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

2022-07-11 07:58张智龙陈天鑫王运祥朱瑜琪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穴位注射肩周炎研究进展

张智龙 陈天鑫 王运祥 朱瑜琪

[摘要]穴位注射疗法是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之一,凭借其“简、便、效、廉”的特点在骨科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众多学者围绕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在CNKI、WanFang、CBM、VIP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11—2021年发表的关于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对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概况、穴位选择规律及用药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穴位注射疗法在减轻疼痛和改善肩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且具有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穴位注射常与中医推拿、针刺、中药、针刀等疗法联用以治疗肩周炎,众多研究也表明穴位注射可与其他疗法产生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但目前研究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作用機制、穴位选择及药物使用类别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关键词]穴位注射;肩周炎;肩痹;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12-0037-04

肩周炎是指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和慢性无菌性炎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僵硬以及肩关节周围相关肌肉萎缩,严重者可导致生活无法自理[1-2]。该病具有起病慢、病程长的特点,发病年龄以40~70岁为主,50岁左右最为频发,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3]。肩周炎又被称为“肩凝症”“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中医学将肩周炎归属于“肩痹”“痹症”范畴[4-5]。穴位注射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液体制剂注射到相关腧穴中的一种治疗方法,注射时“针”的针刺作用和药物作用可对机体产生双重刺激,在穴效和药效的作用下达到调节人体功能和治疗疾病的效果[6-7]。穴位注射疗法在骨科临床中应用广泛,已是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治法之一,现将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理论依据

1.1中医理论依据

中医学中并无明确记载“肩周炎”这一命名,但对肩周炎的研究有着悠久历史,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便有“肩胛周痹”的相关记载,将其症状概括为“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并对相关治疗方法进行介绍[8]。关于肩周炎病因病机,《诸病源候论》中记载:“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9],《太平圣惠方》中有“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的相关论述,说明体虚而导致风寒湿等邪气乘虚而入是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0]。另外,肩部受外伤后局部瘀血阻滞、经行不畅,进而发生经脉痹阻,也可引发本病[11]。肩周炎总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在体虚、外邪侵袭以及外伤等因素影响下,使得肩部经脉痹阻,进而导致“不通则痛”,故其治法当以疏经通络、祛邪止痛为主[12]。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进行注射操作时使穴位“得气”可达到通经活络,祛邪止痛的效果,而药物的注入可使穴位受到更加持久的刺激。有学者认为在对穴位进行药物注射后,该药物的药理效应得以迅速增强,并称之为药物归穴现象[13],这也使药效得以更好发挥,达到“通则不痛”。

1.2西医理论依据

肩周炎病因至今不清,一般认为肱二头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各种原因导致的肩部长期无法活动、肩袖损伤、内分泌紊乱以及慢性劳损等是引发肩周炎的重要因素[14]。由于肩周炎患者在活动肩关节时会感到肩部剧烈疼痛,常导致患者不敢进行肩部运动,肩关节长期不动又导致肩周软组织粘连进一步加重,这便形成了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恶性循环[15]。所以在肩周炎的治疗上,积极地减轻疼痛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尤为重要。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西药注射剂主要包括局麻药、激素和B族维生素,中药注射剂中具有祛风活血止痛作用的复方当归注射液、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以及丹川注射液也常被使用[16-17]。将这些药物注射于肩关节周围穴位中,能有效止痛、抗无菌性炎症、营养神经、解除组织粘连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2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

