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样蛋白A1位点rs12218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易感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7-20 02:00郝清波刘香银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多态性基因型缺血性

郝清波,刘香银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邯郸院区神经内科,河北 邯郸 056004)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高致残致死疾病,患者预后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往往不佳,容易诱发精神并发症,脑卒中后抑郁(PSD)便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患者可表现出情绪障碍、偏执甚至自杀倾向[1]。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是人体产生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主要由肝脏合成和分泌。当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时,SAA1表达水平可急剧上升至正常生理水平的1000倍以上,被视为机体中的一种极度敏感性炎症因子和标记物[2]。近年来多项研究[3]均证实SAA1与多种疾病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且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各个时期和进程。有研究[4]报道SAA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呈显著高表达,且与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患者预后之间具有一定联系,还可作为患者PSD情绪诊断的一种生物学标记物。然而目前关于SAA1与PSD之间相关性研究尚未见明确报道,特别是SAA1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功能改变是否对PSD发生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拟对SAA1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其与PSD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邯郸院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456例首次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状况评估结果分为PSD组158例和非PSD组298例。PSD组男69例,女89例,年龄(65.36±3.21)岁;非PSD组男148例,女150例,年龄(65.41±3.45)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经CT或MRI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2)为第一次发病,且发病时间不超过72 h;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完成随访。

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心、肝、肾严重功能不全者;2)存在精神疾病病史或近期使用抗抑郁相关药物治疗者;3)妊娠或哺乳期女性;4)存在严重意识或认知障碍,或无法进行正常沟通和配合检查、研究者。

1.2 抑郁评判方法

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6]对所有患者入院治疗1个月后的精神抑郁情况进行初步评判,再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7]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判定,所有参与抑郁评判的医生均具备医学心理评估资格。当患者HAMD-17量表总分>7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且患者同时满足“诊断与统计手册院精神障碍(DSM)”-Ⅳ中“其他心境障碍-由于脑卒中所致的心境障碍”诊断标准[8]即可确诊为PSD。

1.3 外周血SAA1水平检测

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清晨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SAA1水平,根据试剂盒(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操作说明书进行,然后使用酶标仪(Absorbance 96型,德国Byonoy公司)检测其吸光度值,并绘制ELISA标准曲线,根据吸光度值回算SAA1浓度。

1.4 DNA基因提取及基因检测分型

提取全血基因组DNA(试剂盒购自于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分别用琼脂糖电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DNA浓度,将DNA样本稀释至同一浓度,保存于4 ℃待检测。采用TaqMan探针法对患者SAA1基因rs12218位点基因分型进行分析,引物序列见表1。采用荧光定量PCR仪(7900HT型,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进行DNA扩增。1.5%琼脂糖凝胶电泳40 min,溴化乙锭染色,上机检测等位基因分布,采用GeneMapper4.1软件(Applied biosystems)分析原始数据。

表1 SAA1基因rs12218位点引物序列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AA1基因位点rs12218分型结果

SAA1基因位点rs12218分型包括CC、CT、TT 3种基因型,分型结果见图1。

1、2—4、5—7:分别表示CC、CT、TT基因型;M:DNA MakerI。

2.2 SAA1基因rs12218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

SAA1基因rs12218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CC、CT、TT;PSD组和非PSD组中3种基因型期望值和观测值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χ2=4.423,P=0.110;χ2=0.309,P=0.857);且2组基因型分布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SD组CC型基因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非PSD组,TT型基因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低于非PSD组(P<0.05);见表2—3。

表2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分析列表

表3 SAA1基因rs12218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 例(%)

2.3 2组患者血清SAA1表达水平比较

PSD组患者血清SAA1水平为(18.63±3.12)mg·L-1,高于非PSD组的(12.41±2.89)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0,P<0.001)。

2.4 影响PSD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SD组和非PSD组患者在受教育程度、性格、独居、入院时NIHSS评分、关键脑部位梗死以及合并并发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影响PSD的单因素分析 例

