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 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价值分析

2022-07-30 06:05蔡庆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平片性骨折三维重建

蔡庆国

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胸部损伤之一,快速、准确地鉴别肋骨骨折及其骨折数量、位置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DR 是检查肋骨骨折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但因肋骨形态与走行方向的特殊性,DR 对显示骨折形态、位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清晰情况,漏诊现象十分严重[1,2]。MSCT 具有图像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点,能够清晰显示肋骨骨折特征,如骨折位置、程度、与周围组织损伤程度等,逐渐被应用于肋骨骨折诊断中[3]。本研究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本院接诊的90 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SCT 三维重建技术在外伤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5 月本院接诊的90 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38.21±3.14)岁;女32 例,男58 例;外伤原因:暴力打击伤、车祸伤、重物砸伤、坠落伤及其他。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具有胸部外伤史;表现为胸廓畸形、肋骨压痛或呼吸困难等;签署知情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检查依从性好;年龄≥18 周岁。排除标准:病理性骨折;外伤史不明确;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障碍;合并精神疾病;合并腹部脏器、颅脑损伤需急诊手术;正在参与其他临床研究。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经手术证实,90 例患者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共存在371 处肋骨骨折,其中错位性骨折230 处,凹陷性骨折27 处,线性骨折71 处,粉碎性骨折43 处。见图1a、1b、1c,图2a、2b、2c,图3a、3b、3c、3d。

1.2 方法

1.2.1 DR 平片检查 仪器:西门子公司SIEMENS 双板数字X 线摄影仪。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放置在身体两侧,后背与探测板紧贴,身体正中矢状面重合并垂直于探测板中线,探测板上缘超出肩部3 cm,下缘平第1 腰椎,两侧包括侧胸壁,中心线与第4 胸椎水平垂直、对准。胶片距100 cm,工作电流、电压分别为10 mAs、85 kV。14X17IN 平板探测器横向放置,沿前后方向射入X射线。

1.2.2 MSCT 三维重建技术检查 仪器:美国GE 公司的Lightspeed 64 排CT 扫描仪。患者取仰卧位,双手举过头顶,身体的正中矢状面重合并垂直于床面中线,头先进,全范围扫描整个胸腔。扫描范围:上下全部肋骨。扫描参数设置:电流200 mAs,电压120 kV,螺距1.063,层厚5 mm,探测器宽度16.00 mm×0.75 mm,0.5 s/圈。将扫描获取的图像传输至后台计算机内,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实施图像重建。观察患者的肋骨全貌,双侧肋骨的数目明确后,用后处理软件过滤掉双侧肩胛骨,旋转图像,打印重建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学医生以双盲法独立阅片,诊断结果存在分歧时,需共同讨论至意见统一。

1.3 观察指标 比较DR 平片、MS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及检查所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DR 平片、MS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对比 MSCT 三维重建技术对错位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碎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2%、85.19%、92.96%、76.74%、91.91%,均高于DR 平片的70.43%、59.26%、52.11%、48.84%、6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R 平片、MSCT 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准确率对比[处(%)]

2.2 DR 平片、MSCT 三维重建技术的检查所需时间对比 MSCT 三维重建技术的检查所需时间短于DR 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R 平片、MSCT 三维重建技术对90 例患者检查所需时间对比(,min)

表2 DR 平片、MSCT 三维重建技术对90 例患者检查所需时间对比(,min)

注:与DR 平片对比,aP<0.05

3 讨论

肋骨骨折一般由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若能准确、快速的判断伤后肋骨骨折损伤部位、数量,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DR 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首选手段,具有经济、快捷、暴露视野大等优点,但分辨率低且检查易受到投照位置、角度、患者移动、X 线曝光度不够和多发性外伤的影响,对于轻微隐匿性骨折诊断准确性较低[4](见图1a、2a、3a)。同时因人体胸部的结构特殊,尤其是肋骨损伤后,肩胛骨和前后胸骨易出现重叠影像,无法明确肋骨骨折部位,加上肋骨偏薄,发生骨折时骨折线不明显,漏诊可能性较大,增加医院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率[5,6]。

MSCT 对体位要求相对较低,患者取仰卧位即可完成全身各部位检查,经三维重建技术处理,能够提供获取冠状位、矢状位、斜位、轴位等图像信息,立体显示被检查肋骨的全解剖结果,为医生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7]。有研究结果[8,9]显示,MSCT 三维重建技术对错位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线性骨折、碎性骨折和总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高于DR 平片,诊断所需时间短于DR 平片,与本研究结论相似。分析原因在于:MSCT 扫描患者仅需屏气1 次,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扫描,避免患者肺呼吸伪影干扰;扫描时患者仅需保持一个体位即可,无需多次调整扫描体位,可经轴位扫描对图像实施任意平面、多角度成像;经三维重建技术处理后能够去除肩胛骨等其他结构的阻挡,显示肋骨骨折发生范围、部位、数量、骨折旁组织损伤等情况,且空间立体感强,可直观观察患者肋软骨骨折和隐匿性肋骨骨折情况,提高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扫描可观察到患者的其他部位骨折及脏器官受损等,能为主治医师诊治提供有效的治疗依据。另外,容积扫描后,将扫描获取的数据传输至后处理工作站,以VR、MPR、CPR 等技术实施薄层重建,几乎可达到各向同性,能任意角度、多方向的旋转观察,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三维后处理技术中VR 图像密度分辨率高,能够直观、立体的显示全部胸骨肋骨形态,还能观察内部的任意层次的形态,提供给医生与解剖结构相似的图像,色彩逼真,可任意角度旋转以观察肋骨骨折数量、位置和空间移位情况,并能清晰显示血管、软组织、骨骼和空间解剖层次,但对细微骨折的显示效果欠佳[10-12]。MPR 可对肋骨实施冠状位、矢状位和任意斜面成像,全面显示肋骨情况,重点观察骨窗,局部放大仔细观察疑似骨折,可显示细微骨折,并经调节观察窗分析肺组织和周围软组织受累情况(见图1b、1c,图2b、2c,图3b、3c、3d)。CPR 可在1 个平面上重建出1 根肋骨的全貌,能够较好的显示单根肋骨骨折形态和移位程度,对细微骨折显示有明显优势[13-15]。MIP 图像对比度高,可真实的反映肋骨骨密度变化,经多平面、多角度的显示特定兴趣区域,能明显显示细微肋骨骨折。

综上所述,MSCT 三维重建技术可多角度显示外伤性肋骨骨折,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指导临床开展治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平片性骨折三维重建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锻炼不当,小心疲劳性骨折悄悄来袭
三维重建的飞机机动动作库设计与可视化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互联网全息位置地图迭加协议与建模制图技术
光编码技术在犯罪现场重建中的应用
颈椎病病人应做哪些检查?
中药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