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联合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对儿童性早熟的影响分析

2022-08-12 03:43余清华云浮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东云浮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8期
关键词:保健评分儿童

余清华(云浮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东 云浮)

性早熟(P P )已成为我国社会重点关注问题, 是指以性成熟提前, 以第二性征产生为特征的性发育失常。 国内外相关数据统计,儿童P P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调查数据产生明显的地域差异[1]。 相关研究发现,P P 对儿童正常发育可造成严重干扰,可使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骼超前生长, 极易导致儿童成年后身高偏低,已成为危及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二大问题[2]。 目前,临床对儿童P P 病因尚未阐述明确,且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运动、 饮食、 生活习惯、社会环境及遗传存在一定联系, 而不良生活习惯与P P 发生存在密切关系[3]。 故如何规避儿童P P 发生,促进其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最新研究发现,儿童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获得显著价值, 能有效预防、 抑制儿童P P , 规避中枢性P P发病率,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 本文选取 例儿童对实施儿童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价值进行比较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 年4 月至21 年5 月收治的 例儿童,按随机数字表法纳分为K 组和E 组各34 例。 K 组中男5 例、女29 例;年龄6 ~(8.±1.)岁。 E 组中男6 例、 女28 例; 年龄6 ~(8.±1.)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既往无遗传病史;(2)有第二性征的早期发育(发育时间≤3 个月), 且不属于中枢性早熟; (3)儿童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4)无精神系统性疾病。 排除标准: (1)家长理解、 沟通能力障碍; (2)无法准确回答调查内容;(3)无法顺利完成试验,中途退出者。 性早熟判定标准:(1)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制定标准[5];(2)女童8 岁前出现阴毛、乳房发育、 岁前月经初潮; (3)男童9 岁前出现阴毛、变色、睾丸增大。

1.2 方法 E 组实施常规儿童保健知识干预,(1)体格检测:包括测量体质量、身高、头围等数据,以此来掌握儿童的营养状态、身心健康指数、是否身体存在异常或疾病。 (2)全身体格检测:儿童在家长带领下进行头颅、五官、扩胸等检查, 尽早发现各部位存在的异常或潜在疾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保健指导:对儿童饮食、营养状态、疾病预防、智力等多层面进行指导。 K 组实施儿童保健知识指导的同时,予以性早熟的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具体如下(1)性早熟普及:由医务人员发放P P 宣传手册,并通过现代网络科技技术,如建立微信、医院公众号群等平台,由儿童保健医师不定期发送P P 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同时针对6 岁以上儿童同步实施P P 知识及生活方式的健康指导,促进家长与医护人员共同参与性早熟的预防、识别、观察及健康生活方式等干预。 若发现性早熟儿童需予以及时治疗,做到对P P 儿童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 将危险降至最低。 (2)健康生活方式干预,①刷牙:在家长的监督下, 儿童饭后刷牙不得少于3 m in, 因为这个时间是口腔食物开始分解时间,食物残渣所产生的酸性物质容易腐蚀牙齿而进行破坏, 形成一系列口腔疾病。 ②多食用新鲜水果:按照我国膳食指南,建议家长每天监督儿童天天食用水果,有助于维持体内营养均衡,补充水分。 ③多吃全谷物、杂粮、杂豆替代精米白面。 ④进行适度的运动:运动时间安排在傍晚,因为此时儿童味觉、视觉等最佳, 全身协调力最好, 尤其是心率、血压较为平稳,是运动的最好时间。 ⑤睡眠:午睡时间选择: ~: 点,对心脏有益处;饭后小睡半小时左右,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感,晚上入睡以9 点为主。 (3)制定科学性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家长P P 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效果、P P 相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用膨化食品、食用禽肉类、食用洋快餐、食用营养滋补品、食用反季节蔬菜。 生活习惯:使用塑化制品、开灯睡觉、看感情类节目、运动状况、睡眠习惯)。 经专家讨论及调查,对问卷实施效度、信度分析,制定合理性调查问卷。 由培训后儿童保健医师通过指导家长场填写,审核无误后回收。

1.3 观察观察指标 (1)经医院内专家讨论,对儿童与家长实施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依据相关文献及儿童保健专家经验制定, 调查前和调查中实施信效应检测, 内容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评分、 性早熟知识掌握状况评分, 分值0 ~ 0 分, 分值越高, 表示知识掌握程度越佳。 (2)评估儿童干预前、干预后1 个月心理活动状况[6],包括社交活动、心理抑郁、 交流障碍、多动,单项指标满分为20 分,分值越高,表示心理状况越差。 (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 Q O L I-)评分情况,分别从躯体功能、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3 个项目进行评分,分值 0 分,功能评分指数越高,说明儿童心理状态越良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 P S S 21.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 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生活与家长性早熟知识评分比较 干预前, 两组健康生活与家长性早熟知识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干预后,K 组健康生活方式、性早熟知识评分明显高于E 组(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健康生活与家长性早熟知识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健康生活与家长性早熟知识评分比较(±s,分)

