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不良预后的关系

2022-07-26 10:10李小静刘秀萍舒维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共培养单核细胞孵育

杨 菊, 李小静, 刘秀萍, 2, 杨 珂, 曹 丽, 舒维清

(1.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病理科, 上海, 200240;2.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病理学系, 上海, 20003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的第二大死亡原因[1]。肿瘤微环境(TME)是肿瘤研究的热点,其主要由癌细胞及大量浸润性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组成[2]。乳腺癌细胞可招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肿瘤组织中高密度的TAMs浸润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3]。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较多,但其预后意义尚未完全清楚。原发性乳腺癌中癌细胞PD-L1的表达与高危临床病理参数和不良预后相关[4]。癌细胞上高表达PD-L1的患者在进行新辅助化疗后获得病理完全缓解的可能性增加,而癌细胞低表达PD-L1的患者具有更好的总体生存率(OS)[5]。乳腺癌中关于PD-L1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癌细胞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PD-L1的表达[6]。TAMs是TME中PD-L1表达的主要来源,且TAMs上PD-L1的表达比癌细胞上的更稳定[7]。目前,有关巨噬细胞中PD-L1表达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检测PD-L1在TAMs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使用肿瘤微环境单细胞转录组学数据库(TISCH)获取乳腺癌肿瘤组织单细胞水平转录组学信息。79个数据集中的4个数据集预测了TAMs中编码PD-L1的RNA(命名为CD274)的表达(http://tisch.comp-genomics.org/search-gene/)。 所有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值。

1.2 患者队列

本研究由医院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根据方案2019MHZ032进行。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16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165例患者中,82例有淋巴结转移, 83例无淋巴结转移; 年龄29~88岁,中位年龄59岁。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切成4 μm的切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由病理医生进行诊断。

1.3 多色免疫荧光组织染色及抗体

所有组织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技术包埋于石蜡中。组织切片(4 μm)经脱蜡、返水,并在0.1 mol/L柠檬酸钠(pH 6.0)中进行微波抗原修复,染色前用5%的羊血清封闭20 min。将载玻片上滴加2种抗体[CD68(KP1, ab955, Abcam, 1∶25)]和PD-L1(SP142, CST, 1∶250)的混合物(2种抗体来自不同的种属),在4 ℃冰箱中孵育过夜;然后在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洗涤载玻片,于暗室中与2种二抗的混合物[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或Tesas红结合]37 ℃温箱中孵育1 h; 然后将载玻片在PBS中洗涤,并用Hoechst(ab228551, Abcam, 1∶1 000)孵育30 s进行复染,使细胞核着色;然后在自来水中短暂冲洗载玻片,封片。立即使用荧光显微镜(蔡司)观察并拍照。

1.4 免疫荧光染色的评估

荧光显微镜低倍镜下观察切片中CD68+PD-L1+细胞密集区域,从每个切片中选择5个高倍视野(放大400倍)计数,取平均值即为该组织切片中PD-L1+TAMs浸润数量。取PD-L1+TAMs计数的中位数,平均值大于中位数即为PD-L1高表达,否则为低表达。

1.5 患者的生存预后

通过门诊或电话定期回访患者。总生存期定义为患者确诊至任何原因导致死亡的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或死亡。OS测量了所有病例的死亡率,用于预后分析。

1.6 细胞培养和试剂

THP-1单核细胞在添加10% 胎牛血清(FBS)(Gibco)和0.05 mmol/L β-聚体(Invitrogen)的RPMI 1640(Invitrogen)中培养。MCF-7和MDA-MB-231细胞在完全RPMI 1640培养基中培养。所有细胞系每2周检查1次支原体,使用前均为阴性。

佛波酯(PMA)购自Sigma Aldrich。白细胞介素(IL)-4和IL-13购自PeproTech。THP-1单核细胞经100 nmol/L PMA孵育72 h后,在RPMI培养基中孵育24 h分化为巨噬细胞。添加20 ng/mL IL-4和20 ng/mL IL-13孵育获得M2型巨噬细胞。在共培养实验中, THP-1单核细胞以100 000个细胞/孔的密度接种在24个Transwell板(康宁)中。巨噬细胞与MCF-7/MDA-MB-231细胞共培养24 h。

