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为例

2022-07-21 07:04林啸啸王元宝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林啸啸 王元宝

(宿州学院管理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推行协同育人,是新时期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渠道。如何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有效衔接,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焦点[1],推进二者同向同行、互通互融,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升华。由此,“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新理念应运而生。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将知识传授与双创教育有机结合,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作为一门系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活动已无法满足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这就为本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基于此,本研究从重构教学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方法以及改革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思路,推动双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一、“专创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现状

“专创融合”是在“双创融合”的基础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升级和优化[2],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实践上引领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早期,常见独立设置创业类课程或创新类课程,但并未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使得创新创业教育脱离了专业教育而孤立发展[3]。新时代,高校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对“专创融合”展开多元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进入新阶段。通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应用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实践环节的指导。

目前,高校“专创融合”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其内涵、定位等缺乏足够的认识,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需要持续深化专创融合。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4]。“专创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深度融合。从提炼创新创业元素[5]、建设专业课程内容[6]、优化教育教学手段[7]及改革课程考核方式[8]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功能,积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要注重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参与创新创业实践[9];另一方面,引入行业精英担任兼职导师,扩大师资力量[10]。三是 “专创融合”的实践模式。例如,郑瑾等(2020)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建设“包装印刷技术”特色课程,创新使用情景设计与诱导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8]。王志凤和王桂花(2020)基于“专创融合”理念对“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重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挖掘、提炼创新创业元素,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11]。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以培养学生了解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掌握相关技能为出发点,以促进专业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相融合为根本点,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突出专创融合思维,在开发教学资源时挖掘双创教育素材,在创新教学设计时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在优化教学方法时采取灵活多样手段,在改革考核评价时探求全程育人实效,多维度、全方位进行“专创融合”的专业课程重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

二、“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基础

(一)课程团队结构合理

课程团队由6人组成,其中包括二级学院副院长(教学)、二级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人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均承担“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工作)、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等不同教学工作角色。团队成员中高、中、初三级职称梯队分布合理,教学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有四位老师曾主持、参与学校第一批专创融合课程的建设工作。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沟通充分,分别负责确定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与教案、课程理论模块教学、双创教育元素挖掘、课程内容搭建、编制教学案例、创新教学设计、精选教学方法与活动、制定课程考核方案并实施等。

(二)教育教学效果显著

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本课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将教学中的体会、经验、心得等进行总结、归纳与提炼,形成具有可传承、可复制的教学成果。近年来,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共计50余次,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2篇,主持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8项,质量工程项目11项。

(三)课程常规资料完备

自2006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首次招生至今,本课程一直包含在各版本培养方案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有效支撑作用。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课题组不断积累教学素材,教学资料建设不断完善,形成了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案例集、试题库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资料。在“学习通”教学平台中探索建设了线上课程,形成了一整套网络教学资源。

(四)教学改革工作扎实

课题组致力于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在教学中注重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各模块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在课下指导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调查、学科竞赛、科研立项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实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曾多次进行课程改革,通过让学生调查并撰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报告、情景剧表演等多种考核形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重构教学目标

专创融合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与支持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融为一体,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双创教育目标进行分解与融入。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将实际工作所需要解决的前沿问题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协同合作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际问题,深入专业内部寻找创新的触发点。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时,重点突出专创融合的思维方式,明确专业目标之外的创新创业教学目标,使双创教育融入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技能,为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沟通合作、团队协作的职业能力;基于专业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的创新创业思维。除了总体目标,对各知识模块又单独设置细化目标,每个细化的模块教学目标里均包括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知识目标、态度目标、能力目标。

(二)开发教学资源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体,围绕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目标,进行团队研讨与专家咨询,确定课程教学中的“专创融合点”,对教学资源及内容等进行更新开发、优化完善。具体如下:

1.确定“专创融合点”。在厘清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挖掘双创教育资源的双重基础上,明确二者有机融合的关键领域与契合点。例如,在教授“胜任力模型”知识体系中,将“创业型人才”作为胜任力分析的对象,剖析该类人才的创业素养、创业行为与创业活动,提高学生对创业实践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热情,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创业型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或自主开展创业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2.整理“专创融合”典型教学案例。围绕“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目标,整理典型的创新创业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一方面,选取“挑战杯”“互联网+”“大创”项目、教师科研项目等成果融入课程内容,将创新创业知识适宜地融入课程章节和知识点,并结合专业论文撰写、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课题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讲授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内容时,挑选典范企业,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分析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以PPT汇报的形式剖析企业是如何具体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如企业招聘的具体流程、招聘渠道的选择、甄选手段等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课件与教案更新。基于“专创融合”案例教学思路,对原课程教学课件和教案进行更新,将经过整理的“专创融合”典型教学案例进行巧妙地设计,使之贴合理论知识,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实现双创育人目标。例如,南京邮电大学学生陈峰伟的创业之路、联邦快递的创业历程、中关村百万富翁第一人王江民等。

(三)创新教学设计

与传统教学相比,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课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等多方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融合。以传统教学为参考,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创新方法,融入创新资源,使用创新手段,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思路图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始终遵循开放、融合、互动的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创新使用智慧教学平台、现代化的沟通工具,延伸课堂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细分的实施阶段,形成系统的、创新的、特色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混合式教学设计

(四)优化教学方法

始终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与能力。具体而言,本课程主要使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根据本课程各模块知识,针对性地挑选与创新创业关联度较高的典型案例资源,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案例设计与编制,使之贴合理论知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情景进行设计,教师设定特殊场景,学生扮演情景角色,引导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解决问题。例如,开展结构化面试招聘模拟活动,教师创设企业招聘(结构化面试)模拟场景,学生扮演招聘环节涉及的各种角色(面试官、求职者等),在较为真实的情形下进行实践演练,体验招聘流程,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上教师布置任务,课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任务。例如:开展实践调研,即任务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某一企业进行实践调查,深入了解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根据获取的有效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分享调研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的价值。

4.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等组织的人才招聘活动中,更真实地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体验,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依托校企合作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开展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让学生协助企业做力所能及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5.竞赛教学法。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例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在竞赛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意识。

(五)改革考核评价

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常见以闭卷 (含开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而成。为了实现全程育人的目标,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提高过程考核成绩比重,凸显全程育人,注重能力培养。具体考核要求和安排如下:

1.过程考核。重在考查学生学习全过程,起到一定的监督和激励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状态与学习方式。过程性考核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量化打分的方式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过程性考核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过程考核指标体系学

2.结果考核。重在对学生已获成果进行量化打分,从三个方面对学生展开综合评价:第一,根据学生的创意设计进行量化打分。例如,学生设计的岗位说明书、招聘广告、个人简历等;第二,根据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量化打分。例如,学生发表的论文、荣获的学科竞赛证书、发明专利等;第三,根据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行量化打分。例如:学生撰写的创业项目计划书、商业计划书等。

综上所述,本课程的考核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本课程的考核框架图

结 语

建设“专创融合”特色课程,是高校实现专业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创”型人才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对“专创融合”理论与实践研究现状的梳理,在分析“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改革基础,从重构教学目标到开发课程资源,从创新教学设计到优化教学方法,再进行改革考核评价,多层次、多维度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思路,将“双创”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笔者对“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专创融合”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是第一次尝试,还缺乏丰富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会在后续的课程教学中多思考琢磨、多归纳总结、多交流沟通、多创新尝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争取再上一个台阶。

猜你喜欢
专创融合专创双创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专创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专创融合视域下旅游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实施路径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高职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浅析民办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