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意识”在科研类班组TQM建设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2-08-09 10:08董耀军丁雪田震梁锦辉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航天工业管理 2022年7期
关键词:标准规范班组流程

董耀军、丁雪、田震、梁锦辉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全面质量管理(TQM)概念是美国著名专家费根堡姆1961年提出的。TQM的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TQM 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 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 将企业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科研类班组作为从事研发、设计等专业工作的班组,是科研生产的主体、质量工作的源头,是企业TQM有效落实和实践的重要单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要防止精神懈怠的危险,科研类班组必须强化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三个意识”是面向组织的质量文化建设,是从组织角度进行企业质量文化管理、落实组织制度管理的重要着力点。根据科研类班组在科研生产流程中的定位和分工,笔者探索“三个意识”在科研类班组TQM工作中的建设与实践,推进基层班组对质量文化建设和质量制度的有效执行,以期达到科研类班组质量零问题的建设效果。

一、对“三个意识”关系的认识

质量意识从广义上讲是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认识和理解的程度,是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的深刻认识,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意识是组织运行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反映了组织当前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决定了组织的发展前景。从具体实施层面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质量工具、体系化的方法,对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落实和流程的执行。一切工作围绕保证成功,就是按照流程工作、按标准规范工作、按规章制度工作,而非按经验和习惯工作。质量意识是零缺陷质量理念的实践和执行力在质量工作中的体现。对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的执行,是从班组组织全员学习掌握到员工落实在设计文件、科研管理中,班组对落实情况检查、督促并形成组织学习、落实、监督检查的闭环管理系统,这是班组建设的基本要素,其中的标准规范侧重于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侧重于技术状态管理。

风险意识是对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是建立在对风险的辨识和认识基础上的精神活动。风险是在规定的费用、进度、技术等约束条件下,对不能实现装备研制项目目标的可能性及所导致的后果严重性的一种度量。风险影响因素涉及项目进度管理的各个阶段,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在整个科研项目寿命周期内,需要不断地识别、分析和控制风险。其中,技术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意识是规章制度、标准规范、流程活动在本职岗位中的落实,是建立在对质量意识的深入理解基础上的精神活动,同时也是建立在对本职岗位职责在流程中的定位功能认识基础上的精神活动。责任意识必须确保能够覆盖科研生产的各个阶段、各个流程、各个环节、各个岗位、每个人员。

质量意识侧重于对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的落实,责任意识侧重于岗位建设,二者通过流程建设,将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在岗位中予以精确落实;质量意识侧重于通过对研制规范的执行来消除质量隐患,风险意识侧重于通过风险管理来控制质量隐患,二者通过型号研制程序执行,将质量隐患予以精确控制;责任意识侧重于岗位管理风险的消除,风险意识侧重于专业技术风险的消除,二者通过质量管理方法的运用,做到对风险的充分辨识和全面覆盖。“三个意识”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三个意识”的关系

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从保证产品质量转变为对设计、生产、验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执行并不断改进流程、产品、服务,不仅仅是针对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实现班组TQM的建设目标。

二、“三个意识”在班组TQM建设中的实践

笔者所在的班组通过流程建设、型号研制程序执行和质量管理方法实践,开展“三个意识”TQM建设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质量意识建设

质量意识侧重于对规章制度、标准规范、研制流程规范的执行,具体表现在技术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2个方面。对于相关规定、制度、流程的执行来说,规章制度、流程规范只是方法,核心目的是技术的正确合理和技术状态的严格管控,因此在技术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方面,班组必须发挥基层一线的作用。班组开展技术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的总纲是作业指导书。在作业指导书的总领下,衍生出设计师手册、设计指南、设计禁忌、故障启示录等专业内标准规范,通过这些标准规范,保障技术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的顺利开展。

(1)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主要从技术的通用化、统一化、系列化、知识化、先进性等方面对专业技术进行管理。

