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设置感染科的新建综合医院项目建筑设计
——以江西省万年县第三人民医院项目为例

2022-07-06 15:34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2期
关键词:流线公共卫生门诊

崔 露

(上海新建设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063)

医疗机构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部分医疗机构在感染科设置和应急处置方面的短板和不足。在新的公共卫生需求下,各地在纷纷加强建设具备公共卫生防治与应急处置功能的综合医院,这就需要建筑设计从业者充分掌握感染科综合医院各科室功能需求,以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为目标进行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既能满足当地居民日常医疗需求,也能未雨绸缪,做到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范,从而为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1 项目概况

万年县第三人民医院是经万年县卫计委批准新建的一所综合医院,结合感染病的特点,新建感染病门诊及病房楼。本项目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约52 139.37 m2,其中,地上部分44 943.35 m2,地下部分7 196.02 m2;内设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感染科、慢病康复中心以及门诊、急诊、住院部;含普通床位约200 张,传染病床位约100 张(含留观17 张),遭遇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迅速腾空院区全部病人及医生,并转为“战时”传染病院。

2 设计目标

本项目在总体布局上确保高效清晰,功能明确,各部分自成体系且可有机统一。医院各功能分区设计应考虑新形势下发展趋势,总结现有经验,灵活设计,以实现平疫结合;其次应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为导向,保证医院对外交通以及内部交通的便利性与通畅性以及一些应严格分开禁止交叉的流线;第三、感染门诊和病房尝试采用三区三通道的方式,即洁净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医生和病人、污物通道,做到洁污分区、流程清晰,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第四、在设计中对地形最大化利用,充分利用原生态绿化营造体现环境康复理念、舒缓焦虑的建筑景观环境,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现代化园林医院。

3 医院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3.1 建筑功能布局

设置感染科综合医院的规划、设计必须重视人、物的科学合理安排,针对不同的使用功能房间和不同的感染渠道要采取相对应的隔离措施。在总平面布局中,首先要考虑严格分区,一般要分为开放区综合就诊区、感染区、行政后勤保障区等几个大区。各分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可根据突发应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情况划分不同的控制区范围。另外,在规划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条件留有合适的预留用地,用以满足应急集中救治。

(1)基地现状东西侧为基本农田,南侧为居住小区。西侧道路为规划主干路万年青南路,目前路宽24 m,东侧为规划次干路,现为水泥厂内部道路,现状南北侧不直接与外部道路连接。对本项目在建筑功能布局中,整体划分为开放就诊区、感染防疫区、远期预留区三大分区,近期该方案主入口位于西侧,远期南侧道路建设完成后,主入口则位于南侧偏西位置。基地西侧为开放区,设置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为无感染风险的就诊人员提供服务。东北侧为感染防疫区,设置感染门诊及感染病房楼,并有单独的人行、车行出入口,减少与开放就诊区流线交叉。东南侧为远期预留区,可在用作医疗资源储备区及满足远期扩建需求。为满足新形势下医院平疫结合的使用需求,须结合基地现状,合理布置各功能性建筑,从布局上化解制约条件,方便医院运行。

(2)本项目综合考虑便利、人性化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将各功能建筑合理串联,充分利用好自然环境资源,方便就诊(如图1)。将门急诊楼沿用地南侧平行展开,门急诊楼北面为医技楼,由医疗街将两者相连,门急诊临近主要人流方向的道路,除了门急诊主入口外,又分别设置了各自出入口方便就诊病人,又不干扰其他功能区;住院楼位于医技楼北面,通过架空过廊与医院门急诊相通,交通便利,相对安静,且环境较好,对患者身体恢复比较有利;慢病中心与社区卫生中心合并为一栋楼在门、急诊楼西北面布置;住院楼东面布置食堂;门、急诊楼东面布置医疗物资储备库,为后勤服务中心。食堂及物资储备库设有专用对外出入口,并可与医疗、门诊联系相对方便。

图1 项目功能布局图

(3)医疗建筑设计理念应跟随医疗技术本身发展相匹配,并应在新形势下考虑感染风险,故本项目对感染院区进行独立设置,布置在东北面,自成一区,与其他建筑用绿化带隔离,满足20 m 的隔离间距。并为该区域配备独立的交通流线,包括医护流线、病人流线,污物流线、洁净物品流线等。其相应的医技配套也多数独立设置,避免与医院其他科室交叉感染。诸如设置独立影像科、CT、手术室、独立住院楼等。并通过分设的医患连廊与住院、医技、食堂分别连接。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的同时,提高感染隔离区使用的便捷程度。