2.5 影响PS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以患者是否发生PSD(PSD=1,非PSD=0)为因变量,以表5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性格(内向=1,外向=0)、独居(是=1,否=0)、入院时NIHSS评分(<9分=0,≥9分=1)、关键脑部位梗死(是=1,否=0)以及合并并发症(是=1,否=0)]、外周血SAA1水平、以及SAA1基因rs12218位点多态性(TT=0,CT=1,CC=2)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SAA1以实际值进行赋值。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格内向(OR=1.791,95%CI1.237~2.595)、独居(OR=1.582,95%CI1.150~2.178)、入院时NIHSS评分(OR=2.782,95%CI1.233~6.274)、关键脑部位梗死(OR=3.511,95%CI1.533~8.045)、合并并发症(OR=2.406,95%CI1.283~4.514)以及SAA1水平升高(OR=2.010,95%CI1.145~3.527)、SAA1基因rs12218位点多态性(OR=1.227,95%CI1.227~3.947)是影响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影响PS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PS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产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并发症,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已经引起脑血管领域研究者的重点关注[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半年内发生PSD的风险最高,终身发病率可达20%~60%,但发病后更早期的PSD发生率目前报道的差异较大,约为6%~41%[9]。本研究中PSD发生率为34.65%(158/456),与既往流行病学调查[9]结果相近。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卒中后PSD组患者血清SAA1水平高于非PSD组(P<0.001),提示血清SAA1蛋白可能参与卒中后抑郁发生过程。目前临床认为PSD发病机制主要分为社会心理学假说以及生物学假说2个方面,且大部分专家认为社会-心理-生物学机制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导致PSD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非某单一因素单独作用结果[10]。既往研究[11]发现,SAA1蛋白表达水平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校正其他社会因素后仍显示SAA1蛋白高表达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从生物学机制角度分析,SAA1基因作为一种编码急性炎症反应标记物SAA1的基因,其基因多态性与PSD疾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12]。有研究[12]证实SAA1对于神经胶质以及巨噬细胞上的Toll样受体、甲酰化肽样受体具有激活作用,从而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等,上述细胞因子可以通过免疫调节作用以及神经递质合成代谢参与PSD发生和发展,因此SAA1基因及SAA1在机体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关键调节作用。既往动物模型研究[13]发现SAA1可诱导大鼠出现抑郁行为;疾病人群中评估亦显示PSD患者SAA1出现急剧升高,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潜在评估价值[14]。

SAA1基因由103~104个氨基酸构成,目前研究较多的突变位点为SAA1 rs4638289和rs12218。有研究[15]报道SAA1基因rs12218位点的突变率为20%~60%,且存在一定的种族和地域差异。本文通过基因多态性研究发现PSD组和非PSD组患者该位点的C基因突变率分别为27.53%、21.64%,其中PSD组C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且2组基因型期望值和观测值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表明SAA1 rs1221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PSD易感性相关,即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CC为危险基因。既往研究报道的SAA1 rs12218位点基因多态性主要集中在其与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疾病:张璐璐等[16]研究表明SAA1 rs12218 位点的CC基因型个体表现出更低的HDL水平,该基因多态性属于外周动脉疾病的一种因素;张坦等[17]研究显示脑梗死以及冠心病人群CC型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5),且CC型人群患冠心病风险升高5倍左右。但也有研究[18]报道SAA1基因rs12218位点多态性并非属于功能性突变。笔者综合前人研究分析可能原因,认为该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该基因临近功能区有功能意义的错义突变位点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对该错义突变位点进行研究;另外此位点突变可能是通过影响SAA1基因mRNA二级结构及稳定性发挥作用,从而对蛋白质表达产生影响[19]。国外一项研究[20]证实MDR1基因发生同义突变后会对蛋白的三维空间结构产生影响,导致氨基酸序列翻译速度以及三维折叠速度均下降。SAA1基因rs12218位点突变是否具有上述相似功能尚且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格内向、独居、入院时NIHSS评分、关键脑部位梗死、合并并发症以及SAA1水平升高、SAA1基因rs12218位点多态性是影响PS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程哲等[14]研究认为脑卒中严重程度、入院时NIHSS评分、发生偏瘫和失语、关键部位梗死以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均与PSD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与其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一般认为脑卒中严重程度越高、NIHSS评分越高、偏瘫和失语等并发症存在表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越不利于预后和康复,发生PSD的风险越高;而性格内向和独居环境会进一步加重患者上述症状。血清SAA1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是通过参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内急性炎症反应,诱导脑卒中后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引发级联炎症反应,进一步诱发抑郁情绪和促进PSD发生发展[12]。提示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应对其SAA1水平进行定期检测,从而及早预防和治疗PSD。

综上所述,PSD患者血清SAA1表达水平呈显著高表达,SAA1位点rs12218基因多态性在促进PS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C等位基因的突变一定程度上会增加PSD易感性。

猜你喜欢
多态性基因型缺血性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HBsAg低反应性乙肝患者HBeAg表达与HBV基因型、DNA载量的关系
PD-1和CTLA-4 3′UTR基因交互作用在HBV感染中的作用*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