通用化是对各型号专业技术的通用性要求和专业研制所需要的技术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对应的解决方案,即通用技术。在班组建设中,对各型号专业技术的通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任务书要求的横向对比和纵向技术指标分解,做到对应专业技术通用。专业研制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师手册、通用技术规范等专业常用资料。

统一化和系列化是对同类型、同功能的技术、产品状态收敛和归一的结果,是专业技术趋于集中管理、专业技术方向细分的结果,同时也是对员工进行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统一化和系列化是产品化工作的重要目标。基于此,班组内设置专职产品化队伍,对技术和产品的产品化进行持续收集转化。

知识化是对各型号研制和应用中的隐形研制经验、习惯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书面、可继承的显性知识和报告。知识化的成果是对作业指导书进行持续补充完善,或形成专用的设计指南。

先进性是预研一代、研制一代、定型一代中预研工作的重要目标,是班组专业建设中新技术探索的重要内容,是保持技术先进和领先、支撑装备升级换代的重要基础。先进性通过组建预研队伍、开展预研项目、申报牵引性课题等形式实现。对于班组管理来说,形成梯次化的队伍,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号与专业相支持的方式,新员工经过型号历练成长为型号骨干,代表专业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项目牵头工作,在项目对专业的需求方面提供专业上的支撑。与此同时,随着项目负责人在型号项目上的成长,逐渐由项目实践转为专业理论支撑,通过长期探索型号项目对专业的需求,潜心于专业理论和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作为型号向更先进水平发展的必要支撑。

(2)技术状态管理

按照GJB3206A—2010的规定,技术状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状态标识、技术状态控制、技术状态记实和技术状态审核。从班组管理的角度,重点围绕技术状态的确定、变更、传递、落实、过程控制等维度,维持产品的功能和物理特性与技术文件规定的状态保持一致,目标是抓好“两头”,一头是技术文件,一头是产品;重点是过程控制,做到“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做事留记录”。

技术状态标识活动是围绕技术状态的确定和传递,对技术文件受控、发送等流程规定管理要求的执行督促和检查,确保技术状态基线的准确性,保障技术状态的唯一性和可追溯性,执行形式上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质量教育、流程宣贯、三级审签监督等途径予以控制。

技术状态控制活动主要是对技术状态相对于基线的变更进行控制,重点是围绕变更是否正确合理、影响分析是否全面开展,执行形式上主要是通过三级审签、组内评审、相互握手等途径开展。变更应遵循“论证充分、试验验证、各方认可、审批完备、落实到位”原则,组内评审主要是针对初样阶段的I类更改项目、试样的所有更改项目、III类以上高风险相关技术和产品状态等开展工作;相互握手是杜绝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鼓励并坚持设计人员对自身负责的技术状态进行拓展,掌握上下游和相邻岗位的状态,确保接口之间具有匹配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

技术状态记实活动是围绕待办事项管理、过程管理等开展工作,制定待办事项清单和过程管理清单,项目负责人牵头实时更新清单内容,定期梳理完成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与班组长进行反馈,必要时班组予以技术支持或人力支持。

技术状态审核活动包括设计状态审核和产品状态审核2个部分。设计状态审核是对技术文件规定的技术状态的审核,满足上游技术指标通过校对、审核的形式予以确认,与相邻岗位技术状态的匹配性通过校对、会签的形式予以确认,综合表现为三级审签形式。同时,为确保项目间的专业技术状态横向一致,在组内设置产保工程师,依据产保检查单设置检查项,检查项的标准为通用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设计指南、设计师手册等专业规范。