3.2 室外交通流线设计

随着大型医院综合职能的不断扩大,解决医院交通问题尤为重要。这其中尤其要注意几组不能交叉、混用的路线和出入口,特别是涉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住院病人与门、急诊患者、感染科出院和入院、普通患者与隔离者、成人与儿童、污物与患者及无关人员及食品供应路线等。

本项目室外交通组织注重各部分有明确独立的出入口和流线组织,满足内外部车辆、患者、探视人、医生的不同需求,交通便捷清晰、洁污分流、避免交叉。门、急诊出入口临南面规划道路中间段。门诊车流近期规划由城市主干道出入口进入,远期由临用地南面新规划道路出入口进入,地面车辆直接进入室外停车场,地下室停车由专用通道进入。住院车流近、远期住院车辆都可通过专门的车行出入口进出,沿北侧道路快速到达地下室出入口(两个),进入地下车库。感染出入口临东面规划路中间一段。污物出入口通过临用地北面的城市次干道万年青南路支路的入口进出。行政部出入口,近期车辆通过临用地西面的万年青南路的出入口进,远期由临用地南面新规划道路出入口进入(如图2)。本项目设置机动车停车位336 个,住院部北侧配有少量地面停车位;非机动车配置500个相应车位。根据当地相关政策,用地内还设置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

图2 室外流线设计图

3.3 室内交通流线设计

室内交通流线既要做到有机外延,也要避免内部医患、洁污的交叉。

(1)建筑平面布局中必须要基于病患就医轨迹,充分考虑交通流线。医院“生长与发展”的本质需求,是通过一条长而宽的主要通廊,把建筑物孤立的各个功能部门连接起来,新建医院内部各功能区的形成还需要通过科学的交通流线设计进行连接,避免同一个功能部门分布在两栋相距甚远的建筑中。

(2)本项目建筑平面设计重点突出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功能区之间联系的便利性、采光与通风性、满足面积床位指标等。医疗街设有多种人性化服务空间,门诊科室之间有内部庭院设置,每层形成若干个门诊科室单元。门诊部设置两台无障碍电梯,三座疏散楼梯,并以电梯、自动扶梯等组成竖向交通;内部走廊简洁明了,走道按照医、患区分各自功能,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三通道”互不交叉,各部分诊室均有自然采光通风。感染病门诊最东边设有发热门诊、办公区;西边为普通感染门诊;普通感染门诊与发热门诊之间由医生办公、更衣、穿脱防护服等严格区分开,以避免交叉感染(如图3)。

图3 感染楼流线

3.4 医院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要利于集散和通过景观设计营造轻松愉悦的就诊氛围,提升对患者的心里安抚功能。

(1)随着医院建设体量越来越大,就诊人员与医务人员所使用空间也随之增多,公共空间使用率必须提高。因此,医院室内空间布置应交通简洁、宽敞、通畅,方便患者使用。项目门厅与医疗街方便大量人流集散;科室分区明确,管理使用方便,医护人员与患者各行其道,少交叉感染。

(2)绿色可以缓解患者心神紧张的状态,院内绿化景观设计结合建筑功能需求,设置了针对于特定服务人群,不同景观配置区域。采用各种树木花卉,配以草坪、花坛,利用乔木造景,多层次植物类型互补,部分区域点线面结合营造主题性景观。项目在设计中尽可能利用室内通廊,将阳光引入诊室和病房,患者可在室内观赏庭院环境,将室外绿色景观延续至室内,通过对病人、医患人员的心理需求分析,将小气候良好的庭院设计作为针对特殊病人群体的康复花园。

4 结束语

综合上述,新时代医院建筑需要以医护、患者、当地居民需求为中心,通过科学的设计提供维持足够的收治容量和专业诊疗资源,还要具备承受突发事件的能力,可以迅速扩大医疗服务能力响应急剧增长的病人需求。只有提高医院的应急处置“韧性”才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建筑设计的积极作用,促进医院项目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扎实的“技术底座”。

猜你喜欢
流线公共卫生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信息熵控制的流场动态间距流线放置算法
几何映射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基于特征分布的三维流线相似性研究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大型客运站旅客流线设计及优化方法研究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