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的结构分析与演奏

2022-09-14 08:08
中文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即兴曲舒伯特乐句

罗 婷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舒伯特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其作品的艺术内涵较为内敛含蓄,采用的器乐体裁形式多样化,将古典音乐形式与民间音乐因素巧妙地结合是其中一大特点。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更是将这一乐派作曲家热衷于抒发内心感情的作曲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舒伯特一生短暂,但在其有限的生命之中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经典名作。

一、舒伯特即兴曲简介

1.舒伯特即兴曲的出现

“即兴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意为“迅速的、速成的”。即兴曲的风格通常是精致、优美而典雅的,即为“即兴”,与大型的经过严密构思的作品有较大区别。舒伯特的即兴曲分为两组,每组四首,一共八首,作品风格各不相同,无论是委婉优美或是庄严沉重,都极具舒伯特的个人特色。虽然即兴曲并不是由舒伯特首创,但却是从舒伯特开始得到社会的认可、接收,并由此广泛传播。他的即兴曲结构并不冗长复杂,但丰富、立体的音乐层次却让人为之动容。舒伯特即兴曲的出现传承和延续了古典音乐的风格,并开创了新的创作方式,是当时即兴音乐体裁的巅峰[1]。

2.即兴曲的音色特征

舒伯特的即兴曲旋律优美、意境深远。有较强的音乐层次感,旋律和声部的相互交错,决定了演奏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手指控制能力,才能做到声音的颗粒性、旋律的突出和线条的清晰表达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是即兴曲,每个音乐乐段节奏型的不同以呈现出情绪变化以及多样性的感受和体验。[2]

二、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的结构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是舒伯特即兴曲第二套中的第三首作品,是一首典型的变奏曲。该作品由一个主题、五个变奏和尾声共七个部分组成,各变奏之间具有鲜明的对比,属于装饰变奏。音乐的发展为三部性:主题与变奏一、二是呈示部,变奏三、四为展开部,变奏五与尾声为结束部。主要调性为降B大调,后转为降b小调再变为其近关系调降G大调,最后回归为最开始的降B大调。乐曲结尾部分的尾声为补充终止,以和声的方式重现了曲目最初的主题,达到结尾点题的效果。整首曲子调性的不断变化使音乐形象更加充盈饱满。

1.主题

作品的主题部分源自舒伯特著名的音乐剧《罗莎蒙德》,旋律优美而歌唱,左手伴奏源远流长。以B大调开始,旋律较为单纯,给人以轻松明快的舒适感,在第二个乐句开始时右手在之前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八度变化,随着主题继续发展,高声部的突出使旋律有了起伏。第三句乐句转入了降B调的对应小调,使其感情色彩更为浓烈。而力度的加强,对旋律进行起到推动作用,第四乐句经过了华丽的回旋音然后以渐弱的形式缓缓减慢而告一段落。

2.第一变奏

第一变奏以轻快流畅的情绪对速度和主题进行变化,主要体现多声部的线条和音乐层次,具有复调音乐的特点,演奏时各声部的角色定位都要兼顾,再在银色上有所区分,右手高音声部着重于突出主旋律线,明亮高亢,中间的次声部旋律轻柔附和,左手声部音色厚重。这一变奏也是以降B大调开始的,于第三乐句转入g小调,旋律色彩更加丰富。左手二分音符构成了低音声部的线条,充分弹够音符时值的同时,在行进过程中还要将力量推送至次要声部的其他手指,因此小指的支撑很重要,要有强有力的支撑力,以突出各声部旋律线,各手指触键要连贯、推动,使整个旋律线条轻盈而流畅[3]。

3.第二变奏

这一变奏的音乐风格对于第一变奏而言发生较大变化,旋律更为欢快活泼,像小精灵一样灵动活跃,主旋律在左、右手之间轮流转换,从最开始的弱音起奏慢慢进入状态,随层次的不断递增增强,音乐层次更加丰富,音乐线条起伏有趣,而增加的装饰音也具有锦上添花的精致华丽感。左手有较多和弦,但触键并不笨重呆板,在轻盈之中配合切分节奏增强律动感。

