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医学生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干预性研究*

2022-09-14 08:08肖云波廖艳芳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实验班医学生信息技术

龚 莎 肖云波 张 婵 廖艳芳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一、研究背景

1.“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发展日趋成熟

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率先提出了“互联网+”理念。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该搭乘互联网的顺风车,更便捷、更迅速地惠及人民群众。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全球自然资源研究院副秘书长史江南曾提出,现有的健康教育传播手段单一、渠道有限,缺少针对性、趣味性和时效性。如何借助“互联网+”开放、高速、便捷的优势,改变传统健康宣教模式,快速精准推广健康教育与促进,是健康教育新的研究领域。

利用网络和社会化媒体进行信息的获取是当前人们接受健康教育的主流选择。医疗服务单位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在“云”端远程为大众提供免费的各类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弥补了传统方式健康教育的单向性和非互动性。“互联网+”健康教育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服务需求,提高了宣教质量和效果,使得健康教育服务更具个体化和精准度。

2.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信息能力有待加强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健康教育工作者不能只具备医学知识,更要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但当前的健康教育队伍,还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大都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信息处理能力。要普及“互联网+”健康教育,就要培养一批懂医学知识的信息化全能型人才。

医务工作者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医学生是保证健康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医学生的健康宣教能力直接关系到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在培养医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1]。

3.“互联网+”时代,高职医学生应提高健康教育的信息能力

医学类高职院校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特别是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要告诉学生,利用丰富网络资源,采取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微”平台,开展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能达到更佳的健康宣教效果。

可见,“互联网+”时代的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开展与受教者的网络互动,这是信息社会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为培养高职医学生的信息能力,计算机类学科教师应与医学类学科加强教学联系,将“信息能力”融入“健康教育能力”中,应在计算机类学科中突出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让其更好地运用新技术新科技开展健康宣教工作。

二、研究策略

干预性研究是指采取具体的措施去解决实验中的问题,本课题研究运用提高信息能力的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提升高职医学生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研究目标。

对于技能的定义,克伦巴赫(J·Cronbach)认为:“最好是把技能定义为习得的,能相当准确执行且对其组成的动作很少或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的一种操作。”从中可知,提高技能要通过针对性地训练才能达到“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的技能目标。本校是医卫类高职学院,学生毕业后将服务于医疗卫生行业,其职业性质决定学生必须具备健康的宣教能力。课题组在计算机类课程中提出要加强医学生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其健康教育信息能力,通过分解任务、创设岗位化情境等教学方法开展干预性对比教学研究,后期采用问卷和考核方式得出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2]。

1.“提高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教学目标贯穿实验始末

课题组率先在高职医卫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健康教育信息能力。教学实验中一直遵循“加强医学生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研究目标。在加强医学生健康教育意识方面,课题组教师把实验班的实训素材重新编辑整理成蕴含健康教育的系列学习资料,如电子表格编辑素材是“慢病患者随访统计表”,演示文稿编辑素材是“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课堂教学活动中特别注重加强医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帮助大一新生尽快完成专业的认知和职业的认同,时刻提醒学生牢记医务工作者的健教职能。

2.创设岗位化情境,加强医学生健康教育意识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景,通过把控学生心理活动,掌握学生情感变化,让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训教学中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提倡校企合作,强调体验实践式的学习模式。高职计算机学科教师应熟知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岗位需求、学科特性和学生特点等方面创设岗位化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

从专业要求和岗位能力出发,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创设真实性较强的岗位情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实验班研究对象有临床专业学生,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基层卫生机构、能够从事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的典型岗位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师、农村医生。创设情境时可以从医师的健康教育职能视角去设计学习情景。例如,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我们在实验班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某社区医院慢病管理中心的王主任决定下周开设一期介绍高血压的健康课堂,王主任年纪大了,电脑操作水平有限,要求刚参加工作的小李医生制作这份高血压健康知识的演示文稿。设置这种岗位化情境,能把“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职业岗位密切联系起来,加强医学生的健康教育意识,既能体现学习活动的真实性,又能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情形[3]。

