中承担了共同实施者的角色,但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教师所认为的“共同实施者”与幼儿的实际角色担当之间有差距,也就是说,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落实之间有差距。

笔者对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5 个方面,即主题选择、框架设计与空间布局、内容设计、材料搜集与制作、环境装饰,分别设置了如下选项:(1)由教师决定,不询问幼儿的意见;(2)教师询问幼儿的意见,但幼儿的表达机会很少;(3)教师征求幼儿的意见并认真考虑,但主要由教师决定;(4)教师提出建议,与幼儿共同决定;(5)主要由幼儿决定,教师只是提供建议和指导。调查结果显示,在主题选择、框架设计与空间布局、内容设计、材料搜集与制作、环境装饰这5 个方面,主要由幼儿决定的分别占17%、14%、19%、7%、19%。可见,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师幼共同决定的多,幼儿独立决定的少。无论是针对哪个方面,都有近一半的教师选择“教师征求幼儿的意见并认真考虑,但主要由教师决定”,他们认为这就是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表现。可见,尽管教师征求了幼儿的意见,但依然是教师主导,背离了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当笔者在访谈中问及“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决策环节了吗”,有的教师回答:“幼儿有时会参与。我们只是在偶尔不忙、环境创设任务不那么紧迫的情况下会和幼儿一起讨论,一起决策。说实话,平时这样的机会确实不多。”笔者追问:“您觉得幼儿有必要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决策环节吗?”教师回答:“那肯定是有必要的,我们知道班级环境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也知道幼儿在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有时我们也很无奈。”“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可是现实中太难做到了,我们还是比较追求结果,关注环境的美观。”“我们还是不够大胆,就怕放手让幼儿去做,到头来还要返工,增加我们的工作量。”“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不仅会延缓工作进度,还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为幼儿能力有限。”问卷结果显示,当被问及“在您看来,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对您的工作量有影响吗”时,55%的教师选择了“有影响”,25%的教师选择了“有,但影响不大”,20%的教师选择了“没有影响”。

4.哪些因素影响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笔者对教师进行了访谈:“您认为哪些因素影响了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结果显示有以下影响因素:教师的教育理念,园长的教育理念,主管部门的检查,教师的工作压力,幼儿的兴趣、能力,班级课程进度,等等。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说:“班级环境创设常常受各种检查的影响,幼儿园每两周就会对班级主题墙进行检查,我们只好不停地换,这让我们疲惫不堪。这时如果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参与,那我们的工作量更大了。”有的教师说:“领导巡视时,觉得我们班创设的环境不好看,我们就得立刻去改。有时人们似乎更看重结果,过程很难被看到。”有的教师说:“其实有很多因素,比如,有时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和同行参观,我们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完成班级环境创设,导致孩子成了提线木偶,被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有的教师说:“我们一天下来要完成的文案工作特别多,本身就很疲惫了,有时也想好好带着孩子们一起进行环境创设,但事情太多太杂,往往力不从心。”有的教师说:“我们有时也不知道怎样让孩子们参与其中,糊里糊涂的,可能也是我们缺乏学习,理论基础不够。希望园方能组织一些分享活动或培训活动,让我们看到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先进做法,便于我们借鉴、效仿,突破自我。”可见,教师往往归因于外部因素,很少进行自我反思。

二、分析与建议

1.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虽然大多数教师认同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但落实到行动上并不容易。加上多方面的外在因素对教师理念的落实影响很大,导致教师的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影响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教师应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自由、自主地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幼儿园应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减少行政事务对教师工作的影响,让教师把宝贵的时间用于班级工作,避免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环境创设任务而做表面文章。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倾听幼儿,重视幼儿的想法和经验,支持、引领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

2.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教师不仅要站在幼儿的立场,根据幼儿的需要创设班级环境,也要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审美、逻辑来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这就要求教师多观察、多反思,捕捉一日生活中的契机,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参与。教师不要将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等同于让幼儿协助布置、装饰环境,也不要把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看成额外的任务,而应把环境创设当成课程的一部分。教师应不断反思如何通过环境创设来促进幼儿的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比如,注重课程的生成性,根据幼儿的需要给予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支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赋予幼儿更多参与的机会;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营造温暖、轻松、平等的心理氛围。

虽然这只是在一个幼儿园进行的调查,但教师的理念可见一斑。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时刻遵循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参与班级环境创设,不断基于儿童视角进行反思,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笔者班级
班级“无课日”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创设未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