1.7 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

使用Bio-Rad的标准Western blot方案。收集M2型巨噬细胞,提取蛋白,用二喹啉甲酸(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取30 mg总蛋白/泳道装入凝胶中。使用抗PD-L1和vinculin(Sigma)的抗体来检测蛋白质,并用过氧化物酶结合的山羊抗兔二抗(Abcam)孵育。使用ImageJ软件进行密度分析以量化条带面积。

1.8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RNA提取和实时定量PCR, 使用Trizol试剂提取总RNA,使用SuperScriptTMⅢ First-Strand Synthesis for RT-PCR (Invitrogen, 18080-051)试剂盒合成cDNA,按照说明书使用PerfectStartTMGreen qPCR SuperMix (Tran,AQ601)试剂盒进行RT-PCR。热循环条件如下: 95 ℃初始激活30 s, 95℃进行40次循环10 s, 60 ℃ 20 s, 72 ℃ 30 s。实验分复孔进行。以β-actin为参照,使用2-△△Ct方法计算PD-L1基因组转录本的相对表达水平,正向和反向引物见表1。

表1 引物序列

1.9 统计学分析

所有分析均使用SPSS 18.0进行。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进行评估。Kaplan-Meier方法用于估计OS, 对数秩检验用于比较亚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和转移癌中PD-L1的表达

通过TISCH进行scRNA-seq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性乳腺癌组织中巨噬细胞PD-L1的表达高于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图1。

A、B: 原发性乳腺癌; C、D: 转移性乳腺癌; E: 原发性乳腺癌(BRCA_GSE114727、BRCA_GSE138536)、转移性乳腺癌(BRCA_GSE110686、BRCA_GSE143423)图1 原发性乳腺癌组织和转移瘤中巨噬细胞PD-L1的表达

2.2 乳腺癌TAMs中PD-L1的表达

在乳腺癌组织样本的间质和癌细胞中均可观察到PD-L1和CD68的表达,其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呈颗粒状(图2)。为了检测乳腺癌TAMs(CD68阳性细胞)中PD-L1的表达,从每个切片选取5个高密度区域计算PD-L1+CD68+(图1中黄色部分所示)细胞的数量, 165例乳腺癌患者的中位数为(19.24±10.01)/高倍视野。为了研究TAM中PD-L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根据PD-L1+CD68+细胞的中位数将乳腺癌患者分为PD-L1高表达组和PD-L1低表达组(图2)。

比例尺为10 μm, 计算至少3次独立试验平均值。图2 乳腺癌中PD-L1+(绿色)、CD68+(红色)和PD-L1+CD68+(黄色)的免疫荧光染色。

2.3 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TAMs中PD-L1表达的相关性

165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 122例患者年龄≥50岁, 43例年龄<50岁; 72例患者肿瘤≤2 cm, 78例患者肿瘤>2 ~5 cm, 15例患者肿瘤>5 cm。其中83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 43例患者1~3个淋巴结转移阳性, 20例患者4~9个淋巴结转移阳性, 19例有≥10个淋巴结转移阳性。诊断时,6例患者处于Ⅰ期, 62例患者处于Ⅱ期, 97例患者处于Ⅲ期或Ⅳ期。PD-L1+TAMs浸润密度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 PD-L1+TAMs浸润与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和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TAMs中PD-L1表达的关系

2.4 乳腺癌患者PD-L1+TAMs浸润密度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随访期间12例患者死于乳腺癌,最短生存时间为1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 PD-L1+TAMs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8.70和78.58个月。PD-L1+TAMs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的生存曲线不同。PD-L1+TAMs的高表达与较差的OS相关(P=0.014)。见图3。

图3 TAMs 中PD-L1的表达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2.5 巨噬细胞中PD-L1的表达

通过与PMA、IL-4和IL-13孵育将THP-1单核细胞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并检测其中PD-L1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CF-7或MDA-MB-231细胞共培养24 h后, M2型巨噬细胞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或P<0.001)。见图4。在与MCF-7或MDA-MB-231细胞共同培养的M2型巨噬细胞中,PD-L1mRNA丰度更高(P<0.05或P<0.001), 见图5。