产品状态审核是基于技术文件规定的技术状态对产品状态满足技术状态的审核,包括技术状态指标的过程控制和可验收性以及满足技术状态的可追溯性。产品状态与技术状态的桥梁是工艺文件,对产品状态的确认,最为重要的是对工艺文件的确认。在目前的航天研制系统中,对工艺文件确认主要通过工艺评审的形式开展。工艺评审不仅需要项目成员参加,还需要班组内的产保工程师或技术专家参加,并予以把关。产保工程师对于产品状态的把控不仅是在工艺文件评审阶段,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设计和产保工程师随时会下厂跟产,对生产过程中的文件完备性、文件准确性、产品状态正确性进行检查,随时对相关的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措施,以保障产品状态与技术状态的完备性。对于验收环节,班组内设置有验收指南,依据验收指南逐条进行表格化验收,确认产品状态的满足性。

2.责任意识建设

责任意识主要是基于流程规范在岗位上的充分落实,避免岗位的缺失,以消除管理风险。班组主要从预防、执行和举一反三3个方面开展责任意识建设。预防是对流程规范的学习、宣贯,从新员工入职时班组长开展培训、新队伍成立之初班组开展培训到每个月定期开展的质量学习教育,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实践、监督检查,使质量理念深入人心;执行是对流程规范的严格执行,主要通过研制过程中的三级审签和产保检查监督落实;举一反三是通过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出流程在执行层面的问题和改进措施,面向产品、流程和组织进行措施落实,实现流程优化和组织的不断改进。通过对流程规范的预防、执行、举一反三等,实现岗位对流程规范的严格执行,保障技术正确和技术状态正确,以达到化解管理风险的目的。

3.风险意识建设

质量是与问题相对的,风险意识是与问题作斗争的思想武器。风险意识主要是从质量管理的角度运用质量工具,全面、充分辨识设计和产品的技术风险。班组主要从质量学习、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的推广应用、质量流程的规范化3个方面开展风险意识建设。质量学习主要是在班组推广质量专业考试,加强对质量学习效果的科学检验和评价。经过近5年的持续推进,班组可靠性工程师的比例从3%增长到40%,质量经理的比例从1%增长到35%,持续提高了班组一线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水平。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包括对TQM等在内的先进质量管理模式、FMEA等质量策划与分析工具、技术评审等质量控制与监督方法等的学习,包括强制执行和QC小组试行2种推广模式。强制执行即质量流程的规范化,是FMEA、单点故障、三类关键特性、风险分析等质量必做动作的执行,并通过上述质量动作的结果在设计优化、跟产重点辨识、产品验收细则改进等方面的落实,实现技术风险的不断辨识与不断化解。

对于班组来说,在推广的基础上尤其应注重成熟工具方法的优化改进,笔者所在班组通过对FMEA新版标准的学习应用,以及在研制习惯的基础上拓展FMEA的覆盖面,自下而上从主要部件覆盖到所有部件,逐项、逐件进行覆盖;单点故障模式的覆盖面,从零部组件自身到相邻产品确保覆盖的全面。对于流程来说,产品验收细则的编制时机从完成设计后优化为完成设计及FMEA、单点故障、风险分析等主要质量工作后再行编制,对于产品验收细则的编制更加有依据。同时,为兼顾研制进度,对相关质量工作进行紧前安排。“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思想特别适用于风险意识的建设,不断地辨识风险,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再通过认识和实践的深入,辨识出新的风险,采取新的措施,化解新的风险。该过程对于质量过程来说,是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过程;对于质量问题来说,是金字塔式向上发展逐渐减少乃至消灭的过程。QC小组的推广模式,是班组围绕困扰员工的技术问题,采取小组自愿的方式,按照PDCA的科学模式按规定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广标准方法双重效果的目的。

TQM在科研类班组中的实践,是坚持不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学习型组织必备的管理理念,是改进每项工作质量、精确度量每项变量的管理内涵,是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在TQM建设过程中,质量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建设是TQM实践与落地的重要精神武器,是防止精神懈怠必须抓实的“三个意识”,是面向产品、面向流程和面向组织提升航天工程管理水平,实现航天强国和质量强国的重要基石。

猜你喜欢
标准规范班组流程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夯实班组文化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浅谈企业如何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
如何严谨地管理会计档案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互联网健康服务新应用
浅谈公路竣工资料编制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