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分析

2022-07-30 06:05黄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营养

黄琦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是现代医学面临的巨大难题,常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等不良事件,严重的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治疗效果[1-3],既往临床中多采用常规的吞咽康复训练,虽具有效果,但因缺乏针对性和特异性,对于部分患者的康复效果不理想,因此,医生们提出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更具有指导意义,但其对于营养情况是否有改善存在疑问[4-6],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3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8 例)和观察组(62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36 例;年龄41~77 岁,平均年龄(65.38±6.86)岁;病程5~13 d,平均病程(7.21±2.72)d。观察组男24 例,女38 例;年龄39~76 岁,平均年龄(65.23±7.11)岁;病程5~14 d,平均病程(7.17±2.8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取得了患者的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确诊为脑卒中并且伴有吞咽功能障碍者;②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能够配合者。排除标准:①食管癌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吞咽功能障碍者;②有精神类疾病,不接受配合者;③近期口服肌松类和镇静类药物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明确诊断,对照组在入院时询问患者进食时是否存在呛咳、噎塞等吞咽困难症状,对有吞咽困难症状的患者进行进食安全宣教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口唇及舌肌肉力量训练、咽部冷刺激、屏气-发声、进食训练,可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询问病情时侧重于与吞咽相关的既往病史及相应的检查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进行评估吞咽功能,总分为46 分,检查分为三步,①临床检查,包括意识、头部和躯干部控制、呼吸、唇的闭合、软腭运动、喉功能、咽反射和自主咳嗽,总分8~23 分;②让患者饮5 ml 水,重复3 次,观察有无喉运动、重复吞咽、吞咽时喘鸣及吞咽后喉功能等情况,总分5~11 分;③若无上述异常,让患者吞咽60 ml 水,观察吞咽需要时间、有无咳嗽等,总分5~12 分。SSA 评分最低分为18 分,最高分为46 分,分数越高,说明吞咽功能越差,根据不同等级的评估结果,采取吞咽康复训练及不同的饮食护理。对于高风险患者(评分32~46 分)采取留置胃管或间歇管饲方式进食,协助患者进行口、舌的主动运动及被动运动、空吞咽训练、面部按摩等;中风险患者(评分26~31 分)采用容积-粘度吞咽功能筛查,目的是检测口腔和咽部吞咽有效性相关的功能障碍和检测咽期吞咽安全性相关的功能障碍,该方法用到的血氧饱和度仪还可以检测到不伴咳嗽症状(隐性误吸)的患者,使用3 种不同稠度的食物:糖浆、水、布丁状半固体食物,容积依次增加5、10、20 ml,观察患者是否在吞咽的安全性(咳嗽、音质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和有效性方面(未摄取足够热量、营养、水分)出现问题或临床症状,提示可能存在误吸或已发生误吸,通过测试结果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的容积和最合适的稠度,防止误吸情况的发生。并指导患者于餐后2 h 开始进行咬合、舌肌力量、空吞咽强化训练、咽部冷刺激、屏气-发声、指导有效咳嗽,2 次/d;低风险患者(评分18~25 分),指导进食安全,进食时取端坐位,保持注意力集中,进食每一口饭应咀嚼5~6 次,不宜过快。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连续训练4 周,包括出院后电话追踪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连续训练4 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①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分为1~5 级,判定标准:1 级为治愈;2 级为有效;≥3 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②营养情况: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1~3 个月,患者再次入院复查,由护士抽取空腹静脉血,送至本院检验科进行血清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检测。③不良事件:包括呛咳、噎塞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比较[n(%)]

2.2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 训练前,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营养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发生呛咳、噎塞7 例;观察组发生呛咳、噎塞1 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5,P<0.05)。

3 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其脑部血管受损的部位不同和程度的差异,吞咽功能障碍的程度也具有差异性,传统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无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而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可以替代传统的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更具灵敏性[7-9]。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可使训练效果更理想,告知患者量力而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0-12]。

血清白蛋白和总胆固醇是评价营养情况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可以改善营养情况,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所述,基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的吞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更好的康复效果,能够明显改善营养情况,并且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营养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蔬菜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