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为你掀开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纱日出东方
——山东文物精品展

2022-09-15 07:48策划执行丨山东博物馆本刊编辑部文丨庄英博李思山东博物馆
旅游世界 2022年9期
关键词:龙山文化大汶口山东地区

策划执行丨山东博物馆 本刊编辑部 文丨庄英博 李思(山东博物馆)

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于2022年9月在孔子诞生地尼山开幕。为配合论坛的召开,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山东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承办的“日出东方——山东文物精品展”在孔子博物馆展出。展览汇集省内众多文物精品,反映了山东悠久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灿烂文化遗产珍藏,集中展示了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1978年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釜,高30.8cm,口径32.4cm,腹径41.2cm。器型大而稳重,质地为泥质红陶,敛口、平唇,球形腹、圜底,腹部两侧附对称小横耳,是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最为典型的器物之一。唇面用白色和熟褐色两彩相间绘凹边三角形组成的叶形图案,腹部以深红色作为彩地,绘等距6个熟褐色圆形,每个圆形又用白彩画8个方心云雷纹,将圆形作四等分成为团花状图案,再以白色彩线勾连各组团花,构成一幅色彩艳丽、构思独特的画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临大海,中有泰山,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文物资源丰富,自新石器时代开始,生产力水平已经领先全国。商周时期,山东地区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面貌,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教育、医学等方面均做出了杰出贡献,形成了百家争鸣的辉煌局面。秦汉以后,山东地区深度融入中华主流文明之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抟土为陶

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抟土为器,利用粘土的物理性能创造出陶器。陶器的发明改善了先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华饮食传统的形成和人类体质的提高,加快了人类向文明社会演进的步伐,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此后数千年,陶器长期广泛应用于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凝聚了古代先民最朴素的审美情趣和爱好,是先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山东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史前文明高度发达,尤以大汶口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为盛。山东地区制陶业的灿烂成就,既是中国史前制陶业发展到巅峰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史前文化成就的一个缩影。

·彩陶彩陶是在陶坯入窑烧制之前,用不同的颜料在陶器表面画出各种彩色纹样和图案,然后装入窑中烧成的。这样形成的彩色图案与陶胎结合更为紧密,水洗之后也不易脱落。大汶口文化时期,山东地区彩陶数量迅速增多,纹样和图案也异常繁荣,山东地区彩陶制作进入鼎盛期。此时的彩陶颜色有黑、红、白、褐、黄等,广泛使用了施加地色的双层彩甚至三层彩的绘画技法,彩陶图案有八角星、回旋勾连、云雷、花朵、太阳、网纹、勾连涡纹等。山东泰安大汶口、邹县野店、兖州王因等遗址发现了一批典型的彩陶器物,堪称中国史前彩陶艺术的杰出代表。

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花瓣纹彩陶壶高16.3cm,口径6.3cm,底径3.6cm,最大腹径13.4cm。腹部为橘黄色陶衣,以红、白、褐色等构成五瓣花样的彩色图案,色彩艳丽,器表光亮润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大口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重器之一,皆出现在等级较高的大墓中。大口尊的上腹部有刻画图像,学者们认为这是中国汉字萌芽时期的产物,证明5000年前的山东出现了文明的曙光。迄今为止,发现的大口尊上面刻有8种类型20多个陶文单字,可分为气象、植物、工具等形体。其用途目前推测为酿酒的器具,是史前山东人进行祭祀活动的反映,也是农业生产高度发展、粮食有了剩余,继而产生社会分化的重要标志,为探讨我国古代文明和汉字起源以及当时的祭祀有着独特意义。莒县博物馆藏。

这件蛋壳黑陶高柄杯出土于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高17cm,口径11.9cm,整体为两部分套合而成,器型规整。器表素面磨光,釉色黑亮,制作精巧。在杯柄内套入杯身,口沿既宽且薄,杯柄磨制成短密的竹节状,装饰简介,朴实大方。山东博物馆藏。

