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未来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现象式学习》评介

2022-09-14 06:49
地理教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芬兰课程标准现象

屈 迟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芬兰突出的PISA成绩引起了全世界对芬兰基础教育的关注,但人们对被纳入2016 年颁发的《芬兰新国家课程标准》中的“现象式学习”知之甚少。《现象式学习》由“芬兰现象式教学第一人”科丝婷·罗卡教授编著、中国学者葛昀翻译,2021年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本书讲述了芬兰最新的教育理念,并用了七个技能板块描写《芬兰新国家课程标准》中的面向未来的七大横贯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现象式学习(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

全球兴起的STEAM教育综合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而本书介绍的现象式学习则更进一步,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目标是塑造面向 21 世纪的新型人才,使他们能够应对并有能力解决全球诸多棘手的问题。基于现象的学习不是一项浮于表面的任务,它揭示了学生的意图、想法和计划,同时,它可以使学生的自我调节、共同约束和元认知等21世纪新型人才所需要的能力得到发展。

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了芬兰的文化史和教育史。第二章是“来自教育心理学的启示”,讲述了过去30年教育心理学在全球范围对促进教育发展所起的作用,其中的技能板块涵盖了21 世纪新型人才所需要的七个基础广泛的横贯能力,这些能力是2016 年芬兰实施的新课程标准的关键部分,包括:思考与学会学习,文化感知、互动沟通和自我表达,自我照顾和管理日常生活,多元识读,信息及通信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参与、影响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第三章主要介绍了现象式学习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并讲述了现象式学习的哲学背景、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开展现象式教学项目、如何评估现象式教学项目以及如何应对现象式学习中出现的挑战。第四章是“展望未来”,探讨了目前芬兰的师范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以及教育领域正在开展的各类创新。

在解决现在一些结构混乱和棘手的问题时,具备全局性和跨学科的思维非常重要。现象式学习强调整体性的学习方法,以学生界定的某种现象作为探索的核心,需要学生用多方面和多学科的视角分析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本书介绍的现象式学习综合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知识,不是为了取代科目学习,而是将现实中的某个具体现象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之下。学生通过现象式学习,可以将校内学习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象式学习是面向未来的全球教育新探索,以现象为基础的学习理念并不新鲜,但要在现行以科目教育为基础的课程框架内开展现象式学习仍面临着挑战。本书对于全球教育变革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芬兰课程标准现象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芬兰学校能治愈“厌学症”
在芬兰坐火车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Herrmans对芬兰工厂进行扩建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