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转专业现状及对策初探

2022-09-14 08:08许萍虹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热门专业学校

许萍虹

(宁德师范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早在199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有以下几种情况者学生可转专业,一是学生确有专长,二是学生有某种疾病或生理缺陷经医疗机构确诊,不能在原专业学习但可以在其他专业就读的可申请转专业。转专业政策刚发布时,由于限制较多,程序繁杂,学生成功转专业人数几乎为零。直至2003年,复旦大学批准244名学生成功转专业,开启了我国高校转专业工作的新篇章。

2005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转专业政策进行了修订,明确学生可以按学校的规定申请转转专业,把转专业的权限下放给各个高校。由此,各个高校相继制定了转专业相关的管理办法,转专业政策逐渐放开。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转专业要求进一步放宽,其中提道:“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学校应当制定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办法,建立公平、公正的标准和程序,健全公示制度”[1]。但是,学生转专业后续课程冲突等各项管理工作以及学生专业发展问题也需要高校设法予以解决。

一、学生转专业现状

1.学校转专业政策

为了规范学校转专业工作,在领会上级部门相关转专业文件精神基础上,从学校实际出发,宁德师范学院在2014年制定出台了《宁德师范学院学生转专业实施条例(试行)》,2017年8月对该实施条例进行了一次修订,并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学校目前实施学生转专业的主要政策依据。条例中规定“学生可以在文科、理科、工科专业以及师范、非师范专业间互转,学生第一学期平均学分绩点达2.0及以上且身体条件符合转入专业学习的要求可申请转专业,除学校另有特殊规定的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只能申请转专业一次”。

2.学校转专业流程

学校于每年11月份开始启动转专业工作,并于当年下个学期初完成转专业工作,具体见图1。

图1 学校转专业流程图

3.学校转专业特点

从近几年转专业情况看,该校转专业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转专业转出转入人数限制,像金融管理类、师范类等热门专业控制在5%左右,其余专业基本控制在15%以内。

第二,报名转入人数较多专业,如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等师范类专业为热门转入专业,这些专业转出学生很少。以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2020级为例,当年报名转入该专业的学生数达到39人,转入容量5人,报名转出的学生3人,实际转出学生数为零。

第三,新设立的本科专业转出比例较高,转入较少。如酒店管理、护理学等,此类专业为转专业的相对冷门专业。

二、学生转专业动因

1.兴趣爱好

从近几年学生递交的转专业申请以及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兴趣爱好是学生转专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中对兴趣的解释: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2]。因此,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积极愉快地去探索和完成,完全不会当成是一种负担。学生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能够调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适应专业学习环境。但是很多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或因对专业了解不够,听从父母意见,专业调剂等原因,一部分同学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从而对待学习消极应付,很难投入学习中去。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大学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兴趣爱好发生转移,渴望在新的专业领域发挥自己所长,从而产生转专业的意愿。

2.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扩超,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容乐观,毕业即失业的压力让学生不得不根据市场的导向着眼专业就业形势。因此,大学生在选择转专业时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未来的就业前景。就业的好坏已经逐渐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也正是专业就业前景引起了学生对热门专业的追捧,从而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的地位不断提高,待遇持续改善,师范类专业也成了热门专业。从笔者工作的单位看,近几年,师范类专业一直是学生转专业的热门选择,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3.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盲目性

一是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大学专业的实质内涵,一些仅凭专业名称的好感度进行填报,对专业一知半解。二是为高考分数所限,填报志愿时往往在优先保证录取的情况下选择服从调剂或者直接报考低分专业。三是忽视个体差异,一味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去读大学时才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王换芳等调查发现,有34.9%的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是对填报的专业完全不了解,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因为不适应专业的学习,缺乏兴趣等各种原因就会有转专业的想法[3]。

4.父母影响

有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的特点和前景缺少了解,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听从父母的安排,很少有自己的主见,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有的学生在转专业申请中直接写道,因为家里人更多的是老师,他们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老师,可能自己更适合师范类专业。叶建辉调查发现在有转专业意愿的学生中有12.83%的学生在申请转专业时是按照父母意愿执行[4]。

