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新技术的建筑工程档案库房安全体系构建分析

2022-07-12 02:13宋丽娟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库房温湿度墙体

宋丽娟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山东 青岛 266200

引言

档案安全是档案事业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国家档案局办公室陆续印发《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对于新时期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据国家档案局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省、部属事业单位档案馆数量达到320个,同比上年提高4.58%。伴随各类档案馆、档案室新建与改造项目数量的逐渐增多,如何采取有效方案建构起符合新时期档案管理要求的安全体系,成为当前建筑工程装修改造项目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档案室装修改造项目常见问题

1.1 项目实例

以某档案室装修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招标范围涉及到土建装饰工程、消防工程、电气工程等内容,采用包工包料形式,招标控制价为38.90万元,计划工期为40d。针对原档案室库房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库房总面积为250㎡、约占档案室总面积的1/3;库房采用传统围廊结构设计,墙体厚度达50cm,设有大开间,地面为架空板,无过渡区域;每间库房内配有2台空调、1台除湿机、若干日光灯以及灭火器,在楼层内设有烟雾报警器,消防给水系统设在室外。整体来看,库房现有安全管理设施陈旧落后、建筑布局不合理、墙体存在渗水问题,缺乏理想的档案保管存放条件,对于库房装修改造提出现实要求。

1.2 常见问题分析

1.2.1 温度测控不到位

现有档案库房环境温湿度主要依靠室内2台空调、除湿机等设备进行调控,但仍然无法满足《档案馆温湿度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提出的温度14~24°C、相对湿度45%~60%以及季节性、昼夜波动幅度要求,仍需依靠人工监测进行温湿度调节及相关设备启停控制,不仅将增加人员工作负担与设备运行能耗,同时在执行具体操作过程中均易引发局部温湿度骤变现象,不利于维护档案管理质量[1]。

1.2.2 防火设施不齐全

现有档案库房的防火设施存在种类单一、数量不全等特征,未能配备专用、自动化灭火器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易造成火灾发生后档案抢救环节的无效性问题,加之在防盗机制建设上存在缺位问题,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及安全隐患,导致档案安全管理水平薄弱,无法有效保护档案安全[2]。

1.2.3 管理模式不统一

当前档案管理模式对于人力依赖度较高,需由档案人员基于“八防”要求定期深入现场开展库房安全巡查、环境温湿度检测、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增加档案人员的工作量[3]。同时,现有档案库房设备分散布置、独立运行,无法提供远程监控与自动处理功能,导致档案安全管理时效性差,增加档案损失风险。

2 档案库房安全体系构建思路与具体方案

2.1 改造方案设计

一方面,遵循“建筑为主”指导原则进行库房室内空间环境的改造,综合考虑环境采光效果、墙体保温功能、地面防渗效果、环境密封性等条件进行建筑新材料与施工技术的应用,提升整体档案库房室内环境的改造效果[4]。另一方面,坚持“设备为辅”原则进行库房现有装备的改造,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档案库房安全管理与控制模式的创新,提升档案库房管理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实现项目装修改造目标[5]。

2.2 建筑技术的创新应用

2.2.1 墙体保温改造

在墙体改造方案设计上,计划采用纳米气凝胶这一新型保温材料,该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密度约为3.5kg/m3,具有良好耐高温性能,最高可承受高达1000°C的温度环境,并且阻燃性、抗腐蚀性能均较好,无毒害作用。将纳米气凝胶材料应用于该项目中档案库房墙体的保温隔热层施工环节,将其与无机纤维材料混合制成SiO2纳米保温毡,由此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柔性好、保温效果佳、阻燃性、憎水性等优势特征。

