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研究热点演变及趋势
——基于CSSC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07-12 04:40王皓月戴建兵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三农问题测度发文

王皓月,戴建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1418)

0 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袤的乡村独立于城市而存在,城乡之间二元结构明显。到改革开放前,这种城乡分离的矛盾都没有得到缓解,甚至进一步强化[1]。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大规模的农民涌入城市,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才逐渐瓦解。纵观过去40年,中国城乡关系经历了从“分割”“统筹”到“一体化”3个阶段。经过不断地努力,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城乡差异日趋缩小,城乡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调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以及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对城乡一体化提出的更高要求[2],“城乡一体化”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路径探索[3,4]、理论机理分析[5,6]、指标测量分析[7,8]、影响效应分析[9,10]、策略分析与优秀案例借鉴[11,12]。研究内容多从单一角度切入,对该领域进行系统总结与回顾梳理的文章较少,因此本文借助CiteSpace.V.5.8对该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研究。CiteSpace软件是一款操作简单且数据分析精准的可视化软件,由美籍华人陈超美教授研发而成,如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欢迎[13]。Zhuang等学者对中美顶级地理年会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回顾总结以往的会议热点主题,预测未来地理研究的新方向[14]。Wang、Liu等学者利用CiteSpace软件对SSCI数据库中的农村地理学文章进行分析,清晰的归纳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以及未来研究重点等内容[15]。中国学者刘继为对CNKI数据库中488篇关于“小城镇”的文章进行分析,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特点与不足[16]。学者熊熙等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分析发现在城镇化质量的研究中新型城镇化道路、协调性以及人口城镇化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如何提高城镇化质量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17]。学者关中美等运用CiteSpace软件指出乡村空间研究的转折点,并归纳出该领域的5大研究主线[18]。由此可见CiteSpace软件具有归纳总结、绘制图谱等多项功能,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某一领域的研究历程,总结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选用CiteSpace软件对城乡一体化领域展开文献计量分析,探讨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演变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以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数据来源,文献检索及下载时间截止到2021年10月4日。本文将“城乡一体化”作为关键词检索条件,学科类别、文献类别、时间选择不限。经检索获得文献944篇,人工剔除评论、综述、报告及其它内容不全文章55篇,最终获取有效文献889篇。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借助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它能够展现某个领域的整体研究情况,能够快速地帮助研究者熟悉想要了解的研究领域,是国内外公认的科学高效的文献计量工具。本文借助CiteSpace.V.5.8可视化软件,对城乡一体化领域现有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此来对城乡一体化的热点演变进行回顾梳理,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做出更深入的探索。

2 研究问题现状

2.1 文献发文量分析

本文根据CSSCI数据库给出的数据,整理之后绘制成发文量分布图(图1)。由图1可以看出1998~2021年有关城乡一体化的发文量整体呈“倒U”型。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针后,发文量呈现出小幅度上升,达到平均每年36.8篇;2008~2011年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发文量呈现“井喷式”发展,发文量达到平均每年65.3篇,比之前翻了将近一番;此后的10年里(2011~2021年),有关城乡一体化的发文量逐渐呈下降趋势,研究热度逐渐平复,发文量趋于平稳。

图1 1998~2021年城乡一体化发文量分布图

2.2 高产作者分析

对高产作者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作者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掌握整体的研究力量。选择“Author”节点,TopN=50,其它选择默认,点击运行得到作者合作图谱(图2)。圆圈越大表明发文量越多,连线越粗表明作者之间联系性越强[19]。从共现图谱上看,高频作者吴业苗、熊才平虽自成节点,但与其他作者并无连线,表明高频作者大多单独发文。洪银兴、姚士谋等作者之间互相连线结成网络,但节点较小,表明这些作者虽有联系但发文量不高。由表1可以看出,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中,文献量超过10篇的只有吴业苗一人,达到了13篇,洪银兴位居第二为6篇,其余学者发文量为3~5篇不等,呈现出研究学者偏少的现象。