4.第三变奏

变奏三的调性由B大调变为了降b小调,色彩暗淡,变得沉重、庄严,情绪上与第二变奏的欢快形成了鲜明对比,旋律略显低沉,情绪也变得感伤,仿佛是作者激动情感的表达,不断宣泄着自己的情绪往前推进,直到尾声逐渐回归宁静。这一乐章中,右手八度不断递进变化,表达着这一变奏的沉稳,左手的三连音为右手的旋律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配合踏板使用可以体现其厚重的音乐质感,增加感染力。

5.第四变奏

第四变奏以新的降G大调为开头进入,较多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音乐线条清新的流淌,使整个变奏如雷雨过后的晴天一般明亮透彻。切分音的加入,也使得这一变奏活泼跳跃,在欢快的情绪发展中,主旋律在左右手相互呼应、对话,使旋律富有乐趣,但不论是左手还是右手,主旋律中每一乐句的最高音不仅是重音也是句子的重心,由其他音连接的过程中,力量得到传送以推动至最高点突显其重要性。此变奏中,上一变奏的低沉情绪已经一扫而空,音乐风格有了整体的转变。

6.第五变奏

第五变奏调式回归降B大调,以短音阶的形式进入,属于加花式的变奏,右手跑动较多的六连音中包含主题旋律的骨干音,每一句短乐句使这一乐段出现华彩的变换,节奏欢快流动,高潮部分从第三个乐句而开始,和声转为了小调,左手音的旋律进行绵延而流畅。前半部分左手切分音型的伴奏织体中,和弦的支撑也尤为重要,随音阶上、下行时配合以力度的增强和减弱,使音乐表达更加澎湃激情。结尾部分的主题回归以单旋律的音符组成来轻缓收尾,使听者回味无穷。

7.尾声

尾声再现了主题,将主题的动机音调反复两次,仿佛回忆一般,以宁静内敛的方式进行收尾,凝重安静,像是重新进行一次记忆的凝集,整曲在几组极弱的和弦进行中缓慢沉稳的结束,这一份凝重感与最开始主旋律的欢快轻巧形成了情绪上的反差对比,也起到与主题首尾呼应的作用。

三、《即兴曲Op.142 No.3》的演奏要点

作品的整体音乐特点为声部清晰、线条流畅及层次丰富,每一个变奏都有大小调的转换,演奏时应准确掌握每一变奏的音乐性和情绪发展,才能更好地将作者的创作意图充分表达。

1.触键方式

在主题段落的旋律中,单音的弹奏应该用慢而深的触键方式进行,手指贴合琴键,传导力量至指尖,再至琴键深处,以弹奏出、每一个音的穿透力。在一、二变奏中小指的支撑尤为重要,既要突出又要将旋律进行连接,小指的支撑应稳定深入,同时还要控制大指的触键,将其次要角色弱化。装饰音也要具颗粒感,不能过于死板,要灵活表达。第三变奏和弦偏多,由于情绪的变化,对手指、手掌的支撑力要求相对较高,弹奏过程中要避免僵硬,不要只是敲击琴键,要学会将肩部与手臂的力量自然的转化为手指的力量传递到指尖,保证声音的饱满,同时促进旋律的推动感和流动性。第四乐章由于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左手的琶音应柔和一些,左、右手轮流承担主旋律时应更突出旋律声部。第五变奏的音阶跑动较多,建议前期先进行稳定的慢练,再不断加速精细化演奏。