健康生活方式 性早熟知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K 组组别 n E 组 t P 3 2.26±5. .25±6. 0. .3.26±.2 7.26±9. 8. . 7.25±5. .±6. 0.38. 8.26±8. .26±7. . . 1

2.2 两组儿童心理行为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儿童 心 理 行 为 评 分 比 较, 无 显 著 差 异(P >0.05); 干 预后,K 组心理评分明显低于E 组(P <0.05)。 见表2。

2.3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 Q O L I-)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儿童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K 组干预后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能力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E 组(P <0.05)。见表3。

表2 两组儿童心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儿童心理行为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社会生活障碍 心理抑郁 交流障碍 多动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K 组E 组 t P 3 1.±1. .26±1. 0.9 0.3 5.26±0. 8.±0. 31.. .26±0.2.26±0. 36.. 2.26±1.2 2.±2. 0.. .26±0.2.26±0.82.2 0. 1.26±2. .±1.2.28. .26±0. 8.±0.90.8 0. 2.26±3.2 2.±3. 0. .4

表3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G Q O L I- 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儿童干预前后G Q O L I- 评分比较(±s)

组别 n 躯体功能 社会能力 物质生活状态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K 组E 组 t P 3 6.±2.2 5.36±2.8. .893.±5. .±3. 9. . 3.±2. 83. ±2.9.2 0.8 95.±2. 89. ±3. 7.3 0. 6.±2. .±3. 0.98. 6.25±3. 81.±3. 7.8 0. 0

3 讨论

儿童P P 已成为危及儿童健康成长的第二大问题,对其身心健康均构成直接威胁,主要指性发育年龄明显高于正常阈值,造成性器官、第二特征提前发育。 现阶段,我国相关研究发现,P P 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特发性中枢性P P 小儿最为多见,占P P 的92%[7]。

P P 对儿童生理特征造成影响的同时,还对其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其危害性极高,为了有效预防儿童P P 发生率,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增强对P P 相关知识的普及,同时借助国家的力量,控制环境及食品安全;增加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发放P P 宣传手册,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微信群、Q Q 群等多种方式来向儿童家长进行宣传,以此来让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尽可能避免或不用一次性塑化用品,尤其是在微波炉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对儿童成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2)在清洗儿童衣物时,尽可能减少洗涤液的使用,多采用肥皂,因为肥皂水可在排放后被微生物分解,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控制儿童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养成熄灯睡觉的良好习惯。 (4)确保儿童食物摄入量充足,保持体内营养均衡,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的食用, 同时陪伴儿童每天进行适当的的运动,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 (5)指导儿童正确面对性教育,避免接触具有刺激性的信息。 若儿童患有性早熟, 应立即到院做好相关检查, 查找病因, 做好相对应的措施,家长遵循医嘱进行用药治疗,避免医源性性早熟出现。

研究发现,小儿P P 伴有不同程度的因素干扰,其中不健康生活方式与性早熟的发生有密切联系[8]。研究发现, 儿童P P 与环境、经济条件、营养状况、 饮料存在一定联系, 而观看情感类节目、 食用快餐、 营养滋补品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均与P P 发生有关[9]。 因此儿童保健期间,予以针对性P P 相关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干预, 能有效强化家长对P P 的知晓率、 识别率,维持良好的身心环境及生活习惯。 本研究显示,干预后K 组健康生活方式、 性早熟知识评分明显高于E 组,分析原因:可能与家长对P P 相关知识的匮乏, 对P P 预防知识更是减少, 无法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进而无法及时对儿童实施P P 的干预、预防及识别。 而儿童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则能有效促进儿童及家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通过健康饮食习惯及生活指导, 全面规避中枢性P P 发生率, 同时针对家长及3 岁以上儿童同步指导, 能有效规避其摄入含有性激素类食物或药物,改善其不良饮食习惯,且促进儿童实施适宜体能锻炼,规避长时间上网、观看情感类节目,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休息、饮食[10-11]。研究发现,儿童过早出现第二性征,甚至女童产生月经来潮,可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故完善儿童保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显得至关重要[12-13]。 本研究显示,K 组儿童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低于E 组,进一步证实儿童P P 实施儿童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可获得显著价值, 不仅能提高P P 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还有效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心理情绪。

综上所述,儿童保健+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贯穿于儿童P P 可取得满意结果,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保健评分儿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2022年1至6期总目次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