将SiO2纳米保温毡应用于墙体保温层施工环节,沿墙体方向将保温毡垂直铺贴在墙体表面,对每幅竖缝处挤紧,或选取EPS板条镶嵌在缝隙内,注意将缝宽控制在2mm以内,保证密实度达标;在内保温层施工环节,在粘结砂浆固化前选用满贴工艺进行保温毡的粘贴,确保相同楼层墙体表面铺贴的保温毡无水平接缝,待保温层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残留的粘结砂浆,保证墙面清洁;在幕墙保温层施工环节,将每幅铺贴长度控制在6~7m左右,当遇到主角码等凸起物时注意割开保温毡使其露出表面,并对切割表面的翻边处选用铝箔进行封闭,将相邻边缘部位的搭接宽度控制在25mm以上,避免出现基材裸露问题;在屋面保温层施工环节,可沿屋脊由一端向对面拉线,对平缝、竖缝分别采用挤紧、错缝两种方式进行拼接处理,将缝宽控制在2mm以内;对于墙体、地面连接部位,可将保温毡翻出10cm左右的长度,待后续铺设踢脚线后将其铺贴在表面,注意避免连接部位的保温毡断开,借此优化墙体保温层的施工效果,发挥保温、防渗作用。

2.2.2 空调系统改造

该档案馆在每间库房内分别设置2台空调系统、配置除湿机进行环境温湿度调节,但由于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存储设备对于环境温湿度提出较为精细的要求,需保证档案库房区域始终保持不间断恒温、恒湿的运行环境,并且兼顾运行成本与能耗问题。

通过观察档案库区现有环境条件可知,档案库房要求保持24h恒温恒湿状态,全年温、湿度变化量分别控制在±1°C和±5%范围内,在此环境下不宜选用地源热泵提供冷热源。同时考虑到库房主要功能为存放档案,日常人员流动量较小,现有窗体开设数量与面积有限,依靠墙体保温层的改造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持冷热负荷的稳定变化,侧重于强调对环境湿度进行控制与调节,但倘若继续使用原有风冷式空调机组,在有限空间尺度内无法满足空调外机安装需要,仍需配置蒸发器进行环境除湿处理。综合考虑库房现场情况,在改造方案设计上计划选用HVA-I型一体式空调,将该机组安装在库房区域,可将新风、回风混合后利用盐溶液进行除湿,并借助热泵循环系统进行热量、水蒸气的循环处理,保证将达到理想状态后的气体传递至送风端,有效减少原有冷凝除湿环节的能耗,满足室内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2.2.3 消防系统改造

该档案库房内布设大量资料架、密集柜用于存放档案,纸质档案具有较高的可燃性,一旦发生火灾将迅速蔓延,造成严重档案损毁问题,并且使用原有气体灭火系统仅支持单次使用,难以有效解决火灾中常见的复燃问题,加之日常布置环节占地面积较大、运维成本较高,缺乏良好安全性与经济价值。

针对现有消防系统进行改造,可引入高压细水雾开式自动灭火系统,以10 MPa的高压将直径小于100μm的细水雾快速喷出,配合感应喷头与外部独立探测系统进行联动监控,当安装在相应区域的阀组、感应设备监测到火灾信号时,将自动开启系统进入灭火状态,并且依托现场防护区的划分进行配水管网布局的优化设计,确保由接收到火灾信号至喷头出水耗时不超过30s,借此有效发挥对火灾的防范与应急处理功能。在现场安装环节,已知楼层高度为4.5m,经由计算得出单间库房容积的平均值为1200m3左右,结合灭火系统在防护区域内的布设要求,拟在库房内修建4m高的防火墙,在各库房之间建立3m高的隔墙,以此完成防护区的划分,并将喷头室内安装在距地面2.5~3m的高度处,每套高压细水雾系统最多可支持3个防护区,其他区域配合氮气灭火系统辅助提供灭火功能,保证整体火灾控制与现场灭火效果。

2.2.4 库房内装修改造

在库房装修改造施工过程中,还涉及到以下技术要点:(1)门窗系统改造,档案库房原有窗户数量较少、但分布面积较大,无法满足档案保存的避光要求,对此工程人员选择将原有窗户面积缩减50%,通过加装真空双层玻璃与遮光窗帘的方式完成窗户内侧的改造施工,并且在外侧安装防盗网,借此提升库房的避光及防盗效果;在库房房门改造上,选用定制甲级防火防盗门进行原有房门的替换,解决库房内的防火与环境密封需求,并且在房间入口处增设过渡区,用于放置灭火器、消毒灯等设备,加装防尘设施,为档案人员出入提供缓冲场所,增强整体库房环境的防尘与清洁效果。(2)地面防水处理,受当地气候条件影响,需预先做好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的防潮措施,例如对于基层地面可施做沥青油毡防水层,或选用水泥砂浆进行地面施工,并在档案库房周围设置一定防水坡,优化地面防水效果。(3)照明系统改造,选用节能环保的LED灯源进行照明系统替换,配备防爆灯罩,安装自动控制开关进行照明系统开关的调节,在保证室内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损坏档案、降低系统能耗。