2.旋律的歌唱性

弹奏歌唱性旋律时,指尖发力更似揉面,触键面积大一些,音与音之间力量做到推送传导,使声音集中稳重。每段变奏的旋律随感情色彩产生变化,在第二变奏中为了体现出旋律的律动性,主要着重于左手的节奏型,右手的主旋律线条为最高音骨干音的延续,应有一定的颗粒感但也要秉承旋律的延伸与流动。第三变奏的厚重音色则需要旋律的均匀稳定来突出这一部分旋律的沉稳,主旋律在左、右手的相互交替中有所呼应。第四变奏中旋律从第三变奏的深沉、庄严过渡为平缓、宁静,由于左、右手的相互主题变换,也表现出一种不安的情绪,因此在弹奏这一变奏时,感情的把控是很重要的。到第五变奏时,音乐旋律回归最初的轻松、欢快,从前一变奏的不安、焦虑转为放松、舒适。整曲旋律始终需要轻盈的、推动的、似歌唱般气息连绵不断的均匀跑动[4]。

3.附点音符的弹奏

准确弹奏其中附点音符的时值是必要的,但应结合律动感使其富有韵味,避免刻板的连接,因为过于僵硬的弹奏会影响音乐风格的体现,为了充分体现出活泼的音乐形象,对附点的节奏控制与表现格外重要。

4.踏板的运用

开头主题中的踏板可以踩得稍浅一些,随着力度的加强,踏板使用频率随之增加,踏板可以踩得深一些。第二变奏由于需要连贯的旋律表达,踏板更起到辅助连贯的作用,浅一些的踏板,能够使音质既通透又尽可能干净。第三变奏由于情绪较为深沉,踏板可以踩得深一些,但也要增加踩踏次数,帮助音色达到理想的效果。其余部分踏板应根据音色、情绪、和弦和声的变化而变化,在演奏歌唱性的乐句时加以踏板,这样乐句会更加圆滑,富有委婉的连接性。弹奏颗粒性强、切分节奏的时候踏板要少用,使声音具有独立性和弹性。力度弱时适当减少使用频率,声音有力厚重的时候踩得深一些让音色浑厚,这样也更能产生共鸣。

5.音乐术语

作品中所有的音乐术语标记,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部分,而其却又是最能帮助我们准确把握曲目各变奏风格的要素之一。第一变奏的“Andante”虽然意为“行板”,但更体现的是一种不急不慢的状态,直接明了地告诉我们弹奏出的应该是一种优雅、从容的情绪。第二变奏标记为“Legato”,意为“连贯”,不仅表示音符之间弹奏应该连贯,也传达出5、4指旋律音应该充分连接和流动演奏的含义。到了第三变奏开头的“p(Piano)”弱奏,弹奏则应轻柔进入,情绪也应该保持亲和、温柔。第四变奏开头的“f(Forte)”强奏,也在预示着这一变奏不同于之前情绪,内心状态相对于前一变奏应有所变化。最后一个变奏的“pp(Pianissimo)”意为“很弱”,告诉我们这一段的弹奏应轻柔如小溪般流淌。尾声部分的“Lento”意为“慢板”,回归至乐曲最初的宁静,但因为是整曲结束,传达出较为缓慢、悠远的意境,在稳重、深沉的氛围里渐渐消失。除此之外,还有谱面中多次出现的渐强、渐弱、减慢、突强等记号也需要仔细的结合其中旋律走向去理解,认真、仔细的读谱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诠释作品的深刻意义。

结语

舒伯特《即兴曲Op.142 No.3》是一首由多个变奏组成的即兴曲,风格多变的同时,感情表达也极其细腻,对细节、要点都要反复揣摩,不能盲目下指,要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学习,需要演奏者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整个作品弹奏的过程中,对音色及旋律进行的听辨尤为重要,需要演奏者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探索,寻找最合适的触键与表现方式,发掘其中的美好,以此更好地表现作曲家所要传达的音乐情绪与作品魅力。舒伯特这一浪漫主义时期所留下的代表性作品,具有强烈的歌唱性和抒情性,它细腻而神秘的感情色彩,值得每一个演奏者去充分探寻和领悟。

猜你喜欢
即兴曲舒伯特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