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在AECOPD 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2022-07-30 06:05闫研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二聚体抗凝血浆

闫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可持续的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属于呼吸系统多发病,其变化是渐渐恶化和多次发作。现阶段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极大地干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而且经济负担加重[1]。随着COPD 的不断恶化,反复感染、慢性乏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导致肺泡受损、肺动脉狭窄和气管损伤,引发肺动脉高压,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和难治性心力衰竭[2]。相关试验证实,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及早进行抗凝治疗,能明显减少肺动脉高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因此,在COPD 的急性加重过程中,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浓度对评估和早期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试验旨在监测和分析AECOPD 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特点,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评估该疾病变化情况的实际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0 年6 月在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接受治疗的25 例AECOP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5 例,女10 例;年龄53~77 岁,平均年龄(68.5±5.9)岁;病程1~6 年,平均病程(4.32±1.72)年。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25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6 例,女9 例;年龄54~78 岁,平均年龄(67.7±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2016 年更新版GOL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球策略[4]中关于AECOPD 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满足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无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③研究对象本人或家属知晓,签署了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恶性肿瘤肿瘤、造血功能异常、结核或其他的慢性肺部疾病;②自身免疫异常,或正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③合并严重酸碱平衡失调及离子紊乱者;④其他炎症性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关节炎、结缔组织病;⑤严重的贫血、恶病质,或者出现内分泌异常的患者;⑥无法继续进行试验中途停止,或拒绝参与此次试验的患者;⑦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肝肾功能低下的患者。

1.5 方法 采用肺功能仪(德国耶格)进行肺功能检测,测量并记录所有受试者的FVC%pred 和FEV1%pred。两组均于入院次日上午取静脉血,抗凝管收集静脉血,离心后采集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凝血法测定纤维蛋白原。

1.6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肺功能指标(FVC%pred、FEV1%pred)、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4.44±0.91)g/L、D-二聚体(445.40±170.20)ng/ml 均高于对照组的(2.91±0.55)g/L、(211.10±90.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表1 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FVC%pred(70.55±8.90)%、FEV1%pred(68.12±9.62)% 均低于对照组的(86.73±10.23)%、(89.91±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COPD 是中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升高。COPD 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主要涉及气道、肺组织及血管。特别是在急性加重期,除了肺部受累,肺部外部的各种器官结构和功能亦可能会受损。国内外许多试验证实,AECOPD具有乏氧、高凝状态。COPD 患者发生血栓前的特点分析如下:①血管内皮细胞被严重损伤;②影响血液粘度或血流速度降低;③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或发挥功能;④促凝因子浓度上升;⑤纤维蛋白溶解因子的浓度和能力降低;⑥抗凝因子的浓度显著减少。AECOPD 患者可因多重感染、慢性低氧和高尿酸等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因子分泌,改变凝血和纤颤能力,易导致病理性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持续促进COPD 的发展,形成肺血管微血栓,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甚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AECOPD 患者多为高凝状态,其会出现抗凝因子浓度的改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是抗凝系统的关键指标。大量试验证实,AECOPD 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显著上升,同时和肺功能水平关系密切[6]。血浆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凝因子,是血凝能力和血液循环的关键。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促进机体高凝状态的发生。大量试验证实,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的上升可以导致COPD 患者的肺动脉受损,导致血液处于凝血状态,加速产生血栓[7]。血浆D-二聚体属于一种交联纤维蛋白,是评估AECOPD 患者凝血情况和细小血栓的特殊体现。COPD 在急性加重时,人体会因低氧出现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受损,肝功能受损,从而降低纤维蛋白酶的生成,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无法消除,导致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同时人体的纤维蛋白消除功能被激活,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上升。此次试验证实,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4.44±0.91)g/L、D-二聚体(445.40±170.20)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2.91±0.55)g/L、(211.10±90.5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AECOPD 患者具有高凝态或特异性状态,容易导致病理性血栓形成并增加心血管和脑血管事件的风险[8]。测量AECOPD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可以评估病情恶化程度,也可以准确的评估预后情况。AECOPD患者的抗凝状态会影响肺血管血栓,导致肺部微血管梗阻,阻滞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血管的梗阻又可以引发肺泡的损伤、萎缩,进一步导致乏氧,加重病情。有研究证实,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负相关[9]。此次试验中,观察组患者的FVC%pred(70.55±8.90)%、FEV1%pred(68.12±9.62)%均低于对照组的(86.73±10.23)%、(89.91±1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会影响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乏氧和高碳酸血症诱发血液凝固异常的原因如下:①AECOPD 患者慢性长期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提升血液粘度;②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会加速机体的应激反应,增加血小板,侵袭血管的内皮细胞,影响抗凝因子,增加血管阻力,导致血栓生成;③缺氧、酸中毒和血液粘度上升会激活血小板和释放促血压因子,诱导血栓生成;④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是引起肝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导致凝血因子的消除能力下降[10]。所以,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能够评估肺的换气功能。大量试验表明,抗凝治疗后AECOPD 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一般会下降[11,12]。

综上所述,AECOPD 患者呈高凝状态,极易产生血栓,而且血浆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浓度的升高与病情有关,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提示AECOPD 患者高凝状态和乏氧关系密切。

猜你喜欢
二聚体抗凝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缺血性脑卒中伴房颤患者抗凝现状研究*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