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对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

2022-08-10 07:03张晓慧赵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西林链球菌阿奇

张晓慧,赵萍

(日照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山东日照 276800)

肺炎链球菌肺炎指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患儿临床多表现为呕吐、厌食、干咳等,若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持续高热,逐渐损害脑部神经,损伤智力,甚至威胁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针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儿病情。但抗生素耐药性高,常规单一用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伴有较高的不良反应。美洛西林为广谱青霉素抗生素,临床多用其治疗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敏感菌株引起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阿奇霉素属半合成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可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多用于治疗由敏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软组织感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8月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82例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分析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患儿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21例男,20例女;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27±1.10)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11±0.36)d;体重13~30 kg,平均体重(21.59±2.37)kg。观察组18例男,23例女;年龄1~10岁,平均年龄(5.31±1.08)岁;病程2~8 d,平均病程(5.14±0.39)d;体重12~30 kg,平均体重(21.62±2.48)kg。两组患儿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经胸部X线片检查,并结合痰液细菌培养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肺炎;伴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患儿排斥情绪较重,无法实施研究;对美洛西林或阿奇霉素过敏;入组前已进行过相关治疗,对本研究结果有影响。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3912,规格:3.0 g)静脉滴注治疗,100 mL/kg,1次/d,持续治疗1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阿奇霉素(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559,规格:0.5 g)静脉滴注治疗,10 mg/kg,1次/d,持续治疗3 d后停药4 d,再连续治疗3 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记录两组患儿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及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2)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抽取患儿5 mL空腹静脉血,静置1~2 h,置于离心机内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海泰益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URIT-8020型,沪械注准20162300301)检测患儿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肺功能:治疗前、治疗10 d后,分别采用肺功能仪(徐州佳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FGC-A型,药械注准20182540065)检测两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水平。(4)安全性: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s),d]

组别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6.63±1.54 4.21±0.94 8.589 0.000 7.09±1.23 6.14±1.06 3.746 0.000 4.70±0.38 3.13±0.30 20.764 0.000 6.74±1.54 5.40±1.21 4.381 0.000

2.2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L-6、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pg/mL]

表2 两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对比[(±s),pg/mL]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IL-6治疗前 治疗后CRP治疗前 治疗后45.20±4.91 45.82±4.27 0.610 0.544 25.94±2.77 17.47±2.58 14.327 0.000 48.97±5.95 49.28±6.24 0.230 0.819 37.57±2.14 22.66±2.17 31.325 0.000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50.24±5.69 49.63±5.33 0.501 0.618 38.60±3.88 23.60±3.13 19.267 0.000

2.3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PEF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FVC(L)治疗前 治疗后2.03±0.46 2.04±0.42 0.103 0.918 2.46±0.50 3.38±0.57 7.769 0.000 FEV1(L)治疗前 治疗后FEV1/FVC(%)治疗前 治疗后2.63±0.22 2.62±0.25 0.192 0.848 2.97±0.38 3.45±0.40 5.571 0.000 50.36±3.48 50.91±5.37 0.550 0.584 68.34±4.69 76.30±4.93 7.491 0.000 PEF(mL)治疗前 治疗后146.36±15.53 146.99±15.32 0.185 0.854 173.57±20.54 190.50±20.69 3.718 0.000

2.4 两组安全性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3例皮疹,4例腹泻,4例恶心呕吐;观察组中出现1例皮疹,1例腹泻,2例恶心呕吐。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8,P=0.046)。

3 讨 论

肺炎链球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呼吸道内,当宿主机体免疫力降低时可大量增殖,进而诱发肺炎等感染性疾病[5]。小儿免疫体系发育不完善,是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高发群体,若不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肺炎。目前,临床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以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主,可消灭病原菌,但抗生素过度使用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加,影响治疗效果[6]。

TNF-α升高会刺激组织炎症反应,导致肺部感染与临床症状持续加重;IL-6由炎症细胞释放,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患儿的炎症反应程度;CRP由肝脏合成,当患儿发生感染或组织损伤时,水平可明显升高[7]。FVC、FEV1、PEF水平均可直接反映患儿肺通气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时及胸部X线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IL-6、CRP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VC、FEV1、FEV1/FVC、PEF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效果确切,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加快病情恢复,且安全性高。美洛西林的抗菌谱较广,对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等均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静脉滴注100 mL/kg后可维持较长时间的血药浓度,5 h后仍可检出[8]。美洛西林还能降低内酰胺酶活性,抑制细菌繁殖,进而防止耐药菌破坏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的细胞膜通透性强,能够结合敏感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的23SrRBA,进而抑制蛋白质合成,并阻止50S核糖体亚单位组成。阿奇霉素注射给药后会聚集于机体炎症发生部位,提高该部位血药浓度,增强杀菌作用,能够及时杀灭病原菌,且半衰期长。美洛西林与阿奇霉素均可有效抵抗肺炎链球菌感染,其中美洛西林能够抑制细胞壁合成,联合应用阿奇霉素则可协同增效,在短时间内控制炎症,加快炎症消退,进而促进患儿病情好转。同时,阿奇霉素对患儿胃肠道的刺激较小,肝肾毒性轻微,本研究临床给药严格控制剂量,可保证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美洛西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链球菌肺炎能够降低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尽快减轻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加快患儿恢复进程,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西林链球菌阿奇
准妈妈:孕晚期莫忘B族链球菌筛查
基于STM32的智能门锁设计
题西林壁
苏东坡题西林壁的故事
解读羊养殖过程中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阿奇,出发
海豚链球菌LAMP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