图2 作者合作图谱

2.3 高产机构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及研究状况,本文选择“Institution”节点,其余参数不变,点击运行得到机构合作图谱(图3)。由图3可知,城乡一体化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其中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大学是研究主力,发文量分别为25、23和22。研究机构整体呈现出比较分散的情况,部分机构之间有合作关系,但大多是“地缘合作”,跨区域的合作较少。从地域分布上看(表1),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中,有4个位于苏南,2个位于武汉,剩下的4个分别位于北京、长春、陕西和四川。由此可见机构的地域性较强,大多集中于苏南地区,这与此地受改革开放辐射,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最早一批进行城乡一体化探索的历史基础有关。但这是否能够说明不同地区对城乡一体化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还有待考究。

图3 机构合作图谱

表1 城乡一体化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和机构

3 城乡一体化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揭示某一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直观地展现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20]。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year per slice选择“1”,阈值TopN%=30%,网络裁剪类型选择“Pathfinder”,点击运行得到927个节点,1 032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谱图(图4)。其中年轮的圆圈越大表明该词在此领域的热度越高,连线越粗越密集表明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越强。如图4所示,城市化、三农问题、城乡统筹3大关键词呈三角状分布,研究内容以它们为中心分别从城市、农村、城市与农村3大角度展开探索,同时节点之间的连线互相交错盘根错节,体现了此领域研究热点的紧密性与集中性。

图4 城乡一体化研究关键词共现图

根据关键词共现的结果,选择前20个关键词,汇集成高频关键词统计表(表2)。由表2可知,出现频率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是城乡一体化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此外乡村治理、指标体系、现代农业等虽出现时间较晚但也具有较高的频次,均是城乡一体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表2 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3.2 关键词突显分析

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出城乡一体化研究热点的演变以及研究热度的持久性,本文对关键词进行了突显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城乡一体化研究关键词突显表

从突显强度来看,三农问题的突显强度最高,达到6.88,这表明三农问题是城乡一体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三农问题的突出,离不开国家的重视,自2000年提出“三农问题”一词,国家就不断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2004年至今更是连续18年出台指导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这就是为何“三农问题”能够成为强度最高、突显时间最长两者兼具的原因。此外城乡统筹、小城镇、教师资源等关键词的强度均在3.0以上,呈现出以三农问题为重点,文化、管理、经济等多方面发散的研究状态。

从持续时间上看,“小城镇”是与“三农问题”突显时间持续一样长的词,从1999年到2005年长达7年。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推动小城镇发展,“小城镇”一词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此后许多学者侧重对小城镇从内涵、空间推进以及测度标准方面的研究,直到2005年十一五规划提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的热度逐渐下降。这表示着“小城镇”研究的逐渐成熟,以及城乡一体化推进新阶段的到来。

从起始时间来看,“乡村振兴”一词出现时间最晚,出现于2018年结束于2021年并呈现出未完待续的趋势。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成为学术界转变研究重点的关键。此后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的研究往往结合乡村振兴的大背景进行分析,将研究视角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如今“乡村振兴”的研究热度依旧不减,未来势必成为城乡一体化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3.3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突显的基础上,为了了解研究热点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文章对关键词做了进一步的聚类分析,结果如图5。该图谱Q值(模块值)=0.864 8,大于0.3,表明结构是显著的;S值(平均轮廓值)=0.952 8,大于0.7,说明聚类效果是使人信服的[21]。选择LLR聚类算法,聚类后得到下图中的12个聚类标签。

图5 城乡一体化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将以上标签整理分析后可归为一体化内涵辨析、一体化水平测度研究、一体化路径探索3大类:

第一类是城乡一体化研究内涵辨析。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国城乡关系逐渐从对立走向融合[22]。城乡关系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正视[23]。周加来认为城乡一体化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过程,指出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即实现了城市化,在此基础上再提升20%时即实现了城乡融合[24]。学者年猛也指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是概念上的延续和深化,只是结合国情的发展在目标、特征、任务上有所不同[25]。学者许彩玲、张克俊等学者均指出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以及城乡融合是理念上的一脉相承,尽管包含的具体内涵和特征有所不同,但总体上没有本质区别[26,27]。据此可知学界对于“城乡一体化”的内涵认识比较统一,认为城市化、城乡统筹、城乡融合是城乡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同程度的体现,但其内涵本质内没有发生变化。