2.3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在本次档案库房改造项目中,创新引入无人值守库房的建设理念,分别围绕实体档案管理、智能门禁、智能温控、智慧消防等层面进行库房管理系统的精细化设计。

2.3.1 实体档案管理模块

引入RFID电子标签技术进行现有实体档案的扫描与分类存档,针对不同档案柜、密集架、档案盒以及档案资料分别建立电子标签,在标签中录入档案名称、编号、位置等信息,基于物联网技术将上述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登录系统相关模块完成对应权限认证后,即可自动完成所需查询档案的定位,并且实现对档案查询、借阅、归还等信息的完整记录,配合自动报警提示装置的安装,实现对密集架或档案柜开关环节的实时提示。

2.3.2 智能门禁管理模块

为强化物理安全防范效果,在该库房中建立出入人员24h监控机制,在现有防盗门的基础上安装双指纹识别装置与人脸识别系统,并将安全通道门、库房门的开关信号实时上传至系统中,当传感器装置检测到存在人员或档案非法进出情况时,将以屏幕端提示、发送报警短信等形式进行通知,便于安防人员进行现场管控,保证档案库房环境安全。

2.3.3 智能温控管理模块

在库房温湿度调节上,引入环境监测与调节系统进行空调、采集器设备的集成化管理,由档案人员输入预设环境温湿度数据及限制范围,系统可自动运行进行温湿度数据的采集与调整,并且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汇总分析,支持对PM2.5、二氧化碳等不同空气成分及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及预警,自动控制设备启停,实现对档案库房温湿度的实时监控。

2.3.4 智慧消防管理模块

通过结合档案库房防护区划分结果,在重要区域安装智能高压细水雾开式灭火系统,利用传感装置灵敏感知火源情况、判断火灾大小、定位隐患源头等,并在较短的响应时间内调用喷头进行自动灭火,同时将火灾报警信号上传至服务器端,供管理人员及时采取预防及现场处理措施,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借此真正形成集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全面安全管理体系,为库房档案安全提供保障。

3 改造效果评价

3.1 评估指标体系建构

为实现对安全体系建设效果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针对本文建立的档案库房安全体系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设计上,结合档案库房现有管理情况与本次装修改造工程建设成果,划分出以下四个评价维度:其一是组织管理维度,涉及到安全管理部门建设情况、岗位职责分工、沟通交流效率、人员培训机制以及绩效考核体系等方面;其二是管理制度维度,包含档案业务、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等方面,主要考察现有制度建设情况;其三是基础设施维度,主要对本次装修改造施工成果进行评价,包含档案库房平面布局、暖通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安防系统等建设情况;其四是技术应用维度,涉及到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以及档案实体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结合上述指标分析结果,分别建立一级、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权重的分配与指标排序。

3.2 实际改造效果评价

通过观察该档案库房安全体系评价结果可知,基础设施维度的一级指标权重为0.2804,在四个指标中位于第二位、仅次于档案管理制度维度,说明本次装修改造施工对于档案馆安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际改造成果显示,通过建立该档案库房安全体系,配合现代化技术与建筑新材料、工艺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以往库房面临的环境温湿度控制不当、防火性能差、墙体渗水等问题,未来还需配合管理制度、组织结构等层面完善现有安全体系,提升档案安全防护效果。

结论:总体来看,新时期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标准渐趋严格化、管理要求更加多元,对于建筑装修改造项目设计与施工环节的技术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还需密切结合建筑工程类型、涉及范畴、室内环境要求等信息进行改造方案设计,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高效材料、施工技术与信息化手段实现建筑工程技术创新,更好地满足实际工程成果建设要求、筑牢安全管理体系,为档案库房安全体系建构及同类工程项目装修改造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库房温湿度墙体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浅谈UHPC在异形曲面墙体中的应用
石化某库房建设项目的全要素管理要点
化学品库房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承重型3D板墙体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秸秆砖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
典当行库房被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