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

2022-07-30 06:05仪晓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4期
关键词:偏瘫康复训练脑出血

仪晓丹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当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会导致患者脑内的血管和动脉发生一定的病理性改变,从而出现血管破裂等现象[1]。此外,高血压脑出血病情危急,病死率高,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偏瘫则为常见的类型。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血压等得到有效控制,需要对患者采取早期的康复干预[2]。因此,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72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针对不同康复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期间收治的72 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6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1 例,女15 例;年龄57~75 岁,平均年龄(61.36±2.5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6 例;年龄58~74 岁,平均年龄(62.01±2.4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选取的患者经过临床确诊都具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痪症状;患者具有正常的沟通能力且精神正常;所有患者以及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原发性肢体功能障碍、精神病以及不愿意参加实验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对患者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记录,并书写护理记录,同时给予患者相关的药物护理,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控制,并告知患者家属相关的自护措施和护理注意事项,加强病房巡视力度[3]。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2.2.1 心理干预 即心理护理、知识宣教:在对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之前,先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和治疗方法的知识普及,告知患者患病原因和相关治疗原则,并通过面对面交流,帮助患者解答治疗上的困惑,在健康宣教下,可帮助患者认识自身目前的状况,对病情有基础认知,促使患者在后续的康复训练中能够积极配合;偏瘫患者存在一定的负性情绪,故需要做好疏导工作,耐心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拉近护患距离,并讲解成功康复的案例,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改善其负性情绪。

1.2.2.2 早期训练 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被动训练包括按摩、针灸、推拿等方式,对患者的肢体等进行康复训练,主动训练包括引导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关节运动,根据专业的指导,使患者积极参与到肢体训练中,其中包括关节弯曲训练、翻身训练、抬臀训练等,使患者的关节得到康复,训练结束后,可指导患者肌肉按摩,促使肌肉放松,从而有助于改善体内血液循环能力。可进行患者体位管理,平卧位、健侧卧位交替进行[4]。平卧时,头偏向一侧,预防误吸,患侧肩关节下放置软垫,确保患肢上抬,后伸直手指、肘关节,腕关节处于背身状态。下肢则于髋关节放置软垫,膝关节内旋,适当垫高,预防韧带挛缩、关节强直。侧卧位时,头部抬高25°左右,患侧下肢放置软垫,维持患肢屈曲,足部放置足蹬软垫,预防不良功能位[5]。指导患者利用健侧肢体带动患侧活动,如移动训练、肢体旋转等,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如吃饭、洗脸、刷牙、上厕所、穿脱衣服等。

1.2.2.3 康复训练 待患者能够下地行走后,护理人员需要在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通过扶床、扶墙等方式,使患者能够逐渐适应运动的强度,通过站立训练、慢走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由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指导,针对患者患病的程度不同,给予不同的运动指导,为避免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出现意外,护理人员应全程陪同[6]。此外,每日辅助患者全身放松,对头部、手部、肩部、腿部、足部进行按摩,并播放患者喜爱的音乐、电视等,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以及Barthel 指数、NIHSS 评分。血压的变化情况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标准值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60 mm Hg<舒张压<90 mm Hg。此外,结合NIHSS 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总分42 分,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通过Barthel指数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价,总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82.69±3.47)mm Hg、收缩压(118.47±2.04)mm Hg 均低于对照组的(92.84±2.14)、(130.25±2.1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对比(,mm Hg)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对比(,mm Hg)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a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 干预前,两组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 评分(5.33±0.95)分低于对照组的(7.63±0.84)分,Barthel指数(84.26±2.56)分高于对照组的(70.34±2.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 评分、Barthel 指数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对比,a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症状较为严重,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偏瘫等症状,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进行康复训练,以达到肢体功能逐步恢复的目的。对该类患者,积极加强早期康复训练,利用体位指导,可避免不良功能位,配合肢体锻炼,则可改善肌肉与神经功能,再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则可进一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降低其病残程度[7]。此外,在早期康复干预期间,必须注重患者的耐受性,以及相关护理支持,确保肢体康复训练有成效。

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干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患病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的知识宣教和心理护理,通过有效讲解相关护理原则和方法使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中,并通过早期的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提高患者关节、肌肉功能,使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能够自主锻炼,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此外,在心理干预辅助下,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依从度,加强社会支持,则能够进一步发挥出家人、朋友的作用,再加上放松训练,有利于促进血运,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在肢体活动训练指导上,则需要具有渐进性,从床上的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从坐立到行走等,逐步加强训练的强度,帮助患者实现病情的恢复[9]。

在制定康复计划中,要配合手术、康复以及营养等多种情况,制定符合患者个体的护理计划,并做好血压的控制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神经功能,以及降低患者的自残率[10,11]。针对偏瘫患者,其由于运动功能障碍,情绪也会随之低落,导致康复缺乏积极性,配合度不高。故而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在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与常规护理干预后,其Barthel 指数以及NIHSS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方案效果理想。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内容多,护理人员要进行筛选,选择适合于患者的护理方案,量力而行,并指导患者改善、提升生活质量,在调研结果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12]。

综上所述,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并有助于患者自理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偏瘫康复训练脑出血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