A: M2型巨噬细胞与MCF-7细胞系共培养24 h; B: M2型巨噬细胞与MDA-MB-231细胞系共培养24 h。与M2型巨噬细胞中PD-L1表达比较, *P<0.05, ***P<0.001。图4 M2型巨噬细胞中PD-L1的表达。

A: M2型巨噬细胞与MCF-7细胞系共培养24 h; B: M2型巨噬细胞与MDA-MB-231细胞系共培养24 h。与M2型巨噬细胞中PD-L1 mRNA表达比较, *P<0.05, ***P<0.001。图5 M2型巨噬细胞PD-L1 mRNA表达水平。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局部放疗和化疗[1]。M2型TAMs与多种癌症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关。同时, M2型TAMs也可能通过表达免疫检查点蛋白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2(PD-L2)和CD80/CD86促进免疫监视肿瘤逃逸,使TAMs成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直接靶点[8-9]。抑制M2型TAM中IL-10/STAT3/NF-κB信号通路,可阻断免疫抑制性TME的发展[8]。目前,多种针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治疗策略已经被开发[9-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乳腺癌TAMs中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正相关; 原发性乳腺癌中PD-L1+TAMs的浸润密度与患者的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与肿瘤组织TAMs中PD-L1低表达患者相比, PD-L1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更差。TME在肿瘤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14]。目前, TME被认为是诊断治疗的靶点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在免疫系统中, TAMs是癌症免疫抑制的主要驱动因素[15]。研究[4]表明,在乳腺癌患者中, TAMs浸润率高的患者OS较差。

乳腺癌中PD-L1的表达与高TIL水平和存在不良预后因素呈正相关[16]。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中PD-L1阳性表达与较差的OS显著相关。本研究中, PD-L1+TAMs浸润数量越多, OS越差。TISCH的scRNA-seq数据显示,与原发性乳腺癌相比,转移时巨噬细胞中PD-L1的表达显著上调。乳腺肿瘤组织PD-L1+TAMs浸润密度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高密度组的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提示PD-L1+TAMs的高度浸润性是乳腺癌免疫逃逸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单细胞分析[17]的结果一致。 巨噬细胞具有显著可塑性,使其能够有效地适应环境变化,并改变表型和生理学特性[15]。巨噬细胞的异质性最初被描述为2大类: M1(经典激活)和M2(交替激活),大多数TAMs更倾向于M2型巨噬细胞[18-19]。本研究发现,极化后M2型巨噬细胞中PD-L1的表达显著高于THP-1单核细胞。本研究将M2型巨噬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系MCF-7或MDA-MB-231共培养24 h, TAMs中PD-L1mRNA及PD-L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相关研究[20-21]显示, 4T1细胞共培养后,巨噬细胞PD-L1水平增加;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原代肿瘤细胞可通过IL-10刺激单核细胞上的PD-L1表达,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既往研究[6]表明, PD-L1表达主要通过I型和II型干扰素信号途径调节。一项研究[22]表明,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可导致单核细胞PD-L1表达上调。TAMs中PD-L1表达的调节方式可能与肿瘤细胞自身不同。故PD-L1的表达是TAMs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调控理论有待进一步探讨。

综上所述,乳腺癌组织TAMs中PD-L1的表达是相关不良临床结果的独立预后因素。TAMs中PD-L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不良预后显著正相关,可能在肿瘤进展中起重要作用。靶向TAMs中的PD-L1可能为乳腺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但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未明确调节TAMs中PD-L1表达的潜在信号通路,其次仅探讨了M2型TAMs中PD-L1的表达,以及未证实TAMs中PD-L1的表达在抗PD1/PD-L1治疗中的预测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猜你喜欢
共培养单核细胞孵育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扳机日血清雌激素不同水平时授精前后卵母细胞孵育时间对短时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瘤胃真菌与酿酒酵母仿生共培养提升秸秆发酵产乙醇量
LINC00612靶向结合Bcl-2抑制Aβ1-42孵育的神经元凋亡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用课程“孵育”会“发光”的教室
共培养的水分状态对农杆菌转化玉米的影响
1种基于平板共培养筛选抗菌海洋放线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