2.1单用穴位注射疗法

魏洁等[18]研究表明穴位注射疗法在改善冻结期肩周炎患者关节活动度和减轻患者疼痛方面效果显著,且比普通针刺更具优势。夏毅等[19]发现穴位注射疗法治疗重症肩周炎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疗法,穴位注射疗法在减轻患者肩部疼痛方面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具优势,且治疗费用更加低廉。俞冬生等[20]观察“合谷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将其与推拿结合超短波疗法进行比较,研究显示穴位注射疗法治愈率更高,并且在减少治疗次数和降低治疗费用方面更具优势。2.2联用穴位注射疗法2.2.1穴位注射联合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安全方便,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度,但存在治疗时间长,止痛效果较差等不足,临床上中医推拿疗法常与穴位注射疗法联合治疗肩周炎。魏向阳[21]用穴位注射联合中医推拿的疗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疗法疗效显著,经治疗后患者VAS评分、血清NO和GM-CSF水平均较之前有明显改善。张海东[22]研究发现穴位注射联合中医推拿疗法在缓解患者肩部疼痛及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并发现两种疗法联合运用能显著提高疗效。纪清楚等[23]发现穴位注射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疗法,在降低患者肩部疼痛方面效果更佳。2.2.2穴位注射联合针刺疗法穴位注射和针刺疗法均可起到刺激穴位和疏通经络的作用,两种疗法常联合使用以治疗肩周炎。陈达鑫等[24]发现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肩三针针刺治疗原发性肩周炎,能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和减轻关节疼痛,疗效优于单独进行肩三针针刺治疗,李莹莹[25]观察穴位注射联合滞留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联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疗效更佳,随访30d后发现联合治疗组复发率更低。曾志华等[26]发现穴位注射联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特点,认为穴位注射和针刺疗法联用可产生多重效应,提高疗效,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韩永亮等[27]发现穴位注射和筋针联合应用,在降低患者VAS评分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上相较于单一的筋针疗法更具优势。董善京等[28]研究发现透刺针法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联合疗法治疗后肩周炎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用透刺针法。

2.2.3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疗法陈汉鑫等[29]以穴位注射联合口服筋骨胶囊治疗肩周炎,发现在降低患者VAS评分、缓解患者肩关节周围疼痛及恢复肌力方面,联合疗法优于单用穴位注射疗法,陈氏认为穴位注射和中药口服联合应用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胡华辉等[30]对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该疗法具有很好的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缓解疼痛的效果。朱梅景等[31]运用穴位注射联合中药外敷对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发现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有很好的改善局部循环、止痛和促进机体康复的作用。许振华[32]认为穴位注射疗法联合中药内服,具有治疗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显著缩短病程以及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2.2.4穴位注射联合针刀疗法针刀疗法集局部微创手术作用和针刺治疗作用为一体,凭借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日渐成为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手段之一[33]。临床上,穴位注射常与针刀疗法联合运用于肩周炎的治疗。陈培泉等[34]将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松穴组和刀松组,松穴组运用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疗法,刀松组单用小针刀疗法,结果显示松穴组总有效率高于刀松组,认为穴位注射联合针刀疗法可有效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并能够明显缓解肩部疼痛,且见效快、安全性好。黄骏等[35]应用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发现该疗法能快速缓解肩周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该疗法具有简便易学,安全性好的特点。2.2.5穴位注射联合其他疗法除了联合推拿、针刺、中药以及针刀等治疗方法外,穴位注射也可与其他疗法联合使用。孙飞[36]研究显示臭氧水关节腔冲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能够缓解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叶志敏等[37]对穴位注射联用无针型针灸按摩仪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并与推拿疗法进行比较,显示联合疗法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减轻疼痛方面更具优势。刘兆丰等[12]认为穴位注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便易行、疗效确切。肖冬等[38]发现甲钴胺等药物穴位注射配合熨烫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针刺配合熨烫及功能锻炼治疗,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3穴位选择规律及用药特点

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选穴以肩关节周围的阿是穴、手三阳经穴和经外奇穴为主,常以疼痛感明显的位置作为阿是穴定位依据,即“以痛为腧”。选穴原则以近部选穴为主,常用穴位有肩贞、肩前、肩髃等;也可在辨证论治基础上,结合经络循行特点及穴位功效主治进行远部选穴,常用穴位有外关、合谷、阳陵泉等。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用药以局麻药、激素、B族维生素和具有祛风止痛、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液体制剂为主,药物使用剂量普遍较小,众多临床观察发现其药效发挥较为迅速。

4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穴位注射可单独运用于肩周炎的治疗,也可与中医推拿、针刺、中药内服外用、针刀松解等疗法联合应用,无论是单用还是与其他疗法联用,都能取得不错的疗效。多数研究结论是联合疗法在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减少副作用等方面较单一疗法更具优势。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且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复发率低以及治疗费用低廉等诸多优势。

但是,目前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1在已有的研究报道中缺少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机制的相关试验研究;2证据等级偏低,目前缺少多中心、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且多数研究进行时间较短,未能进行长期观察;3穴位的选择上多依据经验,缺少对不同证型肩周炎的选穴研究,目前未形成统一的选穴方案;4药物选择上缺乏统一性,未形成相应的量化指标,且多数药物的说明书上并未明确标注可用于穴位注射;5在对联合疗法研究时,缺少对本病不同发展阶段所对应的最佳治疗组合的研究;6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以观察临床症状变化为主,缺乏客观的理化指标,且疗效评价标准不够统一。穴位注射疗法在肩周炎的治疗上疗效显著且有诸多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不足之处或可作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寻求最优的治疗方案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Divya B,George A.Basic science of adhesive capsulitis[J]. Tech Shoulder Surg,20l1,12(4):126-129.