·黑陶1930年和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等单位两次发掘章丘城子崖遗址,其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建立了中国早期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确立,是继仰韶文化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重要的发现。龙山文化成就非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黑陶,故龙山文化又被称为黑陶文化。其器型规整,色泽黑亮、质地细密、工艺精巧绝伦,蛋壳黑陶杯以“薄如纸、黑如漆、硬如瓷、亮如镜”的美誉登上史前陶器艺术的最高峰。

玉润东方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新石器时代至今,玉器作为文明发展历程的忠实记录者,见证了人类文明史和社会物质文化发展史的进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山东是最早发现和出土玉器的地区之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史前玉器生产水平达到巅峰,并且有别于南方的良渚文化和北方的红山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夷文化玉器风格。有周一代,在讲求道德审美和推崇自由开放的齐鲁文明中,玉器依然占有重要地位。汉代以后,在等级制度日趋规范的情况下,丧葬用玉更加完备,形成了儒、道并重的用玉思想,玉器承载着人们渴求长生、成仙的美好心愿。

1971年山东邹县野店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玉串饰,环径3-5.1cm,玉质莹润,工艺精巧。特别是其中出现的连璧与红山文化出土的连璧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年代接近,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两地已有文化交流。山东博物馆藏。

牙璧的发现以山东和辽东半岛地区最为密集,时代则集中于大汶口文化中期到龙山文化前期。牙璧的功能目前归纳为三种,一是装饰品,二是用于祭祀和宗教的礼器,三是其他特殊用途,例如海阳司马台遗址发现的牙璧是与一件墨绿色的有领玉环严密的套合在一起的,其用途有待进一步研究。1989年山东五莲丹土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牙璧,最大齿径22.5cm,内径7.1cm,厚0.5cm,外侧有三个齿牙,齿牙上有小阑齿,边缘很薄。同时出土的大玉刀长51cm,宽22cm,厚只有0.3cm,显示了海岱地区精湛的片切割技术。五莲县博物馆藏。

玉刀 五莲县博物馆藏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举方鼎于1961年出土于山东长清小屯,其中“举”为族徽铭文。举族是商代晚期一支强大的宗族,在商王室中担任要职,武丁时期曾多次参与征伐西部边邑异族的战争,为商王室立下赫赫战功。此鼎既有明显的中原特征,也保存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商代山东与中原王朝交流往来的珍贵例证。山东博物馆藏。

春秋时期书刻工具,1978年出土于山东滕州薛国故城。这套书刻工具共计27件,是用于制作竹简的工具,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套保存完整的雕刻工具。从破竹、制片、刮削、修整到装订,所需工具一应俱全,是一套难得的、十分完备的重要资料。济宁市博物馆藏。

清冶铜华

山东地处黄河下游,是我国铜器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商周时期,山东方国林立,对中原及周边地区产生着重要影响。山东出土的青铜器以酒礼器和食礼器为核心,表现了山东地区与商周王朝双向互动式的文化交流。战国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思想观念及生活习俗的变化,铜器开始由礼器转向日常实用器,以新的形象出现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商代是礼制趋于发展和完备的阶段,为保证政权的稳定,统治者制定了整套的礼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并将青铜器赋予特殊的意义,即所谓“藏礼于器”。

展览中展出的济南市长清双乳山汉墓出土的玉覆面、金饼,讲述着西汉济北王陵的故事,新泰周家庄墓地出土的吴越风格青铜兵器,则对于我们认识东周时期齐与吴越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这些山东古代富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精美文物,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绵延不绝的齐鲁文化。

猜你喜欢
龙山文化大汶口山东地区
刘思涛作品
基于大汶口文化元素的泰安太阳部落景区发展研究
两城镇的龙山文化城址和环壕
试析山东地区所出金银饮食器具
考古新发现所见山东地区新石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山东地区茶用元宝枫品系的比较与筛选
CAMS-LNWS雷电临近预警系统在山东地区的应用
泾河中游龙山文化晚期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
山东大汶口盆地赵家店石膏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