第二类是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研究。拥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前提基础。学者万世伟通过网络层次分析和因子分析法首次提出“三层次,五指数,二十个指标”的测度体系[28],丰富了国内城乡一体化指标测度的理论。此后李运祥、杨丽、赵富城等学者又分别从农民权利、财政投入等角度对城乡一体化测度指标进行研究,不断更新测度标准[29,30]。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套全面、科学能够推及全国的指标测度体系。加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涉及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加剧了研究难度,因此有关城乡一体化测度的研究呈现出研究范围窄、研究方法单一、测度指标忽视农民内生动力等不足之处。因此探索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水平测度指标将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第三类是城乡一体化路径探索。根据文献梳理的结果,在城乡一体化路径探索初期主要以小城镇的推广发展为重点,而后发展到以户籍制度改革、县域经济发展、地理空间推进为聚焦,最终推进到以农村公共服务、养老社保统筹、教育资源分配等问题为中心。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细化,部分学者把研究重点拓宽到“人口”领域,尤其是农民工群体。其研究认为户籍制度、教育资源、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对农民在城市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31]。如若以此作为突破口逐一解决上述问题破除二元化,农民工作为一群特殊的存在将极大地提升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对中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推进作用[32]。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1)从发文量上看,中国目前有关城乡一体化研究的发文趋势呈现“倒U”型,研究热度逐渐下降;

(2)从研究力量的分布上看,研究作者与研究机构均缺乏交流合作,与高产机构相比城乡一体化领域高产作者数量较低,出现研究者尚缺的现象;

(3)从研究内容上看,城乡一体化内涵辨析、水平测度和路径探索是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城乡一体化研究的重难点,而乡村振兴将是该领域未来新的研究热点。

4.2 展望

依据前文分析结合国家未来发展方向,本文从以下三方面对城乡一体化未来研究提出3点展望:

第一,理解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内涵,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基础。目前人口非农化、土地城镇化仍是中国衡量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指标[33]。纵观科研领域不少学者的研究也仍围绕着如何提高人口及土地城镇化率来开展,这导致中国部分地区城乡一体化冒进式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现象。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是集经济、文化、空间等为一体的综合进程,是以城市为参照,差距不断缩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是建立在“本质内涵”的基础之上的。根据中国现实情况,结合国际经验,未来中国应当注重农业农村发展效率,把目标瞄准到如何真正改变农村生活质量,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把农村建设为城市。

第二,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测量体系,是未来城乡一体化研究的重要方向。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有关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不仅是物质一体化的过程,更是精神一体化的过程。应将访谈法、田野调查等定向方法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指标设定中加入农民对政策意见的态度、看法、满意度以及乡村治理积极性等内生动力维度,强调提升农业人口城镇化主体推进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全面提升指标测量体系的科学性。

第三,合力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是突破城乡一体化发展瓶颈的关键。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三农问题的解决,未来想要真正全面攻克这一难题,关键还是在于各学者、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依据本文分析结果,南京师范大学的吴业苗、厦门大学许经勇、同济大学石忆邵分别侧重于农业人口、农村经济以及城乡用地规划研究。每位学者在各自领域不断精进,对于城乡发展研究都贡献了许多优秀的理论成果,但个体的研究永远只能是单一理论的深化,在探索过程中缺乏对其它方面的均衡考虑,因此唯有学者间加强交流,带动机构间形成合作,或反之机构合作带动学者交流,聚成合力才能最大程度破解三农问题的阻碍,促成城乡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三农问题测度发文
平面上两个数字集生成的一类Moran测度的谱性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三农问题专家陈家泽:农村改革突破重点在宅基地的三权分置
关于Lebesgue积分理论中按测度收敛问题的教学研究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陇原渔夫
戴上红领巾的“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