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彩云追月》教学实践中音乐特征的把握与演奏技术处理

2022-09-14 08:08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钢琴曲谱例和弦

张 劲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前言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由王建中根据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的一首钢琴作品。乐曲意境优美,节奏轻快,表现出深幽的夜空中云与月互相追逐的情景,令人心旷神怡。由于它旋律流畅、结构短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

乐曲《彩云追月》取材于广东潮州的民间音调,是一首优秀的管弦乐曲。1932年由时任上海百代唱片节目部主任的任光先生和著名音乐家聂耳先生于共同完成,它采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五声性旋律,上五度自由模进等手法创作而成。1960年经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广为流传。1975年,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建中先生大胆地将钢琴和中国管弦乐相结合,改编成同名钢琴曲《彩云追月》。作品以浓郁的中国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青睐,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1]。

二、钢琴曲《彩云追月》的音乐特征

1.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1 采用传统曲调

管弦乐曲《彩云追月》表达方式含蓄而委婉,借景抒情,运用民乐表现出具有中国水墨画般的夜晚景象。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创作改编遵循了原曲的风格,除了旋律采用中国典型的五声调式外,钢琴曲《彩云追月》中还用了比较多的纯四度、纯五度,纯八度分解的和声等,这些和弦音响空泛,纯净,也是我国音乐的色彩特点之一,这些和弦的运用除了表达出静谧的夜晚云与月的交融的情景,还增强了乐曲的中国风格[2]。

1.2 模拟中国传统乐器

钢琴曲《彩云追月》在改编的手法上,曲作者运用钢琴的各种技法模拟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风格。在管弦乐曲中,一般演奏的乐器有琵琶、古筝、胡琴、笛子、竹、萧等,这些中国传统管弦乐器使整首曲子悠扬自然,张弛有度。而改编后的钢琴曲则是将中国传统乐器的特点和钢琴的优势互相融合,表现出乐曲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和中国风味,既有管弦乐的大气、高端,也有钢琴曲的自然、细腻。在乐曲的引子部分,双手快速交替的五声音阶琶音,它模拟出中国民乐古筝的刮奏效果,表现出乐曲的中国风;大量颤音、波音的使用,模拟出中国民乐竹笛的演奏效果,使得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的特色。因此,在演奏钢琴曲《彩云追月》之前应该多听一听民乐演奏的各种版本,尤其是管弦乐合奏版本,对在钢琴演奏中中国风的把握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3]。

2.中西结合的创作手法

2.1 采用五声调式。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创作成功,首现体现在曲调之美,它的旋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乐曲《彩云追月》在创作中,作者采用了中国特色的五声调式,它的旋律以传统的中国五声音阶为主,还采取了中国音乐中常用的鱼咬尾的等创作手法,(见谱例2),同时还吸取了江南丝竹音调等。由于音乐主题贯穿始终,五声性特别强。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创作就旋律和结构的发展而言没太大的变化,保留了原曲的曲调与风格,但在钢琴化过程中借鉴了西方作曲技法,也不是单纯地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而是把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拥有独特的韵味,如传统和声、多连音伴奏织体、左手旋律等西方作曲技法的运用等。在教学中如何定位乐曲的风格,除了要抓住节奏、和声的特点,还需要特别体现出中国乐曲的调式色彩和旋律之美,这也是这首乐曲深受喜爱最主要的原因[4]。

2.2 和声中国化。用钢琴来表现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作曲模式,就和声而言必须进行中国化处理,才能表现出中国乐曲的风格。钢琴曲《彩云追月》将西方和声与中国风格相结合,五声性的分解和弦、四五度的柱式和弦,强化了中国风格;八度分解声音空泛纯净,更加能够渲染出夜晚天空的纯与静以及云与月追逐的情景。如钢琴曲《彩云追月》引子部分的和声没有采用传统的大小三和弦或七和弦,而是采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分解和弦,很像中国古筝的演奏(见下谱例1)。

谱例1 钢琴曲《彩云追月》

在教学中要区别中国化和声与传统和声的音响效果,演奏方法也要随音乐风格做适度调整,在乐曲的第29-32小节的右手部分和弦中,它采用了在传统和声的主和弦基础上附加六度音形成具有五声音阶特色的中国化和声。演奏中国化和声(分解和弦)不能单纯当作和弦去演奏,需要兼具有一定的旋律性,甚至可以理解为它是旋律的一部分,相比传统和声而言演奏时可以比演奏传统和声(分解和弦)更为突出一些它的旋律性。乐曲中非三度叠置的和弦民族化处理,使和弦改变了传统自然大调的和声色彩,多出了几分中国特色,是中西结合的范例,也是和声中国化的创新。

2.3 采用探戈舞曲节奏。探戈(tango)是双人舞蹈,起源于美洲中西部,探戈节奏音乐为2/4拍,但是节奏感非常强烈的断奏式演奏,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将每个四分音符化为两个八分音符,使每一小节有四个八分音符。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创作保留了中国的传统风格的同时,还使用西方的探戈舞曲节奏贯穿始终,使作品具有西方与中国传统二者相结合的艺术特征。管弦乐曲《彩云追月》在编曲中首先采用了探戈节奏的伴奏织体,钢琴曲《彩云追月》的创作继承了这一特点,遵循了原有的曲风进行创作。中国音乐讲究“一波三折”,而此曲中的探戈节奏型时值为一长三短,也正是中国传统和西方节奏的完美融合。教学中应要求学生熟知探戈节奏特点,演奏时和弦的第一个根音需要深一些、充分一些,后面的节奏需要轻松有弹性,但不可过于短促。探戈节奏的加入使得乐曲多了些舞蹈性元素,使得乐曲更为轻松流畅,演奏中需要把西方的节奏特征与中国风格的旋律有机的统一起来。(见下谱例2)。