5.学习不适应

高中阶段,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高考怎么考,学生就怎么选择“应试”策略。因此,高中的主要教育方法是填鸭式教育、书山漫步、题海作战等方式。高中的主要目标是考上大学,学习的压力非常大,部分高中老师、家长一直给学生灌输一种错误想法——进入大学你就可以放松。但是新生入学后,一方面是经历了紧张的高考,期望可以放松自己;另一方面是发现大学不仅课业繁重,而且整个教学模式与高中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导致学习的不适应,产生厌学情绪,失去学习目标。

三、转专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转专业工作仍面临很多现实问题。

1.教学资源限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资源、教学场地、实验设备和办学经费等各方面条件远不如老牌大学,学生转专业后,会造成转入人数较多的专业教学资源紧张。因此,有些热门专业就采取减少转专业转入名额,提高转入门槛,加强面试考核等措施,这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部分学生转专业的意愿。

2.专业发展不协调

从每年报名转专业的情况看,有的专业超过一半的学生报名转出,如果完全放开转专业限制,势必会造成这些专业生源流失严重,而热门专业学生人数暴涨,影响整个学校专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3.转专业的盲从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个别学生对未来专业学习并不是很了解,在申请转专业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身边同学、朋友影响,盲目地跟从转专业,导致难以适应新专业的学习,频频挂科,学习过程中痛苦不堪,但又限于该校转专业政策,无法回到原专业或者选择新的专业。

4.转专业限制条件多

一是成绩的限制,转专业条件中限制了专业成绩、高考成绩要达到某一特定分值才允许转专业。以2020级为例,转入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成绩在原专业排名前30%;转入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要求高考语文成绩达到125分;转入英语(师范)专业要求高考英语成绩达到110分。二是时间限制,学校转专业时间为每年11月份至当年下个学期初这段时间进行,转专业时间跨了两个学期,一般完成转专业工作要在第二学期第四周后,这对于转专业学生的学习不利。三是人数、次数限制,目前学校转专业文件虽然规定的转专业容量为15%以内,但是实际情况,很多专业的转专业容量通常设置在5%以内,另外转专业次数只有大一唯一的一次转专业机会,这就限制了很多学生的转专业意愿。

四、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建议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地处省会之外的地级市,发展中受到区域经济的制约,加上本科教育时间短、高层次人才短缺、教学设施不如老牌大学丰富,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还不够完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这都导致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转专业问题上受到更多的制约,很多学生转专业的想法很难实现。为此,基于现状的了解,转专业动因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专业结构,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为满足学生对专业的选择,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本科院校的客观要求,需对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结合学校办学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实际需要设置专业,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做强特色专业,提升整体专业水平。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推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优化转专业限制条件,适当增加转专业次数

第一,高校转专业政策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要求绩点达到特定值,单科英语成绩等,这些条件的限制无形中剥夺了部分学生转专业的权利,有违转专业政策实施的初衷。适度放宽转专业条件,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通过转专业实现心中理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潜能,获得专业学习成就。

第二,转专业制度的实施是为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益探索,是学生二次专业选择的机会。很多学校只为学生在大一提供唯一一次转专业的机会,若是能增加一到两次的转专业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就能给转专业的学生更多时间思考,有利于转专业学生更理性的选择[5]。

3.加强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前提前了解该专业,充分了解专业前景,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通过开设专业思想教育课程,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设专业认知讲座,任课老师讲授专业知识,参与实习实验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

4.加强热门专业的教学设施建设,满足学生需求

学校要积极加强对热门专业软硬件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专业师资,或者通过与其他高校建立合作,进行资源共享,以满足转专业学生需求。同时,积极聘请相关行业精英人士为学生授课,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更加深入了解行业情况,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5.设立第二学位辅修政策

根据《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可向本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授予辅修学士学位”。与主修专业相比,辅修专业具有课时少、培养时间短、培养要求偏低等特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进行学习,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也能满足部分学生对热门专业的学习需求。

结语

转专业工作是一项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要切实做好学生转专业各项工作,既不能让学生盲目转专业,又不能阻碍学生的转专业需求,要结合实际情况,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构建合理的转专业机制,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热门专业学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学校推介
疯狂猜图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本月热门产品报价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