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肽在手足口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7-30 06:05许全珍莫寿山廖传德周燕陆章艺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危重病程重症

许全珍 莫寿山 廖传德 周燕 陆章艺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急性丙类传染病,也是多发生于婴幼儿期的传染性疾病,其主要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肠道病毒71型(EV71)。而临床实践证实[1],部分重症患儿的疾病进展迅速,虽然可以救治,但是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甚至会对整个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早判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若不及时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则很容易延误病情,因此,需要相关指标进行辅助判断,并且可以根据指标水平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判定预后等[2]。在临床指标中,白细胞是常用的炎症疾病评价指标,但是由于临床中多种感染性疾病均可造成白细胞水平升高或者异常,因此,其诊断的特异性较低。目前临床需要为重症HFMD 患儿寻找另外一种特异性较高的指标。BNP 是一种多肽激素,由心肌细胞分泌[3]。但对于HFMD 的诊断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重症HFMD 患儿发病后全身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被激活,血流动力学直接改变,致心室室壁张力增高,心源性BNP 被刺激分泌增加[4]。为了明确BNP 是否可以对重症HFMD 进行疾病程度及预后的判定,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选取近期本院收治的HFMD 患儿,检测其BNP 水平,比较不同疾病程度及预后的BNP 水平,明确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120 例HFMD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诊断标准,将患儿按临床表现分为重型组、危重型组和普通组,每组40 例。疾病分类标准[5]:据2010 版诊疗指南,普通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重症病例中又包括重型及危重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危重型:①频繁抽搐、昏迷、脑疝;②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发绀、肺部湿啰音等;③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重型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4.5 个月~7.0 岁,平均年龄(1.79±0.25)岁;病程0.5~3.5 d,平均病程(1.72±0.30)d。危重型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0 个月~6.0 岁,平均年龄(1.73±0.23)岁;病程0.4~3.0 d,平均病程(1.61±0.28)d。普通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0 个月~6.0 岁,平均年龄(1.73±0.23)岁;病程1.0~3.5 d,平均病程(1.72±0.28)d。三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患儿的预后将患儿分为预后佳组(病情减轻,91 例)和预后差组(病情加重或者死亡,29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HFMD 诊断标准;各组患儿均符合疾病分类标准;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可配合完成。排除标准[6]: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和其他影响BNP 水平的疾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家属存在着沟通障碍。

1.3 方法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采取静脉血2 ml,经离心后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BNP 水平,并记录数据。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疾病程度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预后差组和预后佳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BNP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程度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比较 危重型组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高于重型组和普通组,重型组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疾病程度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比较(,pg/ml)

表1 不同疾病程度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比较(,pg/ml)

注:与危重型组比较,aP<0.05;与重型组比较,bP<0.05

2.2 预后差组和预后佳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BNP 水平比较 预后差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BNP 水平高于预后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预后差组和预后佳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BNP 水平比较(,pg/ml)

表2 预后差组和预后佳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BNP 水平比较(,pg/ml)

注:与预后差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小儿HFMD 是儿童急性传染病,是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疾病,分析其病因,并非为单一感染诱发,而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导致的,在较早期并未探究其病因时,曾经对患儿家属造成恐慌[7,8]。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对其进行病因学分析后发现,其实际上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导致了在患儿患病后,引发不同程度的发热、体表丘疹等相关的症状与表现。而目前研究指出[9,10],其主要是由 CV-A16、EV-A71 为主要且多见的诱发疾病因素,但是也不排除其他的病毒及其他类型的诱发因素。其中病毒EV71是目前发现的本病的致病毒株,而相较目前发现的其他病毒毒株而言,更易导致患儿出现相关症状,甚至导致患儿死亡。HFMD 的传染源是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且病毒携带者数量更多,虽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同样具有传染性。HFMD 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消化道粪口传播。仅只有少数重症可累及神经系统出现相关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而重症HFMD 多发生于<3 岁婴幼儿,考虑与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较差有着直接关联[11]。而其特点为进展快,病死率高。然而疾病早期难以识别,因此,极易造成因误诊或者漏诊所导致的医疗纠纷。如果能早期通过检测实验室指标以获得早期识别,将有助于儿科疾病诊疗的发展。

EV71 毒株所导致的感染为重症HFMD。HFMD 患儿的临床分期分析如下。①手足口出疹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此期病例属于HFMD 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②神经系统受累期:重症病例病程1~5 d后可进展到第2 阶段,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磁共振成像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HFMD 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③心肺功能衰竭前期:多发生在病程5 d 内,表现为心率、呼吸增快,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异常。此期病例属于HFMD 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④心肺功能衰竭期:临床表现为心动过速(个别患儿心动过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或血性液体,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病例属于HFMD 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⑤恢复期: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以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BNP 最早是由学者Sudoh 发现的,是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其广泛分布于脑、脊髓、垂体、心、肺等组织中,体内含量最高为心脏,脑内含量最高为延髓,具有强大抑制交感神经传出冲动作用。机体心室负荷和室壁张力的改变主要是由心肌细胞分泌BNP 导致的,其具有利尿、排钠、扩血管等作用[12]。其主要的生物学特征为浓度高、半衰期长、敏感性高、易检测等。

分析BNP 水平在HFMD 中的检测意义,HFMD患儿发病后全身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激活,血流动力学直接改变,致心室室壁张力增高,当患儿心脏的室壁压力增大或心肌细胞受到牵张,BNP 前体蛋白(proBNP)释放并立刻分解成BNP 和氨基末端proBNP(NT-proBNP),其释放的比例为1∶1,生物半衰期分别为60~120 min 和20 min,由于患儿疾病发生时间较短,因此,实施BNP 检测理论上是可以帮助临床明确疾病情况[13-15]。本研究中,危重型组患儿的血清BNP(55.83±13.52)pg/ml 高于重型组的(27.08±9.73)pg/ml 和普通组的(15.93±5.17)pg/ml,重型组患儿的血清BNP 水平高于普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BNP(73.96±20.18)pg/ml 高于预后佳组的(19.49±6.2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HFMD 患儿诊治中,应用BNP 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可以帮助明确患儿的疾病程度,并且可以对患儿的预后进行预判,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猜你喜欢
危重病程重症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