3.采用任务分解教学法,提高医学生健康教育信息能力

“任务分解”是将完整的技能分解成各个局部技能,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培养技能的实训课堂。信息能力提高的过程与认知过程一样,是从易到难、从基本到综合的能力训练,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后再学习综合技能才能事半功倍顺利完成实训任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把制作健康宣教作品的任务都分解成多项子任务,例如制作“健康小报”任务被划分成三个子任务:“版面布局”任务、“版块编辑”任务和“整体修改”任务。这些子任务有着先后难易的学习规律,前项任务是后项任务的基础,后项任务是前项任务的提高。学生若要完成后一项任务就必须先完成前项任务,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部分高职学生感觉计算机实训学习困难,操作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持续地拖欠“子任务”,不能按期完成,导致难以实现“终期任务”。在实验班“版面布局”子任务教学环节,教师先展示样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然后总结健康小报版面规划的关键,帮助学生突破健康小报布局这一难点。学生有了理论依据后再实践操作,版面布局的子任务能按时完成,对推进第二项子任务的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效果。通过任务分解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顺利完成各项子任务和终极任务,提高了信息能力。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主要在“信息技术”和“医疗网站设计”两门课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干预性研究是以本校20级、21级临床、护理专业平行班为实验对象,成班是按照学生报到顺序依次编排,班级人数相当。此项干预性研究在两年间进行了多次实验研究。课题组三位老师每次设定1~2个班为对照班,另外1~2个班为实验班。教师同时担任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采用同一本教材,除了在教学素材上有差异外,对照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内容和进度都保持一致。在实验班中,教师着重提出“提高医学生健康教育信息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实训素材选定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内容,设置了以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系列实训任务,如制作健康小报、制作健康教育演示文稿、制作健康教育小视频。

“医疗网站设计”课程的干预性研究对象是本校19级和20级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两个班级。确定20级卫管班为对照班,19级卫管班为实验班。实验班增加了制作健康教育类网站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一致的。

四、研究结果

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课题研究,课题组对研究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是针对实验班学生就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自我评定。

从表1中能看出实验班学生在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自我评定中大多数人持着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提出加强医学生健康教育信息能力这一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同时也认可在学校具备制作健康宣讲电子作品的能力会对今后的工作有帮助,实验班大多数学生表示计算机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表1 实验班学生就提升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自我评定

每个章节学习之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都布置了以健康教育为主题制作宣教作品的综合性大作业,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从内容、美观、多种元素、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考评。

从表2中可看出,第一,提出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实验班各段成绩普遍比对照班好。第二,在四项作业考核中,实验班学生的优良作品数明显多于对照班。说明经过干预性研究,实验班学生的健康教育信息能力比对照班学生要强。

表2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健康教育信息能力上的成绩对比分析

不管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在四类作品中演示文稿优良作品数目最多,其次是小报作品,小视频和网页作品的优良数目最少。这项数据也真实反映出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和能力最强,演示文稿的动画编辑比视频编辑更容易掌握,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制作出较流畅的动画效果。

五、讨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分析,向高职医学生实施健康教育信息能力的干预实验对提升高职医学生的健康教育信息能力是有帮助的。通过提高技能的教学策略,实验班学生制作宣教作品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班,本课题研究目标基本达成。后期还可深入研究。

1.引导学生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应用网络资源,应让学生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充分体会网络时代的便捷,让学生明白“互联网+”健康教育是当前最受人们欢迎的健康教育形式。在课时有限的基础上,可利用在线课程,开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和移动端信息技术,指导学生制作形式更新颖的健康教育作品。譬如,使用H5秀米图文编辑制作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宣教H5电子作品、应用微信小程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鼓励学生了解健康教育类APP或新媒体平台,为健康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信息交流大都通过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快手、手机APP等方式进行。各类医疗APP软件和健康类短视频满足了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需要。有数据显示70%以上的民众对科普知识的获取以短视频为主,而且年轻人选择短视频和APP的比重更高。由此可见,高职医学生应深入了解新媒体,能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

3.医卫类高职计算机类学科可继续开展同类课题研究

继续以“提升高职医学生健康教育信息能力”为研究目标,深入推进计算机类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围绕健康教育主题进行序化重构,教学素材和数字资源从健康教育方面来修订开发,进一步深化计算机类课程的内涵建设,满足高职医学生的学习需求。

猜你喜欢
实验班医学生信息技术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行知实验班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