谱例2 钢琴曲《彩云追月》

3.注重线性思维

线性思维,是一种直线的、单向的、单维的、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非线性思维则是相互连接的,非平面、立体化、无中心、无边缘的网状结构,类似人的大脑神经和血管组织。就音乐思维而言,因为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是“单音音乐”,这就体现出中国人所特有的音乐“线性思维”的习惯。”钢琴曲《彩云追月》是在中国的五声调式基础上写成的,旋律主要由五声音阶构成,线条流畅,旋律简单、纯朴,乐曲不仅注重“立体思维”,更重视“线性思维”。钢琴曲《彩云追月》也具备以上特点,“线性思维”的创作使得乐曲保留了乐曲的原有风格,和弦的旋律化使得钢琴版本和管弦乐版本有了异曲同工之妙(如下谱例)3。

谱例3 钢琴曲《彩云追月》

三、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演奏处理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由中国管弦乐曲改编而成,因此在演奏上有别于演奏国外的古典作品,在教学中对演奏手法和情感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风的把握

钢琴音乐作为起源于欧洲艺术的品种,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回顾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其创作技法上,还是在演奏表现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钢琴曲《彩云追月》在很大程度上宣扬了浪漫色彩,这首钢琴曲是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特色的作品,在弹奏的时候要表达其意境,我们必须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再去分析作品,再弹奏作品。如乐曲中的装饰音、颤音的演奏,需要了解竹笛等的相关乐器的演奏技巧,乐曲中的第12—18小节,几处波音需要根据竹笛的演奏特点去演奏,演奏时应快速且要弱化装饰音,要突出波音、颤音等对旋律的装饰效果。颤音的演奏模拟竹笛,要用大臂略将小臂带起,使小臂与手指之间形成半悬空状态,注意均匀密集又清晰准确(见谱例1、谱例4)。

谱例4 钢琴曲《彩云追月》

针对中国钢琴曲的风格特征,在演奏中对强弱、触键、音色等方面都要有特殊的技术处理。钢琴曲《彩云追月》描写夜晚月色,在演奏中要以静为主,演奏力度不宜过强,力度对比不宜过大;触键中较多处采用贴键演奏,以制造夜晚月光下朦胧的感觉;音色方面讲究通透,表现皎洁的月光穿过云层。如乐曲中的琶音要像行云流水一般,表现浩瀚夜空中一抹云彩的幽静,演奏时要手腕放松协调让琶音变得更为流畅,左右手交替要注意力量的转移,模拟古筝的演奏效果,更能体现中国风格(见谱例1)。

2.画面感的把握

钢琴曲《彩云追月》的标题以实物为对象,具有特定的情景画面,演奏中需要根据标题所赋予的内容描绘出月的皎洁,云的多变,相互交融的景象。无论是在钢琴演奏的色彩上,还是节奏上,都不可以死板,需要有描绘的手法,犹如印象派的画,色彩浓淡,轻重缓急由设定的情景所决定。如乐曲中的第5小节,左右手八度交替,在弹奏时节奏上可以有自由成分,色彩上可以空一些、净一些,追求一种干净透明的感觉,表现月光如水,清澈透明,仿佛是在寂静的夜晚中。再如第47-48小节右手的连续纯四度,也是追求纯与空的音响。在教学实践中要以想象的画面为指导,触键既要干净,还要兼具音乐形象。钢琴曲《彩云追月》,在音色上大量模仿民乐的音色和神韵,演奏法上出现“虚音”与“实音”的韵味变化,注重音乐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就很好地营造了月夜中云月相逐的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遐想连篇(见下谱例5)。

谱例5 钢琴曲《彩云追月》

3.角色感的把握

钢琴曲《彩云追月》描绘的是云与月,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针对角色要有不同的塑造手法,演奏中从强弱、触键、踏板等方面都要做出相应的处理。不同角色间的交流“对话”,要符合角色的特征,演奏中可以拟人化,如乐曲从38-46小节开始,在音乐形象上有云与月彼此交融追逐景象,作曲家在音乐织体安排上由疏到密,由静到动,构成对答模式,似是云与月互相掠过,画面感极强。演奏中需控制好强弱,把握好角色,音乐要张弛有度,要有嬉戏感、角色感(见下谱例6)。

谱例6 钢琴曲《彩云追月》

角色的把握有助于提升乐曲的画面感,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彩云追月的场景,令听者如临其境。

四、总结

中国的传统音乐博大精深,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特色、地位以及音乐价值,它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带给更多人美好的享受。钢琴曲《彩云追月》成功的改编,不仅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它,也让世界对中国音乐有了不一样的感觉。不管是原曲还是改编曲,它都充满着中国音乐特有的艺术韵味,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猜你喜欢
钢琴曲谱例和弦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苦练和弦勇闯难关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
综合性院校西方音乐史教材中的谱例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