[2]Franz A,Klose M,Beitzel K.Conservative treatment of frozen shoulder[J]. Der Unfallchirurg,2019,122(12): 934-940.

[3]Bhargav D,Murrell GAC.Basic science of adhesive capsulitis[J].Techniques in Shoulder & Elbow Surgery, 2011,12(4):126-129.

[4]張树昆,杨建萍.肩部三步拔伸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66-68,78.

[5]孟醒,修文萃,胡翔昱,等.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证据图J.中国针灸,2022,42(2):227-230,236.

[6]朱瑜琪,王金荣.穴位注射疗法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医临床研究,2014,6(10):6-9.

[7]刘红梅,杨帆,王竹,等.穴位注射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河南中医,2021,41(2):310-314.

[8]季玲琳,华宇,李瑛,等.齐刺肌筋膜扳机点配合温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叮.上海针灸杂志,2017,36(1):85-89.

[9]周肃陵,安建原.《伤寒杂病论》方药辨治肩周炎探析[J].中国民间疗法,2021,29(17):23-24.

[10]李文倩.改良圆利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粘连期肩周炎寒湿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20:12-17.

[11]詹红生,刘献祥.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J].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10-314.

[12]刘兆丰,程红,李军,等.穴位注射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2):35-36.

[13]陈军德,李武.药物归穴现象与经络的作用机制中国针灸,2002,22(10):667-669.

[14]于连贺.针刺阳陵泉配合随咳进针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14-18.

[15]徐艳.松肩解粘六步手法联合动态电干扰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1):130-132.

[16]陈自主.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5):93.

[17]冯美楷,陈世琳.正清风痛宁穴位注射结合丹川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26例J.中医药导报,2017,23(4):98-100.

[18]魏洁,崔耀辉.穴位注射对肩周炎冻结期功能改善的影响.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29(4):302-303.

[19]夏毅,尤柱.穴位注射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8):1081-1083.

[20]俞冬生,张道宗.“合谷刺”穴位注射法治疗肩周炎45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8)826-827.

[21]魏向阳.中医推拿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评价.河南医学研究,2018,27(9):1570-1572.

[22]張海东.联合应用中医推拿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效果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178-180.

[23]纪清楚,张芸,王自景.中医推拿联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5):40-41.

[24]陈达鑫,陈臻,吴晓鹏.鹿瓜多肽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肩三针针刺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临床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8):33-36.

[25]李莹莹.滞动针疗法配合水针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19:21-22.

[26]曾志华,陈康,曾明慧.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36):3699-3700.

[27]韩永亮,孙玮琦,霍尚飞.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筋针疗法治疗肩周炎42例[J].中医研究,2017,30(8):56-58.

[28]董善京,周柏仁.透刺针法加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J].临床研究,2016,24(2):100-101.

[29]陈汉鑫,吕朝晖.筋骨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23(17):92-94.

[30]胡华辉,潘宁芳,黄小龙,等.标本兼治法治疗肩周炎60例[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9(5):64-65.

[31]朱梅景,宋之林.穴位注射配合外敷药治疗肩周炎65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5,5(17):72-73.

[32]许振华.水针疗法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周炎8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23(4):60.

[33]蒋香玉,粟胜勇,黄小珍,等.针刀治疗肩周炎机制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162-164.

[34]陈培泉,周雪霞.小针刀松解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J].辽宁医学杂志,2021,35(4):46-48.

[35]黄骏,顾明红,朱婵,等.肩三针穴位注射联合小针刀松解配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J].上海医学,2018,41(4):234-236.

[36]孙飞.臭氧水关节腔冲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34例[J].中医正骨,2016,28(10):67-68.

[37]叶志敏,池红井,杨静茹,等.无针型针灸按摩仪加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5,21(2):328-330.

[38]肖冬,于瑛.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熨烫及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11):1030-1032.

(收稿日期:2021-12-20)

猜你喜欢
穴位注射肩周炎研究进展
GNSS-PPP算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CHI3L1在神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